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珊,郝亞平,李俊玲,郄學敏
(河北省保定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指由于膽紅素產生的增加或膽紅素排泄減少引起的新陳代謝功能障礙性疾病[1]。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引發(fā)膽紅素腦病,從而使其出現(xiàn)神經癥狀,甚至會危及其生命。為了進一步探討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最佳方法,筆者對河北省保定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分別使用持續(xù)藍光照射法和間隙藍光照射法進行治療,其中使用間隙藍光照射法進行治療的36例患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間河北省保定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兒的病情均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標準[2],并被確診。2)其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超過220.6 umol/L,其直接膽紅素的水平低于68 mol/L。3)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3]:1)患有惡性腫瘤的患兒。2)存在肝功能異常的患兒。3)合并有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患兒。4)病歷資料不全的患兒。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72例患兒分為間隙光療組和持續(xù)光療組,每組各有36例患兒。在間隙光療組的36例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5例;其日齡為2~5 d,平均日齡為(3.1±0.2)d;其胎齡為35~41 w,平均胎齡為(37.5±2.1)w;其中早產兒有11例,足月兒有25例。在持續(xù)光療組的36例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16例;其日齡為2~6 d,平均日齡為(3.2±0.4)d;其胎齡為35~40 w,平均胎齡為(37.3±2.2)w;其中早產兒有10例,足月兒有26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補充益生菌、補液及糾正體內酸中毒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為間隙光療組患兒使用間隙藍光照射法進行治療,為持續(xù)光療組患兒使用持續(xù)藍光照射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在進行治療前,使用專用的眼罩對患兒的雙眼進行保護,使用小號的尿不濕包裹好其生殖器。2)使用“YP-100AB”型光療嬰兒培養(yǎng)箱對患兒進行藍光照射治療,將藍光照射的強度控制在≤500 uW/cm2的范圍內。3)對間隙光療組患兒進行間隙藍光照射治療,即在對其進行照射的4~5 h后,停止照射3~4 h,然后再對其進行第2次治療。對持續(xù)光療組患兒進行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即對其進行12~18 h的持續(xù)照射。4)在進行治療期間,需安排專業(yè)的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護理,觀察其接受治療時是否發(fā)生光療相關不良反應。5)對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5 d。
在進行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兒腹瀉、發(fā)熱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將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痊愈:經過治療,患兒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完全恢復正常,其全身皮膚與顏面及黏膜上的黃染完全消退。2)有效:經過治療,患兒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明顯降低但未達到正常范圍,其全身皮膚與顏面及黏膜上的黃染部分消退,其他臨床癥狀明顯緩解。3)無效:經過治療,患兒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無變化或者下降的程度不明顯,其全身皮膚與顏面及黏膜上的黃染和其他臨床癥狀均未改善[4]??傆行剩剑ㄈ龜?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期間,間隙光療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3.89%,持續(xù)光療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33.33%。間隙光療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持續(xù)光療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n(%)]
經過治療,間隙光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44%,持續(xù)光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3%。間隙光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持續(xù)光療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
當早產兒或新生兒出現(xiàn)新陳代謝功能障礙時,其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會出現(xiàn)異常升高的情況,從而引發(fā)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5]。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若不能接受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可導致其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甚至會導致其死亡。目前,臨床上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主要使用藍光照射法進行治療。此療法是讓血液中未結合的膽紅素通過吸收藍光而產生異構反應,使其由脂溶性的乙型膽紅素轉變?yōu)樗苄缘腂型膽紅素,然后從膽汁中及尿液中排出,以達到降低其膽紅素水平的目的。相關的研究表明,與使用持續(xù)藍光照射法相比,使用間隙藍光照射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如下優(yōu)勢:1)在治療期間,患兒的不良反應較少。2)可明顯改善患兒的預后。3)有助于控制患兒的病情。4)可迅速降低患兒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
綜上所述,與使用持續(xù)藍光照射法相比,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使用間隙藍光照射法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好,可顯著提高其病情的控制效果,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顏思璐,寧岑.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可行性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3,24(3):361-362.
[2] 胡德飛,羅孝華,鐘世冰,等.間隙和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比較[J].醫(yī)學信息,2016,29(33):50-51.
[3] 張定芬.間隙和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評價[J].黑龍江醫(yī)藥,2016,29(6):1202-1203.
[4] 白燁.間隙和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145-146.
[5] 田莉娟.間隙和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yī)療裝備,2016,29(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