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強
【摘 要】我國已經(jīng)進入信息化、大數(shù)據(jù)時代,社會機遇和社會矛盾并存。近些年我國頻頻出現(xiàn)惡劣的校園暴力事件不禁讓人痛心疾首,因此本文嘗試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對我國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概念,內涵和外延以及校園暴力事件中學校的法律責任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我國在處理校園暴力事件中的不足,并提出校園暴力的防止方法,從而進一步降低學校的法律風險,預防 校園暴力,為營造一個風情氣正的和諧校園作出不懈努力。
【關鍵詞】大數(shù)據(jù);校園暴力;法律責任;和諧校園
一、我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但是我們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不少,校園暴力就是其中一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后,我國的校園暴力呈現(xiàn)一種急速的上升趨勢,引起了國家、社會、學校的高度關注。我國校園暴力隨著社會的變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如下:①施暴者可能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個群體,如陜西南皮縣潞灌中學的校園暴力事件;②暴力行為呈現(xiàn)著連續(xù)性和周期性;③暴力行為多帶有侮辱性;④校園暴力向低齡化發(fā)展;⑤我國校園暴力快速增長的同時,未成年女生校園暴力的人數(shù)增長迅猛,并且暴力形式多種多樣①。面對我國校園暴力紛繁復雜的情況,防止我國校園暴力的工作刻不容緩,必須深入推進防止校園暴力工作,從源頭上消除校園暴力。而要想有效防止校園暴力我們首先要對我國社會的校園暴力情況有清晰深入的了解②。
二、校園暴力的概念
對于校園暴力的法律研究,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校園的暴力的概念和內涵,這樣才能有助于我們對校園暴力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
(一)校園暴力的定義
“校園暴力”我們可以通過許多角度對其下定義,并且分析的角度不同其內涵和外延就有所不同?,F(xiàn)在我們國對校園暴力界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廣義的校園暴力;另一種是狹義的校園暴力。
1.廣義校園暴力
廣義的校園暴力是根據(jù)校園暴力發(fā)生的范圍和涉及人群的多寡來劃分的。廣義的校園暴力一般指發(fā)生在校園范圍內的行為,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校園暴力有時也可以包括上下學回家的路途以及其他符合校園暴力的情形,其實施主體有可能是教師,有可能是同學,也有可能是校外人員,其針對的對象是指受害者的精神和身體,校園暴力必須要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侵權行為。隨著我國教育和時代的發(fā)展,對校園暴力的定義范圍還會繼續(xù)的進一步擴大。
2.狹義的校園暴力
狹義的校園暴力也是從其實施的場所、主體、針對的對象、以及產(chǎn)生的效果進行界定?!蔼M義的校園暴力僅僅是指發(fā)生在學校內部的暴力行為,包括同學與同學之間,老師同學之間針對身體和精神所施加的某種侵害行為”。這種觀點在一定的時代和環(huán)境之下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對于如今的中國校園暴力,不免有一點點落伍了。
總之根據(jù)我國《未成年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于校園暴力的界定不能過于寬泛,也不能過于的狹窄,筆者認為我國對于校園暴力的界定可以借鑒臺灣地區(qū)對于校園暴力的界定,臺灣地區(qū)普遍認同把校園暴力界定為:“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老師、學生對學校、校外侵入者與學校師生間所發(fā)生之侵害生命、身體及以強暴脅迫或其他手段,壓抑被害人之抵抗能力與抵抗意愿,以遂行特定不法意圖之犯罪行為者而言。[1]”這個定義是符合實際的,因此只有對校園暴力有這樣的準確界定,我們才能在制定和預防校園暴力之時做到游刃有余。
(二)我國校園暴力的成因
近些年來由于校園暴力層出不窮,中外學者也對校園暴力的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總結出如下幾個原因;
1.國家功利的教育制度
我國是個教育資源稀缺的國家,我國學生要通過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貧困命運,才能在這個竟爭激勵的社會贏得勝利,雖說我國現(xiàn)在正在逐步的實現(xiàn)素質教育,但是由于我國的教育力量的不均勻,這種功利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依然沒有得到改變,比我們眾所皆知的衡陽中學,把成績視為學生和老師的一切,通過成績把學生和老師分成三五九等,給老師和同學們以極大的壓力,有些時候甚至超出了一般師生的承受力度。與此同時學校的教育只是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知識,但是卻沒有教育學生怎樣去辨別是非,怎樣去對人處事,怎樣去學習善良的道德觀。這就是我國的學生容易出現(xiàn)固執(zhí)和偏見,并且具有一定的暴力傾向,從而引發(fā)校園暴力的原因所在[2]。
2.學校監(jiān)管的缺失
校園管理體制的缺失是造成我國校園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很大比例是校外人員對學校師生實施的暴力。通過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網(wǎng)顯示的接近60個校園暴力案件的分析,其中校外人員對于校內師生的暴力占到21.3%,這些校外人員怎樣進入我們的校園,又是怎樣在學校安保力量的控制之下對在校師生進行侵害的呢?這不得不說我們的學校的監(jiān)管存在缺失。比如四川省宜賓縣二中學發(fā)生的外人員進入學生寢室對在校學生造成嚴重侵害事件,又如陜西旬陽神河中學發(fā)生的校園暴力事件,這些都是由于學校的監(jiān)管不到位所造成的。
3.教師教育方式有缺陷
老師在教書育人之時的方式不當是誘發(fā)校園暴力的原因之一。我國的教師和教育資源都比較稀缺,因此我們的教師在正常教學中的精力有限,不能照顧到所有的學生,一般都比較喜歡關注那些認真、聽話、成績好的學生,這造成了學生群體之中的不平等,并且容易把差生和優(yōu)生給天然的割裂開來,從而引發(fā)校園暴力的不斷發(fā)生[3]。
4.學生自身家庭的缺陷
我國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這造成我國大量的獨生子女家庭的出現(xiàn)。獨生子女集整個家庭的愛于一身,通常情況下,子女在家中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于子女是有求必應,這種溺愛讓我們的學生在家庭之中學到了大量的不良習慣,只要學校、師生、父母沒有滿足他的欲求,該子女就會毫不顧忌他人感受和想法,以致于使用一些暴力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外,由于父母過分溺愛的孩子,該孩子就會產(chǎn)生對父母的依賴感,自主獨立性較差,同時心胸比較狹窄和自私,做事盲目,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容易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甚至是沖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