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這些冷知識,你了解多少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冷知識,有些冷
知識一定會顛覆你的認知。來來來,一起長知識吧!
拍照的時候,大家都愛擺這個V形姿勢,都知道這手勢是代表勝利的意思,英文是Victory?,F(xiàn)在,V形俗稱“剪刀手”。那V形手勢的鼻祖又是誰呢?
相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的鐵蹄踏遍歐洲大地,很多國家淪亡。一位叫維克多·德拉維利的比利時人,每天在流亡地英國對比利時進行廣播,號召大家到處書寫V,表示勝利的信心。后來,這件事情傳遍歐洲,人們開始在見面的時候?qū)Ρ舜俗龀鲞@個手勢,相互鼓勵打氣。丘吉爾得知這件事情后,對此大加贊賞,并且這個手勢也成了丘吉爾的標志之一,他常常在媒體面前比畫這個手勢,表達自己對戰(zhàn)勝納粹的信心。
本能是指不學就會的本領(lǐng),如嬰兒餓了就往媽媽的懷里拱,遇到危險的人會瞬間做出保護自己的反應(yīng)等。那點頭表示“是”,而搖頭表示“不”這樣的動作也是人的本能反應(yīng)嗎?其實這跟人的本能沒有關(guān)系,它是人后天學習的結(jié)果。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點頭表示“是”,搖頭表示“不”的,但在有些國家不是這樣的。例如在保加利亞,那里的人們點頭表示“不”,搖頭表示“是”。再如希臘的一些地方,人們在表示“不”時,會在將頭部往后仰的同時,將肚子挺起來。
這些行為差異是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和風俗不同造成的。
在我國古代,最早是把“鴛鴦”比作兄弟的。南朝《文選》中《蘇子卿詩四首》的第一首寫道:“骨肉綠枝葉,結(jié)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意思是說:“兄弟的親密關(guān)系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相親。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何況我們是枝干相連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個身體。從前親近得如鴛鴦,現(xiàn)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與居于東方的商星彼此出沒不相逢……”由此,這首詩寫的是兄弟贈別,詩中的“鴛鴦”指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