【摘要】地方景點導游課程是導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對于導游專業(yè)學生未來的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是未來課堂的必然趨勢。本文從信息化教學的含義出發(fā),探討地方景點導游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提出該課程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方案,以期對地方景點導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地方景點導游 信息化教學 設計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212-01
一、信息化教學的含義
信息化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屬于微觀層面,由教師操作實踐,是指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學者與學習者借助信息技術、資源、手段、方法進行的學習活動[1]。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和重點仍是教學,信息化是定語,是指應用信息技術和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中職學校要把教學過程與企業(yè)用工更好融合,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通過仿真模擬軟件進行授課,讓學生身臨其境般體驗真實的工作過程,以便將來更快更好地融入企業(yè)[2]。
二、地方景點導游課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職業(yè)學校學生由于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很少自覺主動去學習。傳統(tǒng)地方景點導游課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接收狀態(tài),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一般。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學習的方式也在悄然變化,電腦、手機等各種終端逐漸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平臺,信息技術和手段的使用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豐富教學內容,擴大信息容量
導游專業(yè)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是景點方面的“專家”,同時也要是了解其他方面知識的“雜家”,這樣才能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此外,在旅游新業(yè)態(tài)背景下,作為導游人員,除了要掌握相關知識外,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比如使用手機查詢景點信息,規(guī)劃合理線路等,這對導游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授課形式枯燥乏味,信息量小,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往往就景點講景點,以考證知識為主。信息化教學形式下,教師可以利用多種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比如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豐富教學內容,擴大信息容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的要求。
(三)突破教學難點,增強情境體驗
地方景點導游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應用,能夠帶團講解,而這也恰恰是課程的教學難點,如何檢驗學生是否能靈活應用?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講授,學生復述;教師抽查,學生背誦,缺乏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靈活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將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看不見、摸不著,很難想象的抽象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學難點。
比如課堂上利用三維虛擬仿真技術,將景點搬進教室,增強情境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模擬工作場景進行講解,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三、地方景點導游課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方案
(一)改變學習環(huán)境,突破傳統(tǒng)教學
傳統(tǒng)的學習環(huán)境是單向的,師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單向的交流[1]。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接收地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信息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營造多維度的學習環(huán)境,突破了傳統(tǒng)單向講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硬件上配置平板電腦、可移動桌椅、交互式觸摸一體機等,借助網(wǎng)絡打破傳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的時空界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搭建課程平臺,延伸課堂教學
信息化教學不能僅僅針對某一堂課,某一章節(jié)內容,而應是一門課程的系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搭建網(wǎng)絡課程平臺,在課程平臺上發(fā)布課前任務、課中測試、課中課后評價等,能夠有效地延伸課堂教學。課前任務為課堂教學服務,督促學生課前的預習;課中測試作為課堂教學的檢測方式,及時查漏補缺;課中課后評價作為學生重要的自評、互評途徑,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同時,在課程平臺上還可以發(fā)布教學資源、進行問題交流,將學生學習時空由課堂拓展到課外。
(三)設計實訓項目,分解課堂教學
地方景點導游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景點導游講解能力,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之前可以先將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導游帶團講解的一般順序為主線,分為城市概況、景點講解、地方曲藝、工藝美術、節(jié)慶活動、地方特產六大實訓項目,將知識與技能“串聯(lián)”起來,增強課程的連貫性、一致性和整體性。這樣的實訓項目設計也是為了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未來從事的導游崗位相對接,培養(yǎng)學生用專業(yè)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創(chuàng)建實訓軟件,服務理論教學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實訓項目,可與專業(yè)公司合作自主研發(fā)實訓軟件,為理論教學服務。尤其教師在講授景點知識時,可以通過整合720度全景模擬、數(shù)字資源(文字、圖片、視頻、音像)、教學檢測(各種互動游戲)等內容,突出工作場景創(chuàng)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全景真實的導游帶團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實訓軟件既為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提供了平臺,也為教師輔助課堂教學的提供了工具。比如開發(fā)3D實景軟件,幫助學生深化掌握景點知識。點擊每一個景點,會出現(xiàn)當前景點的3D實景。對比傳統(tǒng)的文字描述,更加直觀生動,使學生感受如身臨其境、印象深刻。
四、結論
目前,觀念問題是制約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大影響因素[3]。作為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教師應迅速轉變思維,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對教學質量的重大意義。信息化教學最明顯的轉變就是由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過程轉變?yōu)閯?chuàng)設情景、探究問題、協(xié)作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1]。地方景點導游課信息化教學的關鍵是以項目教學為主線,以自主學習為路徑,以多元評價為保障,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馮霞敏.信息化教學的本質與要素[J].江蘇教育研究.2017(1):14-15
[2]劉瑩,袁天翔,王佳薇.信息化技術與中職學校專業(yè)教學的整合研究[J].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7(6):207
[3]謝風來.信息化教學建設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7):134
作者簡介:
李萍(1985-),女,湖北潛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導游專業(yè)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