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國
語文閱讀不能像浮光掠影一般,閱讀教學也不能只是識文斷字,因為許多經(jīng)典的文本都內(nèi)含哲理,有許多隱藏著的“秘密”,如果不仔細閱讀難以發(fā)現(xiàn)。所以,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尋找秘密,增進理解,而這些都離不開“文本細讀”。因而,本文將從“文本細讀”出發(fā),探尋增強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初中生由于認知結(jié)構(gòu)不完善、閱讀取向偏差,他們在閱讀時往往注意到作品的故事而忽視結(jié)構(gòu)、注意詞語的本義而忽視引申義、注意表層含義而忽視深層意義等等,從而導致閱讀不精準。為此,教師需要用“文本細讀”的方式喚醒和激發(fā)學生對于文本的感悟和體驗,幫助學生看到文本內(nèi)容的豐富性,從而發(fā)現(xiàn)文本的奧秘,增強自身閱讀能力,進而在日積月累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zhì)人才。
琢磨、推敲語言,探驪得珠
細讀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經(jīng)典文本,而初中語文選材以文質(zhì)兼美為原則,所以,細讀適用于初中閱讀教學。而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語言大都經(jīng)過作家精心錘煉而來,呈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的態(tài)勢。所以,在進行文本細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出發(fā),反復推敲、琢磨,抓住關(guān)鍵點,批文入情,探驪得珠。
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細膩美、神韻美,首先,我引導學生精讀文本,讓學生找出文本中不合常規(guī)的語言,如“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這句顯然與其他句子的敘述不同,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濟南比作小搖籃,通過仔細分析,可以讓學生感受比喻語言的生動貼切及其帶來的無窮想象力。之后,又引導學生抓住擬人的語言細細體會,如“暖和安適地睡著”等,將老城、白雪擬人化,整個濟南都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和溫暖,時而俏皮,時而真誠,更加凸顯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最后,引導學生抓住語言細節(jié)反復推敲,如“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中的“鑲”字,為什么不寫成“貼”“縫”?通過語言的對比,感受到文章語言的精致和巧妙用心,并體會到語言背后的深意。
由此可見,從語言入手,既可深入文本的細微角落,又可照看整體,感受文本傳達的優(yōu)美,從而增強閱讀能力。
還原、對比文本,發(fā)現(xiàn)差異
所謂“還原”,就是嘗試補白文本,將文本恢復成最初的狀態(tài)。而“對比”就是將還原文本和現(xiàn)有文本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差異,分析出文本的“好”和情感的“妙”。那么,如何還原文本展開細讀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還原作品中的“物”,即發(fā)揮想象,描繪出文學作品中事物本來的樣子和狀態(tài),或者還原“人”,亦可還原“寫法”,其目的都在于深刻剖析文本,提高閱讀質(zhì)量。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魯迅先生熱愛自然、熱愛自由的情懷,我要求學生還原寫法和事件。首先,還原寫法,如“長媽媽曾經(jīng)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這一段,在從寫法的角度進行還原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段事情,而且還寫得如此詳細?如果初寫時不添加這一段或者略寫會怎么樣?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完成了這一段落的還原,之后再與原文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魯迅其文的精湛,看似是一則無用的故事,實則是童真的體現(xiàn),這一段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感懷。之后,又引導學生還原事件,如法炮制,讓學生感受動詞對文章構(gòu)筑的作用,感受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由此可見,還原、對比為深度閱讀制造了切口,在這種差異下,學生可以清晰感受到文章傳遞的情感,進而產(chǎn)生深刻理解。
內(nèi)外、對照閱讀,深度理解
“內(nèi)外閱讀”是指教師在細讀文本時要兼顧其他一些閱讀素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角,從而更加全面地解讀文本。正所謂獨木難支,在細讀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與文本相聯(lián)系的資料,如名家解讀、原始文本、作者其他作品、作品背景、互文性作品等等,通過其他資料的閱讀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隱藏的“秘密”,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例如:在教學《鄧稼先》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知鄧稼先為科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探尋“兩彈元勛”的足跡,在細讀時,我引導學生知人論世,讓其搜集鄧稼先和楊振寧的事跡,閱讀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只有把《鄧稼先》這一作品放在民族危亡、國人受欺的語境當中去理解,才能感受到鄧稼先的犧牲和奉獻,從而感知到文章所表現(xiàn)的精神;又如,在《最后一課》的閱讀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對熱愛祖國這一主題的理解,我選擇了《土地的誓言》讓學生對照閱讀,雖然主題相同,但是表達方式大相徑庭,前者多用對話、細節(jié),后者卻采用了景物描寫的方式,風格迥然不同。
由此可見,內(nèi)外、對照閱讀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深厚閱讀功底,進而強化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結(jié)語
總之,文本細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但是,在實施時,教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構(gòu)建有效的閱讀策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懂文心,見微知著,增進理解,從而增強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