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紫怡
【摘 要】電子政務(Electronic Government)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政府部門組建一個精簡高效、廉政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盎ヂ摼W+”時代全方位地與我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相融合。作為社會經濟和民生發(fā)展的管理決策者的政府,必定不可回避“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深刻影響,我國電子政務的迅速發(fā)展,必將促成政府職能的轉變;電子政務的交互性特點,必將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Abstract】With the aid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government can mak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m a streamlined, efficient, honest and fair government operation mode. The "Internet +" era has fully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economy, culture and life. As the management decision maker of social economy and livelihood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can not avoi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brought by "Internet +"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will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government will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and fairness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政務;發(fā)展趨勢
【Keywords】"Internet +" ; e - government; development trend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4-0110-02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的迅速普及和利用,電子政務(Electronic Government)應運而生,且發(fā)展迅猛。電子政務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極大地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和工作流程的優(yōu)化重組,可以使政府部門超越時空和部門分割的界限,進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以及服務質量,為社會公眾提供一個公正、規(guī)范、透明的平臺。而且,在“互聯網+”時代,政府打造現代化的電子政務平臺,也是順應國際潮流的必需。
早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便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標志著我國從此正式進入全新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的特征是“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tài),即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yōu)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chuàng)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fā)展新形態(tài)。
“互聯網+”時代將開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新思路和模式,也將為電子政務賦予新的內涵,“互聯網+”在工業(yè)、農業(yè)、金融、貿易、交通、教育、旅游和民生等諸多方面,幾乎是全方位地深刻影響著我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社會經濟和民生發(fā)展的管理決策者的政府,必定不可回避“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深刻影響,只有適應這種大勢所趨的變化,及時改善政府職能與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才能適應巨變時代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我們可喜地看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電子政務也呈現了迅捷發(fā)展的趨勢。據統(tǒng)計,截至2014年6月末,國內政務微信公眾號大約在6000個左右,新浪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多達119169個。政務微信和政務微博的快速發(fā)展,不僅僅提升了政府自身的發(fā)展,也體現了新時代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1]。同時,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也成為了公眾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快速獲取實時信息、表達意見、舉報、監(jiān)督的平臺,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政治參與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資源獲得的不平衡問題。
就在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不久,一些有能力和具備前瞻性的省市政府就著手打造以“智慧政府”為重點的“智慧城市”,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將交通、醫(yī)療、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務接入微信,把原來辦理程序復雜的業(yè)務通過手機完成,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接下來的幾年,截止到2017年6月,我國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平臺如雨后春筍,紛紛建成,且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在改善政府職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最大限度滿足公眾的政務需求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都可以視為電子政務體系的建立順應“互聯網+”時代要求的必然趨勢。
2 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趨勢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從宏觀視野和長遠發(fā)展的眼光來審視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趨勢,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2.1 電子政務的迅速發(fā)展,必將促成政府職能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政府滿足于自上而下的單向管理,職能理念以管為主,缺乏服務意識,過于強化政府的管控職能,管理模式單一,信息傳遞緩慢而閉塞,政府與公眾之間缺乏互動,不利于激活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和改革的因子。而與之完全不同的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意在建立一個“親民”的服務型政府,形式上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超越時空界限為公眾提供及時的信息和優(yōu)質的在線服務;內容上貫徹“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強調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旨在提高群眾辦事的滿意度,以便社會經濟的良性迅速地發(fā)展。這就決定了加強服務成為政府工作轉變職能的首要前提,這就意味著電子政務的迅速發(fā)展,必將促成政府職能的有效轉變。
2.2 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將會有效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政務平臺的建成與高效運作,要求政府必然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集成,對積累的政務信息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充分發(fā)揮它們的價值,加強互聯互通;對政府結構和工作也要進行優(yōu)化組合,最大限度地為公眾服務,從而可以提高協(xié)同政務水平,有效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減少社會投入,實現效益最大化,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2]。
2.3 電子政務的交互性特點,必將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有目共睹,功能強大的“互聯網+”給電子政務提供了強大高效的技術支持,這使得電子政務平臺有可能具備強大的服務功能,但服務不僅是政務的電子化,其交互性也十分重要,提供一個政府與公眾實時互動的平臺,讓民眾的監(jiān)督力度與參與度得到提升,同時也能讓政府及時傾聽民眾的意見與呼聲,使政府管理者與公眾能有效地互動。這也將提高政府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透明度,真正意義上實現社會進步的公平和公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其他國家電子政務的成功經驗,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如美國政府提出了“以公民為中心、面向結果、基于市場”的三大指導原則;英國政府在各政策文件中都將“建立‘以公眾為中心的政府”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雖然電子政務建設各有重點,但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其核心十分統(tǒng)一,總的發(fā)展趨勢是清晰可見的,比如,改革現有行政程序、建立政府與民眾有效互動、打造“一站式”服務、實現不受時空限制的服務、整合多方資源、提高辦事效率和透明度等等,都是圍繞民眾和服務兩個中心展開的。
可見,電子政務作為國家發(fā)展的一項重大舉措,運用先進技術改變傳統(tǒng)的政府管理方式,滿足民眾對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各種新要求,加強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聯系,正在成為世界電子政務的主流發(fā)展趨勢[3]。
3 結語
進入 21 世紀,我國的電子政務已經實現了大跨步式的顯著發(fā)展,無論是從服務理念還是從服務平臺等一系列設施建設上而言,以電子政務為代表的在線公共服務發(fā)展不僅響應了黨和國家有關經濟社會建設的施政方略,而且真正實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宗旨,大大推動了政府的履職與人民需求的滿足。電子政務平臺的建立與發(fā)展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一場變革。
從我國電子政務工程啟動以來,已經經過十幾個年頭,政府網站建設也具備了一定的規(guī)模,但是如果僅僅只有平臺,而服務跟不上,不能順應“互聯網+”時代電子政務發(fā)展的大趨勢,就會失去電子政務建立和發(fā)展的真正意義。所以說,要建立一個服務大眾的政府,強化、優(yōu)化功能服務將是我國電子政務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曹紅柳,張延林.我國電子政務面臨數字鴻溝瓶頸的發(fā)展對策[J].企業(yè)經濟,2011(01):12-14.
【2】陳浩磊,鄒湘軍,陳燕,等.虛擬現實技術的最新發(fā)展與展望[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01):32-33.
【3】吳昊,孫寶文.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實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0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