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龍
馬克思無疑是影響了二十世紀的重要人物。正是他的學說讓世界分成了兩大陣營:蘇聯(lián)和美國。而蘇聯(lián)的失敗使得馬克思的學說一敗涂地。我們應該怎么對待馬克思的學說呢?馬克思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讓我們從頭講起吧,首先從馬克思開始,了解政治經濟學。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馬克思的童年。馬克思出生于德國的特里爾的一個律師家庭。當然,偉人總得從小就得有點不同尋常的地方。17歲時,他寫了一篇叫做《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的文章,全文彰顯了馬克思卓越的思維以及超凡的抱負,其中最著名的一段如下。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應該說,馬克思.完成了他小時候的理想。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用以下來結尾。
現(xiàn)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
馬克思也為他的家鄉(xiāng)做出了貢獻,特里爾現(xiàn)在是個旅游城市。馬克思的故居則改成了有關馬克思生平的博物館,其中留言本上超過百分之七十用中文寫成,
馬克思在特里爾度過了童年之后,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馬克思之所以上了兩所大學,是由于馬克思在波昂大學里成績欠佳,被其父轉學到洪堡大學。不過兩所學校毋庸置疑都是名校。馬克思在大學里喝酒、辯論、和他人研究哲學,談不攏就拿槍決斗。幸虧他大學里保持了叛逆的思想,否則世界上多了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卻少了一名優(yōu)秀的思想家。馬克思在讀博士期間接觸了當時備受爭議的黑格爾哲學。為政治經濟學打下了哲學基礎。
馬克思大學讀的哲學,博士讀的法律,可以說馬克思在這兩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他用自己的博士論文贏得了老丈人的歡心,順利迎娶燕妮),但唯獨不懂經濟。不過,之后他在報社里接觸的一件事徹底的改變了他。
這件事就是農民在樹林里撿柴火卻被地主處以罰金的事情,在當時此事在當?shù)叵破鹆艘魂囉懻摰娘L潮,在報社里的馬克思當然也參與了這件事。
“多少年來,萊茵河兩岸的居民都可以撿拾掉到地上的樹枝,拿回家當柴火。如今,他們卻被告知,這種撿拾柴火的行為等同于搶奪私人財產的犯罪行為,處罰的輕重將取決于所拾柴火“價值”的多少。
我覺得這已經能稍微看出點剩余價值的眉目了。馬克思的哲學高度確實驚人。黑格爾的辯證法---萬物都聯(lián)系在一起,并非孤立。所以馬克思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剝去了親情、友情、愛情的面紗之后,剩下的只是純粹的物質利益關系。“動物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叫生產關系”。這是政治經濟學永恒的主題。
在當時,絕對資本積累絕對是血淋淋的。菲利浦的煤礦工人平均壽命只有26.6歲,比黑死病時的平均壽命還要少。其實,如果不了解19世紀英國是什么樣子的,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21世紀的中國。想一想中國礦難頻發(fā)的小煤窯以及富士康十連跳吧,當年英國比我們更慘一些就是了。我想,這就是為什么馬克思會如此憤世嫉俗的原因,資本主義的慘狀,沒有比這時候更慘的了,馬克思的理論如此具有斗爭性,我想原因就在這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馬克思的學說在現(xiàn)在的中國具有很大的理論價值。因為我們?yōu)轳R克思學說發(fā)揮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平臺。不過,如果說共產黨宣言有哪里不足的話,我想就是共產黨宣言里并沒有給出該怎樣實現(xiàn)共產主義,畢竟連社會主義的感念都是后來的哥達綱領批判里提出來的?;蛘哒f,馬克思認識到了,卻不想承認。
在生產力完全發(fā)揮出來之前,生產關系不會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但不是現(xiàn)在。
那么,讓我梳理一下我今年學了什么吧。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一切始于工資。西方經濟學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看不見的手。資本家生產這么多東西供我們去選擇、去購買,不是為了我們的福利,而是為了自己的利潤。馬克思認同了這個概念,并指出了它的漏洞,遠遠比凱恩斯早得多:價值的實現(xiàn)。商品的兩個價值的對立,造成了如果二者不能相互轉換的話,商品經濟將遭遇困境。而資本家對利潤的追求---或者說資本家對價值來源的認識不清,價值是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不是不變資本加可變資本創(chuàng)造的。---造成了無產者得到的比創(chuàng)造的要少得多。資本家并不會把所有的剩余價值/利潤用來個人的消費,而是繼續(xù)去追求利潤,所以這個社會只要還存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的永遠比消費得多。這就麻煩了。所以有了20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低工資肯定不是個辦法。但提高工資很明顯更不是個辦法,而且應該是怎么提高都沒用。所以資本主義在創(chuàng)造了此等奇跡之后,必然會滅亡。
這和現(xiàn)在的中國有什么關系呢?問題就是資本主義是如何緩解這個矛盾的,他們的手段可以為我們所用。我們以沃爾瑪為例:沃爾瑪規(guī)定員工在干了五年之后,可以買入沃爾瑪?shù)囊欢ü善薄D敲?,當這名員工在沃爾瑪工作的時候,他和他的經理是什么關系呢?他當然遭受著經理的剝削沒錯,但是他何嘗不是在剝削經理呢?在中國,我們可以輕易地分出資本家和無產者,但在美國,這個界限并不像中國那樣的明顯。因此,政府嘗試著把國企的股權分給民眾,讓民眾有權利購買國企的股票,原因就在于此。
除了入股,中國還可以選擇“一帶一路”。我們想一下中國人民為什么會過上這么殘酷的生活:根本原因是經濟的全球化。既然美國仍然是資本主義沒變,美國人民還生活的比較美好,再也沒有像煤礦工人平均年齡26歲的慘狀,那么剝削去哪了?看一下身邊就知道了:來中國了。中國人興高采烈的接過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接力棒,然后等中國人終于醒悟過來了,中國也要成為像美國一樣的列強,把剝削輸出,讓本國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中國制造的衰落并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這里面需要一定的把握和掌控。
如果馬克思還活著,他一定不會驚訝于信用卡的發(fā)明:馬克思一定會認為這是資本主義拆東墻補西墻的手段之一。透支未來工資來彌補現(xiàn)在的需求短缺確實是個方法。但還有更厲害的:資本化。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房子的升值作為抵押,去銀行透支供我們消費??雌饋硗?,美國人給這個起了個名字:次級房貸。不過,資本化好處還是很多的。企業(yè)家才能和房子的不同在于房子的主人除了把房子賣了否則他永遠別想還錢,但企業(yè)家才能可是能夠創(chuàng)造出實實在在的財富的。一方面,我們要加強監(jiān)管,另一方面,也要為資本家們打開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