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豐信農業(yè)服務連鎖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作物種植技術方案應用研究與農技服務的互聯網種植服務連鎖企業(yè)。該公司以農技、農服、農資為主,搭建了“線上+線下”高效運營的“一站式”種植服務平臺。通過線上“豐信網、豐信APP、豐信公眾號、呼叫中心”等信息化工具及線下村級服務站點,向種植戶提供輕簡高效的全程化種植服務,有效破解了農業(yè)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目前,已建立標準化縣級種植服務運營中心62個、鄉(xiāng)鎮(zhèn)服務體驗中心307個、村級服務站點2174個,已服務種植戶65萬余戶。
同時,與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地方農技推廣站、植保站、科研院校等開展緊密合作,整合種植技術資源,建立了豐信作物種植技術研究院,利用積累的種植數據結合智能算法技術,構建了包含65項關鍵指標的農作物種植數據模型,已開發(fā)了20余種標準化作物種植技術方案,普遍實現增產7%~30%,減少施藥1~2遍、減少施肥量1/3,有助化肥農藥雙減零增長實現。獲技術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2項,承擔制定了《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土地托管服務》、《農業(yè)社會化服務—作物種植服務規(guī)范》2項國家標準及1項山東省農業(yè)標準化綜合示范項目。
未來,豐信農業(yè)將依托遍及鄉(xiāng)村的種植服務平臺,以“互聯網+種植服務”為切入點,三年內,建立1000個縣級種植服務運營中心、10萬個村級服務站、10萬名村級服務隊伍,服務農戶3000萬以上,為3000萬公頃耕地提供全程化種植服務,成為種植服務的行業(yè)領先者。
豐信農業(yè)通過9年創(chuàng)新實踐,搭建了“線上+線下”高效運營的“天上有網、地里有人”的立體化一站式種植服務平臺,建立了種植信息化數據標準和技術服務標準體系,實現了種植戶需求的精準滿足、種植資源的精準配置。
作物種植是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實現增產增收,單靠一項技術、一個產品難以實現。公司從健康免疫種植理念出發(fā),利用積累的種植數據結合智能算法技術,構建了包含65項關鍵指標的作物種植技術數據平臺,構建了作物種植技術方案數據模型,開創(chuàng)了從營養(yǎng)、植保到田間管理的作物全生命周期種植技術方案,以及專業(yè)配套的農資產品,實現技物協(xié)同應用,達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作物健康種植管理目的。農技服務員按標準服務指導種植戶,種植戶只需按種植標準流程干好農活即可,便于種植戶掌握使用,更高效輕簡的管理農田作物。
公司借助互聯網工具,搭建了以“豐信APP+豐信網+呼叫中心+微信服務端”為主體的信息化互動系統(tǒng),通過即時的線上服務系統(tǒng),可以隨時隨地與農戶快速對接,及時解決種植戶的問題和需求,并能隨時通知提醒種植戶注意天氣變務的快速落地,又是公益服務的補充延伸,有效解決了農技部門人員不足,技術服務難以進村入戶到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化、病蟲害預防、田間管理等農事信息,為種植戶提供及時有效的種植信息服務。
公司通過輸出“互聯網+種植服務”標準化服務體系,對有創(chuàng)業(yè)意愿的農民進行服務標準培訓,下載使用“豐信APP”后即可申請成為豐信農業(yè)村級服務站點種植服務專員,服務管理333~666公頃耕地。通過線下村級服務專員在田間地頭的跟蹤服務,觀察作物長勢、田間管理,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向線上專家系統(tǒng)上報,并快速制定應急措施,真正讓農戶體驗到“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的360度種植服務和幫助。同時,通過線下村級種植服務隊伍建設,讓“農戶服務農戶”成為農業(yè)服務組織與農戶之間連接的橋梁,可以是實現農技服豐信農業(yè)取得成效:⑴目前已建立標準化縣級種植服務運營中心62個、鄉(xiāng)鎮(zhèn)服務體驗中心307個、村級服務站點2174個,已服務種植戶65萬余戶。⑵部分村莊達到了農戶會員農田集中連片,實現了統(tǒng)一耕播、統(tǒng)防統(tǒng)治的田間管理效果,為農戶提供“一站式”田間服務。⑶實現了節(jié)本增效。種植戶只要按照種植服務標準的指導要求,普遍實現增產10%以上,減少施藥1~2遍、減少施肥量1/3,有助化肥農藥雙減零增長實現。⑷豐信村級服務專員成為公益農技推廣服務的有益補充,成為基層農技隊伍服務的延伸。如協(xié)助泰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等地方農技部門開展了21個村莊近千公頃小麥、玉米種植異常情況數據調查收集、極端天氣災害預報通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