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臻
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往往并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做出的選擇。
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堅持理想,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著作——《史記》,這就是司馬遷的選擇。
李陵一案,震驚朝廷,司馬遷為之辯解。但伴君如伴虎,漢武帝大怒,不愿放棄理想的司馬遷舍棄尊嚴,選擇了接受宮刑的方式來繼續(xù)自己的創(chuàng)作。也許有人會說,李陵如果不投降,司馬遷如果不為他辯解,或許不必經(jīng)歷磨難,但是也許正是這次磨難成就了司馬遷,成就了《史記》。面對終將死亡的現(xiàn)實,司馬遷選擇接受宮刑,忍辱負重去完成自己的夙愿,留名青史,讓后世敬仰。
蘇武
蘇武作為漢代杰出的外交家之一,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歷朝歷代都把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典范,史書、詩歌、戲曲均有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愛國熱情。
身為漢朝中郎將的蘇武,在漢朝與匈奴關系時好時壞的政治環(huán)境下,被朝廷派遣出使匈奴,但在回國途中受到匈奴內(nèi)亂的影響,被扣留在匈奴,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但是,蘇武寧死不屈,誓死不從,后將其遷至北海(貝加爾湖)。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長達19年之久,匈奴單于揚言只有公羊生子才能將他釋放回國。
蘇武歷經(jīng)艱辛,留居匈奴19年,持節(jié)不屈,后獲釋回到漢朝。被扣留在匈奴的蘇武堅持拒絕匈奴的豐厚招降條件,選擇忠心愛國。他去世后,為表彰其忠心愛國的節(jié)操,被漢宣帝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孟子》,告誡世人要正確對待自己所處的困境,通過克服困難增強才干,成就偉大事業(yè)。司馬遷堅持理想信念,面對殘酷的生存壓力,忍辱負重,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令人感嘆。蘇武被扣留在敵國,面對各種威逼利誘忍受屈辱,拒絕敵國的豐厚招降條件,堅守忠君愛國之心?;貒笏玫搅藵h朝舉國稱贊,并成為愛國教育的典范。
面對人生的選擇,每個人都不同,海子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明威選擇“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霍金選擇“用一個手指頭敲開宇宙的秘密”;張學良選擇發(fā)動“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
人生的選擇決定生命的風采,千帆閱盡后是你自己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