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梅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50-01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抽象的物理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筆者通過課堂實踐,總結(jié)出了一些物理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
1.利用直觀和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當中,可以利用實驗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驗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當中不斷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調(diào)動學生積極情緒。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參,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設計,使實驗更直觀、更接近生活、更有趣味性,更吸引學生的興趣。
如在《慣性》教學中,老師不用教材介紹的慣性實驗器做實驗,而是在杯子的上方放一塊木板,把一個雞蛋放于上方,用一錘子快速敲打,當學生正為雞蛋的命運擔擾時,卻發(fā)現(xiàn)雞蛋安全地落入了杯子中,真是虛驚一場,學生在驚嘆之余,對這一現(xiàn)象充滿了好奇心,并對物理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又如在《大氣壓強》教學中,用一個裝滿水的杯,在杯口蓋上一張紙,然后倒扣過來,學生都以為紙會被水壓得掉下來,但是實驗現(xiàn)象跟學生猜想的恰恰相反!學生感到神奇的同時,大氣壓強的存在不說自明。這些與生活相關的并有趣味性的實驗,使學生在驚訝之余掌握了知識,也使學生感受到了物理的無窮魅力與奧秘,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2.把問題情境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求知欲,老師們常常會舉例創(chuàng)設情境,并提出一些問題。如果一成不變地使用課本中所舉的一些現(xiàn)象或例子,或舉些與生活脫節(jié)的例子,學生可能枯燥無味,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如果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回憶平時經(jīng)常會見到一些現(xiàn)象來設計物理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學好它是很有必要的,能很好地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在《摩擦力》教學中,問:穿舊鞋為何比穿新鞋容易滑倒?為什么鞋底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好看嗎?在《浮力》教學中,問:為什么木頭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金屬卻沉入水底? 但是金屬做的輪船卻又能漂浮在水面上,這又是為什么?在上《物態(tài)變化》時,問:夏天冰棒從冰柜里面拿出來,有“粉”在包裝紙上,剝開紙之后冰棒上又會冒“白氣”,然后把它放在杯里后不久,杯子外壁又會“冒汗”?為什么?等等。這些問題情境,把學生再次拉回到了生活中,學生感到很熟悉又親切,但又不清楚其中的道理,有效激起了學生很強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學習愿望。
3.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用美麗的圖片、動聽音樂、逼真的Flash動畫,把微小放大,等等,再現(xiàn)情境,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及美的感受,利用它富多彩的信息給學生帶來一種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認知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刺激學生各種感官,使抽象知識直觀化,枯燥知識趣味化,使學生置身于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并能學以致用,使知識得以升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光的直線傳播》日食、月食的教學中,可以用視頻和Flash動畫很直觀地將太陽、月亮、地球的運動關系和光影情境再次展現(xiàn)給學生。在研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中,可以利用錄像視頻把在公路兩車相撞過程及事故后發(fā)生的慘劇再次重現(xiàn),加深學生對“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的理解的同時,還起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4.插入有趣的故事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物理故事的情節(jié)常常蘊含著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或規(guī)律,給學生帶來懸念,讓學生迫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答案,這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激活了他們的思維。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將趣味性和知識性融合在一起,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疑惑,產(chǎn)生沖突,使他們進入了教師設計的情境中來,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如在講到《焦耳定律》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講這個故事:小明很愛看電視,某個星期天,父母讓他一人在家寫作業(yè),當父母回到家中時,見他還在寫,小明告訴父母自己在爸媽外出時間里一直都是在寫作業(yè),媽媽很開心,而爸爸用手摸了一下電視,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小明撒謊了!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嗎?又如在教學“浮力”的內(nèi)容時,先給學生講一下“死海不死的傳說”這個故事,講完故事后再向?qū)W生提出問題:“為什么俘虜被扔進海里卻能安然無恙?是神在保護他們嗎?”學生覺得很神奇,急于解開謎團,積極參與探究。
這些故事源于生活,情境形象生動,感染力強,且有一定的趣味性與思考性,必定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很容易把他們拉回到課堂中來。
5.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有些物理知識較為抽象,讓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如果此時教師能拓展學生想象空間,用虛擬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反面去理解,能幫助學生加速正確地理解物理知識。這種依靠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設出來的虛擬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幫助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如在《摩擦力》教學中,老師提出問題:“假如世上沒有了摩擦力,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學生會想到:“行走的汽車將無法停下來”“我們會走不了路”、“我們將無法拿起東西”等等。在《重力》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重力,世界會變成怎樣?”時,有的說“我們跳一下就可以飛起來”;有的說“我們?nèi)映鋈サ臇|西不會掉回地面”;有的說“我們將在空中飄,風一吹就會被吹走”……等等,這些富有想象力的虛擬情境,既能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又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6.利用前沿科技或社會熱點設計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現(xiàn)代科技在飛速發(fā)展,很多高科技問題與物理關系密切。如果教師注意利用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科技新成果創(chuàng)設情境,如:LED燈、可燃冰、人造衛(wèi)星、航空母艦、動車、雷達、聲控、“全碳氣凝膠”等等,將對學生會有極大吸引力。
如晚上我們走近樓梯口時,電燈突然亮了,有時走進樓梯口時電燈不亮的話,用力跺腳或者大聲說話燈就會亮起來,這是為什么?同學們能畫出電路圖嗎?又如2017年南寧市中考這兩道物理題:“全碳氣凝膠”的密度僅為0.16kg/m3,用它做成體積為100m3的實心“人造山峰”,質(zhì)量只有___kg,把它放入水中,它___(選填“能”或“不能”)浮起來;廣西金沙核電站建成后,將造福廣西民眾,核電站最后輸出的是___能,核能屬于___(選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等等。教師巧將這些前沿科技、社會熱點教學素材,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并編制這方面的習題,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增強他們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實踐表明,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發(fā)展心理品質(zhì)的一個很好途徑。我們應不斷探索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情境的策略和模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鄒茂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探索.《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2]張海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學苑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