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真正連帶責任適用規(guī)則研究
      ——以法院生效裁判觀點為樣本

      2018-05-25 07:36:45肖新征
      關鍵詞:終局連帶請求權

      肖新征

      司法實踐中,法官對如何適用不真正連帶責任充滿困惑,不同法官對于同一案件、上下級法院對于類案亦會觀點懸殊。我國法律未出現(xiàn)“不真正連帶責任”之類的表述,不真正連帶責任是學者從法律的規(guī)定中解釋出來的一類責任。a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83頁。這些規(guī)定僅散見在侵權責任法等具體條款中,在相關程序法中并無規(guī)定,使不真正連帶責任的法律適用缺乏有效規(guī)則調整。與此同時,不真正連帶責任以其獨特的法律價值,在復雜多樣的民事糾紛中能更有效的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彰顯個案公正以及法律的人文關懷,在司法適用的需求中日益重要。就紛繁的裁判而言,將法條意蘊與司法實踐有機結合是裁判正義的應有之義,為確保類案裁判公正,準確界定責任,探討不真正連帶責任制度的司法審判適用問題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問題提出: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的諸多爭點

      梁某駕駛重型半掛車與楊某駕駛的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經公安部門認定梁某承擔此事故的主要責任,楊某承擔次要責任。此案,經法院審理,確認梁某因此次交通事故遭受各項經濟損失613562.93元,認定其承擔此次事故80%責任,判令楊某車輛承保的保險公司賠償梁某經濟損失315312.58元。b唐山市曹妃甸區(qū)人民法院(2015)曹民初字第196號民事判決。梁某尚遭受經濟損失298250.35元,因李某系重型半掛車所有人,梁某與李某系勞務關系,梁某遂以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李某賠償其未獲賠償損失。法院經審理認為,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jù)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梁某在勞務過程中駕駛與準駕車型不符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其自身有過錯,應承擔責任。李某作為雇主沒有盡到相應責任,疏于對梁某駕駛證的審查,致使其駕駛與準駕車型不符的機動車以致造成事故發(fā)生,應承擔70%主要責任。判決李某賠償梁某經濟損失人民幣208775.25元(298250.35×70%)。c唐山市古冶區(qū)人民法院(2015)古民初字第1423號民事判決。

      本案涉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與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兩個訴訟,本身都較為簡單,但均涉及同一受害人梁某的同一權利,兩個案件的結合使案件性質變得極為復雜。雖然兩個判決中后案未提到與先案的法律關系,但事實上涉及到了不真正連帶責任問題,其中涉及以下法律問題:

      (一)本案能否作為共同訴訟一并處理,還是不應允許另訴雇主,抑或是如本案分開訴訟;

      (二)本案各責任主體是否應承擔相同數(shù)額責任,還是如本案中按20%交通事故責任、70%雇主責任的不同責任比例;

      (三)各責任主體不同責任比例的計算基數(shù)如何確定,是以全案應賠償數(shù)為基數(shù),還是如本案以未獲賠數(shù)額為計算基數(shù)合適;

      (四)本案是否存在終局責任人,是否產生追償關系。

      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應明確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基本概念。一般認為,不真正連帶責任是指多數(shù)債務人就同一內容之給付,各負全部履行之義務,而因一債務人之履行,則全體債務消滅之債務。d鄭玉波著、陳榮隆修訂:《民法債編總論》(修訂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25頁。司法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案件涉及在該概念下的具體細節(jié)運用,法官在實務中對此如何把握,帶來諸多疑問。

      二、實踐困境: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的實務分歧及評析

      筆者以“不真正連帶責任”為關鍵詞,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無訟案例”得到1389份有效裁判文書,通過對這些文書進行分析,提取了四大類問題,挑選出了14個典型案例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司法現(xiàn)狀令人擔憂。

      (一)擇一而訴VS均可起訴

      對于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是否只能擇一而訴,還是均可起訴,理論界目前尚無一致意見。實務中不管是受害人提起共同訴訟還是以先后以單獨訴訟形式提起,裁判處理均不統(tǒng)一,具體詳見表1、表2。

      表1 不真正連帶案件是否支持共同訴訟裁判觀點匯總

      不少學者認為,不真正連帶債務的債權人可以也只能選擇數(shù)個債務人中的一個債務人請求給付。e劉克毅: 《論不真正連帶債務——一種方法論的思考》,《法律科學》2003年第6期。在司法實踐中,許多法院認為兩種請求權其訴訟標的不相同,法律關系也不相同,要求當事人擇一行使,案例1的裁判觀點就基于此種認識。與之相對的觀點則認為,擇一而訴對利益受損害的債權人保護不周,應允許當事人提起共同訴訟,如案例2所持觀點。

      表2 不真正連帶案件是否支持后訴裁判觀點匯總

      4支持受害人在選擇請求侵權人賠償后,其請求權得到實現(xiàn)前,和其他應承擔賠償責任的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并沒有消滅,其繼續(xù)享有請求的選擇權廣州中院 (2014)穗中法民一終字第1535號5不支持受害人等與第三人達成了和解協(xié)議,人民法院制作的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予以確認后,即應視為其請求權得以實現(xiàn),該調解書是否實際履行屬于執(zhí)行問題。受害人不能就同一損害事實向另一責任人提起訴訟十堰中院(2015)鄂十堰中民再終字第00018號6支持受害人在機動車事故責任一案中因被執(zhí)行人下落不明且無履行能力,其權利無法得到有效救濟的情況下,請求雇傭關系各責任方承擔賠償責任并無不妥揭陽中院 (2015)揭中法民二終字第61號

      在對不真正連帶責任糾紛先后提起訴訟的案件中這種裁判沖突更為明顯。依照不真正連帶之債原理,任何一個責任人承擔責任后,受害人的請求權獲得滿足,其對其他責任人請求權也歸于消滅。上述四個案例的分歧點在于對受害人請求權是否得到滿足的狀態(tài)存在分歧。案例3認為受害人權利已由生效裁判滿足,根據(jù)“一事不再理”的原則,駁回其對另外責任人的訴訟。案例4認為,受害人享有的不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須以其選擇的一個請求權全部實現(xiàn)之后,其他請求權才能消滅。案例5認為法院生效文書是否履行屬執(zhí)行問題,不屬于請求權未實現(xiàn)。案例6則針鋒相對的明確生效裁判由于責任人無履行能力,屬于權利沒有得到有效救濟,應允許其另行起訴其他責任人。

      筆者對上述六則案例審判意見評析如下:在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應允許當事人采取共同訴訟或先后訴訟的方式維護權利。原因如下:一是從請求權滿足的效果看,堅持擇一而訴的裁判,當事人往往并不清楚哪一方的賠償能力較強,實質是強迫當事人去“賭博”并將受害人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f姜強:《侵權責任法中的連帶責任、不真正連帶責任及其訴訟程序》,載《法律適用》2010年第7期。不可避免面臨該生效裁判未得到全部執(zhí)行的風險,此時若未訴責任人有履行能力,則債權人合法權益不能得到維護,對其顯失公平。二是從法律性質上看,債權人享有數(shù)個請求權,因這數(shù)個請求權的產生原因各不相同,所依據(jù)的法律關系之間互不依存,具有獨立性,故同時主張并無不妥。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對不真正連帶責任所涉及的請求權能否同時行使無禁止規(guī)定,受害人對各責任人以同時或先后的方式追究責任,并沒有加重各義務主體法定義務,也不影響義務主體行使追償權。三是從訴訟的性質看,其是從未知逐步到已知的過程。受害人在訴狀中對案件事實和理由的同一表述,最終法院在查明事實后可能會認定單獨責任、按份責任、連帶責任或不真正連帶責任,因此法院在起訴環(huán)節(jié)無法準確判定責任承擔,如強行要求擇一起訴,實際上已包含對案情的預斷,并不符合司法的規(guī)律。

      (二)全部責任VS份額化處理

      實務中,在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的責任承擔方面,裁判結果也極不統(tǒng)一。從筆者收集的案例看,有相當比例的案件簡單沿襲連帶責任承擔方式,認定所有責任人均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同時,也有許多案件對不同責任人認定了不同的責任份額,在份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典型案例詳見表3。

      表3 不真正連帶案件責任份額化裁判觀點匯總

      本組的四個案例,案例7與案例8情節(jié)較為相似,都涉及金融機構未盡審核義務,但前者沒有進行份額劃分,直接判處各責任人全額承擔賠償責任,這加大了金融機構的負擔,與其過錯并不相符。案例8、9、10都堅持了不真正連帶責任份額化的做法,結合具體責任人的過錯程度、原因力等因素來綜合考量承擔賠償責任份額的比例。但是,在具體的責任份額性質上上述案例仍有分歧,案例8、10明確認定為補充賠償責任,雖然補充責任屬于廣義不真正連帶責任,但筆者認為,法條中明確了適用補充責任的具體情形,如安全保障義務、教育機構義務等,對于法條未予明確的實務中還是應以克制的態(tài)度進行適用,此類情況下按照案例9以不真正連帶責任形態(tài)來進行責任規(guī)制為妥。

      (三)責任單一VS責任復雜

      在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的具體裁判中,由于對責任形態(tài)認識不一,實務中還存在諸多分歧。以雇員責任與侵權責任并存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為例,在責任形態(tài)方面法院的裁判沖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中間責任人責任是否必然小于終局責任人責任。二是雇主同時存在侵權過錯的,其責任是否復合化。具體以表4為例。

      表4 不真正連帶案件雇主責任裁判觀點匯總

      如上所述,在不真正連帶責任份額化處理的案例中,基本都體現(xiàn)出了中間責任小于終局責任的情況。從筆者檢索的情況看,這種認識在實務中也占據(jù)主流,有相當多的判決甚至明確“交通事故的侵權人為終局責任人,某公司為非終局責任人,因給付的同一性,非終局責任人承擔的責任不可大于終局責任人”g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成民終字第4223號民事判決書。。但案例11以及文首案例出現(xiàn)的雇主責任重于侵權人責任也就是中間責任大于終局責任的情況,提醒我們對該問題要慎重對待,不能只看到責任形態(tài)的單一而忽視了其復雜性。從理論上講,基于受害人與各獨立法律關系之間過錯認定差異,侵權人的責任小于雇主責任的情況具有合理性,這種情況下存在對侵權人作為終局責任人的追償權,但應以于侵權人承擔數(shù)額為限,對于所謂雇主作為中間責任人的超出部分,此時其實已轉化為單獨責任,雇主所要承擔的超出部分實質上也是終局責任,需其自行承擔。文首案例的先后訴成立也進一步說明了該結論,終局責任的侵權人雖已按其責任額度全額賠償,但受害人請求權未全部滿足,故后訴依然可因獨立法律關系而啟動。

      在一般的不真正連帶責任裁判中,相當多的裁判將注意力集中在雇主責任,而忽視了一些案件中雇主侵權責任與雇主責任的區(qū)分,在裁判上出現(xiàn)了簡單化操作,認為雇主與侵權人各有過錯,構成共同侵權,應根據(jù)其情況承擔按份責任或連帶責任,或不考慮先過錯僅按不真正連帶責任予以處理,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本文案例12屬二審改判案件,一審時就未考慮雇主侵權過錯,僅以不真正連帶責任進行處理,而丙公司在該案中不僅作為雇主出現(xiàn),其法定代表人丁現(xiàn)場指揮、操作不當,構成雇主侵權,應按先過錯再不真正連帶的裁判思路進行處理為妥。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侵權過錯不包含雇主對雇傭行為管理的過錯,僅指雇主在非因雇主身份引起的侵權責任下多責任疊加同一主體的情況。

      (四)有追償權VS無追償權

      有無追償權問題在理論和實務中爭議也比較大。傳統(tǒng)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理論認為由于各個責任的發(fā)生原因是獨立的,沒有共同的原因作為基礎,其給付目的雖然是同一的,但各個責任是相互獨立的,因而債權人的一項債權實現(xiàn)后,不應再向其他債務人提出請求,除非其補救的利益未能得到實現(xiàn),故債務人之間沒有求償關系。h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220頁。但是,根據(jù)公平原則、不當?shù)美碚摷安徽嬲B帶債務的屬性,近年來比較法上的判例與理論皆一般性地認可求償。i[日]中田裕康:《債權總論》,轉引自陳華彬著:《債法總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231頁。甚至有觀點認為追償是不真正連帶責任的核心特質。從檢索的情況看,認為有追償權和無追償權的案例均有存在,筆者從中選擇兩個裁判思路迥異的予以比較,詳見表5。

      表5 不真正連帶案件是否支持追償權裁判觀點匯總

      14乙賠償損失X元的70%;丁、丙賠償損失X元的70%的30%;甲就對乙、丁、丙三人請求數(shù)以賠償總額為限丙將工程發(fā)包給無建筑施工資質的丁施工,后丁將工程部分分包給無建筑施工資質的乙負責,乙雇傭甲施工。乙應對甲的受傷承擔雇主責任。甲對事故的發(fā)生亦存在過錯,酌情減輕雇主乙30%的賠償責任。丁、丙的選任過失責任問題,根據(jù)本案各方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對乙上述所承擔的70%賠償責任,丁、丙應在該份額內承擔30%(即70%×30%)責任為宜。本案甲是在提供勞務過程中不慎受傷,并不存在終局責任人,故乙、丁、丙在承擔其應負的賠償責任后并不享有追償權,其不能向另兩人要求追償中山中院(2015)中中法民一終字第230號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終局責任問題要根據(jù)具體情形而定,不能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在案例13中因《侵權責任法》第85條明確規(guī)定,物件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對物件脫落、墜落沒有過錯,就應承擔責任,屬于法律明確確定了終局責任人,故可以由雇主進行追償。而在案例14中,選任過失責任和雇主責任對損害后果都不存在終局責任人,因此不能追償,如果武斷的認為所有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都有追償權,那么無論如何追償都是不合適的。

      附帶提及的是文首案例最終裁判雇主70%責任比例的計算基數(shù),選用的是受害人未獲賠償數(shù)額,案例14中定作人選任過失責任的比例計算基數(shù)選用的是雇主賠償數(shù)額,從不真正連帶理論各自的獨立法律關系分析,其單獨的責任承擔應以賠償總額作為基數(shù)才符合邏輯,但法條中對于承擔賠償責任如何計算并無明確的計算公式,因此法官在裁判時可以準用非總額數(shù)據(jù)作為計算基數(shù)。文首案例中該糾紛以兩個案件形式出現(xiàn),后案受害人訴請未獲賠償金額,法官以此為基數(shù)從形式上也符合訴請要求,但筆者認為,雖然不同的計算基數(shù)在不同的比例衡量下賠償額差距不大,但裁判時還是應該依照法律關系的本源選用標準的計算方法,以避免當事人難以理解或認為裁判過于隨意。

      三、博采眾長: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審判規(guī)則構建

      (一)訴訟程序的多層次設計

      由于不真正連帶責任在立法上并未明確確認,在司法適用中應以多層次的訴訟程序設計為基礎,建議確立以下訴訟規(guī)則:

      1.以合并審理為原則、以受害人訴訟選擇為例外。從實踐中看,絕大多數(shù)受害人人會選擇將所有債務人在同一案中起訴。從糾紛一次性解決、避免雙重賠償、便于查明事實、準確適用法律等因素出發(fā),合并審理也具有較高價值,應將其確立為基本原則。同時,由于合并審理帶來訴訟耗費增大,也限制了受害人對其私權的處分,因此還應尊重受害人訴訟選擇權,若受害人選擇其一起訴,即根據(jù)訴請范圍進行審理。

      2.法條有明確規(guī)定的應合并審理。對于法條中有明確規(guī)定的“既……又”語法結構的不真正連帶責任,如《侵權責任法》第43條規(guī)定的產品責任、第59條規(guī)定的醫(yī)療產品損害責任、第68條規(guī)定的因第三人原因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責任、第83條規(guī)定的因第三人的過錯導致的動物損害責任等,因法條依據(jù)明確,應合并審理,在當事人未一并起訴時,法院應當追加其他不真正連帶債務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3.法條未明確規(guī)定的由法官行使釋明權。法官發(fā)現(xiàn)受害人未將不真正連帶責任中所有債務人列為被告的,應向其釋明可追加被告。如受害人明確表示放棄的,法院尊重其處分,進而產生了受害人放棄對該部分債務人的賠償請求權。這種放棄僅對該雙方有效,對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各債務人之間仍可以視為是否存在終局責任進行追償。

      (二)責任負擔的份額化處理

      不真正連帶責任理應而且能夠實現(xiàn)部分連帶的份額化處理,這樣做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歸責原則更科學。將過錯程度和原因力大小作為確定份額的依據(jù),符合通常的歸責原則;二是非終局責任人基于自身過錯承擔份額責任,減輕了其責任壓力,使其過錯能與責任相適應;三是減少了受害人重復受償?shù)母怕剩档土诵畔⒉粚ΨQ的力度;四是份額化處理使賠償標準、賠償比例能夠有相對統(tǒng)一的標準,使不同裁判、執(zhí)行環(huán)便于節(jié)銜接、協(xié)調;五是均衡各方利益,便于當事人理解、接受,使結果更公平。

      具體在模式設計上,可考慮如下設計:

      1.堅持“責任與過錯相適應”原則。因為不真正連帶責任規(guī)定散見于相關法條中,所以責任承擔首先應根據(jù)法條的規(guī)定來確立,若法有明文規(guī)定則依法處理。若法無明文規(guī)定,應將責任與過錯相適應作為首要裁判原則,認真衡量相關責任方過錯大小,充分采取份額化處理的方式,不宜簡單以共同賠償?shù)确绞秸J定責任。

      2.從原因力角度出發(fā)先考察原因力直接的責任人的份額。因為不真正連帶責任中不一定具有終局責任人,因此單純以終局責任為考察起點不一定合適,而直接責任人則包含了終局責任人,以及其他直接導致?lián)p害后果的情形,故以此稱謂較為合適,此時只考慮直接責任人與受害人的過錯比較形成責任份額。對于其他責任人則以其法律關系要求的責任承擔衡量為主,同時參考、比較直接責任人責任份額,進行適度微調。

      3.參照共同侵權責任份額處理方法。雖然不真正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jù)并不交織,但對損害后果而言,從形式上看有能夠參照共同侵權責任份額處理的地方,主要參考因素是當事人過錯,繼而考察構成損害后果原因力,輔助考察可得利益、經濟狀況、負擔能力、非法受益、保險有無及比例等因素。對于不應承擔全部責任的責任人,可以比照“注意義務”,進一步細化過錯效力,區(qū)分故意、重大過失、一般過失、輕過失,將其量化為不同比例。對原因力按照主要原因、同等原因、次要原因量化為不同比例,進行必要的加權運算,使份額化計算更有依據(jù)。

      (三)追償權適用的多樣性安排

      如前所述,追償權并不是不真正連帶責任的源出觀點,在該問題上,因不真正連帶責任本身的多層次性,司法裁判也應有不同的應對,應確立以下規(guī)則:

      1.在無終局責任人的情形下不存在追償權問題。因終局責任人并不必然存在,存在終局責任人情形一般是必須有物或權利的喪失或損害,才有終局責任人,只有合同之債的不真正連帶債務一般無終局責任人。另外,對權利或物的喪失或損害關系較近者,有終局責任,而同種性質請求權競合而形成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在一般情況下則不存在終局責任人j浚灃:《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效力研究——以與連帶債務比較為視角》,載浚灃法律視角(微信)2015年5月8日。。

      2.追償權行使需以終局責任人擔責數(shù)額為限。實踐中由于在不同法律關系計算中所承擔責任總額不相同,或者終局責任人基于受害人過錯對損失有抗辯,都會導致非終局責任人只能就終局責任人應承擔的份額以內追償。如文首案例,在受害人過錯在不同法律關系中認定差異的情況下會存在追償人承擔責任大于終局責任人責任,此時超過部分應視為其自身的單獨責任,其只能在終局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幅度內追償。

      3.追償權問題不一定需一并解決。實踐中雖有觀點認為對追償權進行明確悖離“不告不理”的審判原則,但筆者認為對于能夠明確的為減少訴累還是應盡量明確追償權。但對于關系比較復雜、交織其他法律關系的情況,法院也可不就追償問題做出裁判,允許當事人另行起訴追償,這樣有助于實現(xiàn)訴訟的效率和有序。

      (四)主文表述的周延和規(guī)范

      不真正連帶責任裁判內容相對復雜,裁判主文的表述方式也呈現(xiàn)出極不統(tǒng)一的狀況,詳見表6。

      表6 不真正連帶責任裁判主文表述觀點匯總

      4一、甲賠償丙x元;二、乙賠償丙y元;三、甲對乙的上述賠償數(shù)額向丙承擔連帶責任(不真正連帶責任),并可就該賠償數(shù)額向乙追償(設X<Y)鹽城中院(2013)鹽民終字第0469號5一、甲賠償丙Z元;二、乙賠償丙X元; 三、丁賠償丙Y元;四、丙就上述第一、二、三項針對甲、乙、丁三人請求賠償總額應以Z元為限;(設X<Y<Z,具體履行方式分別假設甲、乙、丁各自全部賠償后其他兩人賠償義務情況及三人均未全部履行時各自的賠償義務。)中山中院(2015)中中法民一終字第230號6一、甲賠償丙x元;二、乙賠償丙y元,乙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甲追償;三、上述二項內容,丙可以同時申請執(zhí)行,但實際賠償數(shù)額之和不得超出y元(設X<Y)宣城中院(2014)宣中民一終字第00248號

      在各責任人負擔責任數(shù)額相同時,裁判1主文中未明確法律性質,雖然簡練但有缺項,不便于全面理解,裁判2采取分別表述的方式,稍顯繁瑣,理解上也容易混淆。裁判3使用“各應賠償”的語句,在責任數(shù)額一致時較為簡練,相對可取。在各責任人負擔責任數(shù)額不同時,必須采取分別表述的方式,裁判4用連帶責任的表述方式,其認為方便理解,筆者對此有不同認識,雖然對外效力上不真正連帶與連帶責任表現(xiàn)一致,但法律性質必須明確區(qū)分,涉及裁判的當事人和執(zhí)行法官本身就應對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出于便于理解而隨意使用法律術語,相關表述應以準確為基礎。對于裁判5,列舉了具體的履行方式,雖然條理較為清晰,但顯得較為繁瑣,會使當事人在閱讀理解上花費較大精力,進而會產生判決不明確之嫌。相比而言,裁判6的表述較為可取,既列明各責任人責任,又用簡潔的話語明確債權人可就逐項內容同時申請執(zhí)行,使勝訴當事人清楚明了自己的權利,同時又對實際賠償數(shù)額之和進行限制,使其了解不可能重復受償,達到了文簡意通的效果。

      綜上,不真正連帶責任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安排,在經濟社會形態(tài)日益復雜的情境下,對于有效保護各方當事人利益愈加重要。僅靠零散的解決具體情境的法條難以全面有機闡釋不真正連帶責任的規(guī)則,筆者對司法實踐的規(guī)則構建的探討,也僅僅是“不得拒絕裁判”理念下的急就章,根本的解決還有賴于法條的明確,在立法中明確相關的概念及適用規(guī)則,以使實踐與理論能有機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良法之治。

      猜你喜歡
      終局連帶請求權
      民法典中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請求權研究
      連帶債務人實現(xiàn)追償權的現(xiàn)實困境分析
      法制博覽(2021年26期)2021-11-25 08:42:10
      偽滿洲國語境中東亞連帶的正題與反題
      電商直播的終局在哪里?
      裁決內容同時涉及終局裁決和非終局裁決的如何處理?
      兵團工運(2019年12期)2019-12-13 07:29:36
      什么是終局裁決?
      兵團工運(2019年12期)2019-12-13 07:29:36
      關于知識產權請求權內容構建的思考
      人大建設(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4
      論外國法院判決承認與執(zhí)行中的終局性問題
      神秘錯綜的連帶感覺
      奧秘(2017年6期)2017-07-05 03:50:30
      論人格權請求權在民法典中的定位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6:38
      江阴市| 凯里市| 潢川县| 昆明市| 花垣县| 平泉县| 鸡泽县| 泸州市| 唐山市| 上饶县| 玛沁县| 绿春县| 平乡县| 富平县| 威海市| 绵竹市| 运城市| 芦溪县| 共和县| 永济市| 通江县| 唐山市| 竹溪县| 吴川市| 开阳县| 奎屯市| 车险| 永昌县| 留坝县| 平安县| 红河县| 左云县| 和顺县| 三明市| 河津市| 青岛市| 兰溪市| 罗源县| 迁安市| 军事|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