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從始至終都是教育界關注的一項重要問題,當下關于學困生的成因研究眾多,同時也取得了很多優(yōu)秀研究成果,但是農村初中學困生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針對當前初中學困生形成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特點等,對農村初中學困生情感教育要點進行深度分析,旨在為促進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相應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困生;成因;研究
廣義之上學困生就是學校中的困難學生,學困生的產生是義務教育制度實施之后存在的最為普遍的一類問題。我國多名教育專家和學者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早在本世紀初我國農村初中生學困生數(shù)量就已經(jīng)達到了1000多萬,其發(fā)展速度驚人,由此可見,農村初中學困生是一個龐大的發(fā)展群體。及時有效的進行農村初中學困生情感教育十分有必要,從而更好更優(yōu)為農村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教育基礎。
一、何為學困生
學習困難界定到現(xiàn)在為止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本人認為,學困生,從實際角度而言,其實是一種相對性概念,不能一概而論,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從廣義角度和狹義角度進行分析,廣義之上的學困生主要是指由不同因素影響所造成成績差的學生,狹義之上的學困生主要是指感官能力和本體治理均正常,但是學習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還有就是本文中所提及的學困生主要是指狹義之上的學困生,換個角度而言,就是非智力因素影響為主,而后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我們可以究其根本進行研究,首先學困生實際上是一種相對概念,與同齡人、班級、集體成員成為對比對象,其次是學困生是個別存在的,也就是說在學校內、班級內、集體內極少數(shù)的學生成員,最后是學困生智力正常和學困生學習成績暫時低的一種落后狀態(tài)。
二、學困生成因
學困生自身原因是使得學困生存在的主要原因,農村范圍內的學困生成因眾多,第一點是知識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核心點體現(xiàn)在知識基礎差上和知識技能差上,造成學生長期成績不理想,心理壓抑且壓力巨大,缺少成功體驗感覺,之后在此基礎上成為了學困生。第二點是學習方法錯誤,主要表現(xiàn)在機械式讀寫、背誦上,只是知道死記硬背,完全不去想知識的掌握方法,沒有形成優(yōu)良學習習慣,所學知識零零散散,毫無頭緒可言。第三點是缺乏學習興趣,對學習無法產生熱情,學習自信心明顯不足。第四點是意志力較為薄弱,學生內在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當課程增多和教師批評時,學生就會難以忍受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過激行為,或者形成自卑心理,學習自然困難不堪。
學校方面,應試教育要素和素質教育要素二者一同存在,農村范圍內,一些學校辦學思想上存在不端正的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學校領導和教師,二者只是單純的重視尖子生和優(yōu)秀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困生的存在,給學生心理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傷害,所以學習起來相當吃力。一些教師教學觀念和思想較為老套,難以適應學校發(fā)展需求和社會發(fā)展需求以及學生發(fā)展需求,教學中教師不去考慮學生,而是考慮教學完成進度,學生消化知識困難,心理壓力與日俱增。
家庭方面,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眾多,農村初中生家庭的這種情況出現(xiàn)造就了學困生,首先是學習環(huán)境差問題,因為家長長期在外,不能有效對子女管理和教育,部分家長只是滿足孩子物質需求,忽略了精神需求滿足,沒有對孩子的學習進行鼓勵,在此種環(huán)境之下,孩子就會貪戀物質和享樂,學習上不思進取、知難而退。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冷漠處之,只管自己,且孩子的學習于不管不顧,其對學困生學習存在錯誤認知,學生求知欲望迅速下降,學習成績也漠不關心,這是造成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農村初中學困生情感教育策略
(一)傾注愛心、尊重學生人格
要給予學生愛的關懷和鼓勵,因為愛是教育成敗的關鍵點所在,是師德修養(yǎng)的靈魂所在,桃李滿天下必有成因,只有進行愛的教育,才會有愛的收獲回報。教師通過愛和尊重,向學困生傾注真誠的愛心,之后在此基礎上尊重學困生人格,從學困生角度出發(fā),理解學困生群體的內心情緒和思想,用真誠去感動和教誨,用真情相勸,帶領學生走向正軌,理解關懷身邊的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使學困生群體從現(xiàn)實批評教育中有所領悟,形成奮斗目標,而后勇往直前!
(二)培養(yǎng)感情、融洽彼此關系
常言道,若是要轉化他人,首要一點就是先感化他人。教師轉化學困生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培養(yǎng)感情的方位下手,用熾熱的感情去融化學困生冰冷內心,排除學困生心境障礙,基于此,融洽師生關系。眾所周知,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老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信賴的關系,才能達成心理相互融合和情感上的溝通,達成無話不談的效果,也能夠推心置腹交流。教師引導才能促進學困生努力學習,學困生學習起來才能記得住、記得牢,修正錯誤也會及時。
(三)自尊自信方自愛
擁有了自尊和自信才能自愛,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困生自尊心保護和自尊心利用,在學生群體樹立威信,促進學困生能夠正確認識到本體價值,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肯定,消除那種阻擋自己前行的自卑心理,與此同時,教師在幫助學困生正確認識自我的前提下,注重對他們優(yōu)點的挖掘和肯定,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肯定,對表現(xiàn)差的學生予以鼓勵。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學困生細心觀察,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性格了解,接近學生,針對性的進行情感教育,因人施教才是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有效辦法。
四、結束語
農村地區(qū)的學困生問題,要客觀的對待,不能差別對待,應該積極有效的去探索學困生產生原因,不能不管不顧,在情感教育上要充滿愛的關懷和教育,教會學生自己愛惜自己,不能自卑,要充滿自信,從而擁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侯遠姣(1973-),女,廣西柳州人,民族:漢,職稱:中學一級,學歷:大專。
參考文獻:
[1]元認知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張勝華.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2]學習困難學生心理不良特征與教育措施初探[J].周振朝,閆及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05).
[3]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研究[D].張新英.山東師范大學.2008.
[4]高一數(shù)學學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對策[D].付國華.東北師范大學.2006.
[5]初中化學學因生非智力因素調查及對策研究[D].買佳麗.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