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曄
什么是共享?共享是指共同享有、共同享用,即資源的共同分享及利用。
我本是非常不喜歡共享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如楚河漢界般涇渭分明。是呀,你用過的東西我再去用?我用的東西你也要用?哼!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窺伺?真應(yīng)如妙玉一般,把別人用過的杯子全部丟掉。
但是,在使用過一次共享單車后,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遍地是車,掃碼即用,用過在路邊一鎖,怎“方便”二字了得?我不禁反思,其實共享是有許許多多好處的。 共享方便,其實這方便背后是資源充分利用的體現(xiàn)。以共享單車來說,如果每人買一輛車,一天只騎一小時,那么其他二十多個小時那輛車一點兒用都沒有,還讓你擔心——怕丟哇!而一輛共享單車一天可以供多人使用,利用率大大提高。與此類似,在圖書館借書也是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的例子。買一本書,看幾遍也就不看了,有時甚至連一遍都看不了,而圖書館的書能被多少人看多少遍呢?共享圖書使書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如果不是借書讀書,明代宋濂如何能成為文章大家呢?若不是書的共享,他又怎么成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呢?
通過共享,我們獲得了便利,獲得了知識,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寶玉、黛玉通過共讀《西廂記》,不但學得了華美的辭藻,更加深了二人的情誼。
這樣想來,“共享”的確比“獨占”有優(yōu)勢得多。獨占很多時候意味著資源的浪費,對人對己都少了方便,也少了讓物品發(fā)揮更大用處的機會。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共享存在的許多問題。由于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如今街道上隨處都是擺放得亂七八糟的共享單車,影響市容,很不文明;由于一些人缺乏公德心,導致許多共享單車遭到人為損壞,圖書館的很多書籍也破爛不堪;由于考慮不周到,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物品難以發(fā)揮其共享的優(yōu)勢,反而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
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能做的,我們能做的,是提升自身修養(yǎng),像愛護自己的物品一樣愛護共享的物品,并制定完善的共享制度,如此,當可提升共享的效果及質(zhì)量。
總的來說,共享是一種很好的、值得推廣的理念,我們應(yīng)當共享。在“科技改變生活”的當下,我希望大家都能學會共享、參與共享之中,實現(xiàn)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實現(xiàn)共贏。
名師點評
文章在筆法上欲揚先抑,生動活潑,而在層次上亦能逐層遞進,最后呼吁大家一同參與共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文章較前兩篇而言,作者的思考和情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展示,更為自然質(zhì)樸,親切又服人。
(劉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