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 BATSUKH NARANTSATSRAL(若荷)
蒙古國(蒙古語:Мо н г о л у л с),原名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地理位置上北邊與俄羅斯接壤,蒙古國是中國的近鄰,其領土三面與中國接壤,并且全部是內陸地區(qū)。
近年來,蒙古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也不斷進步,并且倆國經濟互補性強。從1998年以后的16年里,中國始終都是蒙古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家。16年來中國與蒙古國的經濟往來日益密切,中國在蒙古投資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助力蒙古當地民生發(fā)展,有效促進了蒙古的經濟發(fā)展,加深了兩國的經濟聯系。為了使經濟快速發(fā)展起來,蒙古國政府決定引進外資、發(fā)展采礦業(yè)來發(fā)展經濟。這一戰(zhàn)略滿足了雙方各自的需求,使他們達成了友好的合作。在蒙古國開發(fā)礦產資源時,中國是有很大的優(yōu)勢。中蒙兩國的資源開發(fā)、經濟交往有利于兩國的經濟發(fā)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值得不斷加深。蒙古國和中國合作開發(fā)礦產資源是因為兩國有共同的利益,所以這導致蒙古國和中國的合作能夠長遠的發(fā)展下去。
蒙古國地方大人少、礦產資源非常多,其中有80多種礦產,煤礦、鐵礦等資源被開發(fā)的潛力很大。煤礦、金礦、鈾礦儲量最為豐富。就煤炭資源來說,蒙古國的儲量達3000億噸,資源非常豐富。蒙古國內的煤炭出口中,對中國的出口高達70%以上,數量十分驚人。蒙古國與中國的煤炭貿易主要通過接壤的內陸城市進行,其中最大的煤礦塔本陶勒蓋煤田就在中蒙邊境,這個礦在蒙古國西南邊的南戈壁省,這個煤礦產煤質量很好屬于優(yōu)質煉焦用煤。
通過分析兩國緊密龐大的煤炭貿易不難發(fā)現,研究蒙古對華煤炭出口的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有利于促進兩國煤炭以及其他資源型貿易的深入,促進兩國的經濟長遠發(fā)展,并最終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圖1 蒙古國煤炭開發(fā)產量(單位:千噸)
蒙古國的邊境線8219公里中與中國相交的邊境線就長達4676公里,在這廣袤無垠的邊界地區(qū)有著蒙古國非常多的礦產資源。蒙古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合理的開發(fā)并善用于其原本的自然資源。作為蒙古國的友好鄰國,中國在資源開發(fā)領域與蒙古國開展合作,可以為蒙古國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中國在蒙古國的各個經濟領域都進行了一些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礦山、石油和建筑建材等領域。在與中國的合作中,蒙古國出口了一些礦產品到中國,主要都是一些初級產品,包括煤炭、石油、鐵礦石等。這是因為蒙古國的礦產品加工技術落后,暫時還難以出口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礦產品。
蒙古國廣袤無垠的土地下有著豐富的資源,其中煤炭資源是最多的,總儲量大約為1623億噸。但是由于一直以來經濟落后,技術不足,蒙古國內的煤炭開采仍然受很多因素的制約,至今煤炭開采量還不足500億噸。而這個產量中,除了國內極少數的幾個大煤礦外,其他的礦產資源很難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利用。
蒙古國煤炭開發(fā)產量越來越多,如圖1所示。
根據筆者整理研究蒙古國近年來的貿易情況數據分析,2010年是蒙古國對內對外貿易發(fā)展增長較快的時期,其中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出口額的增速均超過50%,獲得了極大地發(fā)展。蒙古國對外貿易的國家主要包括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意大利等國家。2010年出口貿易額中,出口最多的是中國其貿易額達到84.3%;剩余的各個國家中,除了對加拿大的出口為8.3%,其余均不足3%,所占的份額較少,經濟交流也比較缺乏。
再分析蒙古國的資源出口尤其是煤炭出口情況,在2010年,蒙古國出口的銅礦金占比將近1/3,煤炭大約為24%,黃金為8%,鐵礦石為6%,其他均不足5%。各項資源出口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說明蒙古國的資源型貿易屬性不斷增強。
在2010年,蒙古國曾與多個國家進行了進口貿易,導致蒙古國的進口貿易額增加了,同時蒙古國的對外貿易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2010年與2009年相比,進口貿易額中,37.5%為俄羅斯進口,較去年同時期增長5.3個百分點;26.8%為中國進口,較去年同時期增長4.3個百分點;5.8%為美國進口,較去年同時期下降0.9個百分點;5.7%為韓國進口,較去年同時期下降2.3個百分點;5%為日本進口,較去年同時期下降0.3個百分點;2.4%為德國進口,較去年同時期下降0.4個百分點;2%為法國進口,較去年同時期下降2.6個百分點;1.5%為新加坡進口,較去年同時期增長0.2%。這些國家的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86.5%。下面給出2005—2009年這幾年之間蒙古國礦產產品出口結構,如表1所示。
從表1數據分析不難發(fā)現,近年來蒙古國的出口主要依賴資源型出口,包括煤、金、銅、鋅、石油等礦產資源。尤其是20世紀以來,依賴資源的有效利用,蒙古國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說相對于發(fā)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認這是多方面綜合原因造成的,不能一蹴而就。長時間以來,蒙古國牧民的人數較多,還有很多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都想去國外定居。當然,這之中還存在一些眾所周知的制度原因,在蒙古國,外企員工中,國內員工必須占到一半以上,這也限制了部分企業(yè)的發(fā)展。
表1 礦產產品出口結構(單位:噸)
蒙中兩國煤炭貿易規(guī)模。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蒙中經貿合作的格局大概就基本確立起來了。從1999年至今,對華貿易在蒙古國對外貿易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與中國的貿易越來越成為蒙古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國已連續(xù)多年成為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0年1月到4月,在這4個月的時間蒙中貿易額達到了9.89億美元。其中,中國對蒙古出口額為3.12億美元,中國從蒙古進口額為6.77億美元。
在蒙古國所有的煤炭貿易國中,中國是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中國在2010年從蒙古國進口1500萬噸煉焦煤,占中國當年總進口煉焦煤的1/3左右。但是也顯而易見,由于長期落后,一些基礎設施不完善,蒙古的大部分地區(qū),尤其是資源豐富的地區(qū),水電等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覆蓋;蒙古機器設備落后即使有很豐富的資源也很難開采加工。為此蒙古國2005年修訂了《礦產資源法》,并實施了很多礦產開發(fā)上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中國資本,如表2所示。
表2 2012年蒙古國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礦產(單位:萬噸)
蒙古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是全世界十大儲量的國家之一。2012年蒙古國開采的煤炭出口量在世界上第14,開采量第25。從2000—2018年,這18年來,蒙古國的煤炭開采和出口量呈現出大幅增長,如圖2所示。
圖2 1999-2009年蒙古國的開采量、消費量與出口量(單位:萬噸)
到2010年9月1日,整個蒙古國26家煤炭生產企業(yè)中僅有4家企業(yè)生產動力煤,19家企業(yè)生產地方民用煤,13家企業(yè)生產出口煤。這26家煤炭生產企業(yè)打算在2010年產煤1256.17萬噸,銷售1388.63萬噸。而2010的實際情況是,這26家企業(yè)產煤超過了原本的計劃共產煤1408.78萬噸,銷售了1356.04萬噸。結合圖表分析出從1999年至2010年9月1日,蒙古國出口到中國的原煤共有994.7萬噸。
2011年1月份,中國進口煤炭國家如圖3所示。
圖3 中國煤炭進口來源國(單位:100萬美元)
中國境內的內蒙古緊鄰著蒙古國,內蒙古和蒙古國的資源結構不同且在經濟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因而內蒙古與蒙古國進行合作共同發(fā)展經濟是利于雙方的一個決策。近年來,蒙古國與內蒙古不斷加強煤炭貿易方面的合作,2010年蒙古國與內蒙古的貿易額已達到6.77億美元,較去年同時期增長17.3%。除此之外,其他的煤炭合作項目也有較大的進步。蒙古國與內蒙古煤炭開發(fā)方面的合作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合作的層次也在不斷提高。
自從2004年蒙古國原煤通關后,甘其毛都口岸的運量快速增長,口岸利用的境外資源也在日趨擴大,正在成為連接歐亞大陸的橋頭堡和國家進口戰(zhàn)略資源加工基地,口岸經濟發(fā)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內蒙古中旗引進了11家煤炭企業(yè),還建造了4家海關監(jiān)管場所,倉儲能力每年達到1000萬噸。
本文通過深入研究蒙古國貿易現狀、對中國的出口現狀以及今年來的發(fā)展情況,分析了制約蒙古國對外貿易尤其是資源型交易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制約該國貿易發(fā)展的相關對策,為其資源出口尤其是煤炭出口中提升質量、擴大規(guī)模、加強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像蒙古國和中國這樣具有先天地域聯系的國家,發(fā)展趨勢和相互聯系必將日益緊密,雙方必須以礦產資源合作為基礎,不斷加強教育、文化、經濟、人文等各項交流,形成全方位的貿易格局,這樣才能以經濟發(fā)展促進文化交流、政治互信,才能不斷將兩國的合作推向高點。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蒙古國內的煤炭生產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開采技術、機械設備、相關知識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因此蒙古國必須以與中國的煤炭貿易交流為契機,以煤炭貿易帶動全方位的交流,以此推動煤炭開采、深度加工、相關知識等方面的不斷進步。對內必須加強國內煤炭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開采能力;加強交通物流建設力度,提升貨運周轉效率;注重學習和改善現代企業(yè)制度,形成煤炭行業(yè)、企業(yè)的高效管理;提升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排解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所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以此來提升在煤炭貿易中的能力和競爭力。
從蒙中貿易的長期規(guī)律和現實需要看,煤炭貿易將長期處在重要的地位,也是兩國貿易不斷加深的基礎,因此,深入挖掘煤炭貿易的亮點和增長點,對雙方的經濟互補、互利共贏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際資源貿易競爭的不斷加劇,蒙古國要在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中提升交易競爭力,重點加強與經濟發(fā)展快的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聯系,形成一個以資源交易為主線,文化經濟人文交流為輔助的全方位貿易體系。蒙中交流發(fā)展快速,各方面交流多樣化,本文只是選取了蒙中貿易的一個視角,來分析兩國的相關情況。加之筆者是蒙古國到中國的留學生,所學所思比較有限,相關語言也限制了對一些問題的認知。但也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對兩國貿易交流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形成兩國全方面、互利共贏的合作格局,造福兩國人民。
參考文獻
[1] 梁鴿,于靖.國內對中蒙礦產資源合作研究述評[J].北方經濟,2010(3).
[2] 賈忠祥,王建明,張桂蘭.與蒙古國合作開發(fā)礦產資源的條件分析與政建議[J].西部資源,2004(2).
[3] 胡杰.蒙古國礦業(yè)投資環(huán)境分析[J].國土資源,2006(7).
[4] 張秀杰.蒙古礦產資源開發(fā)狀況及中蒙資源合作前景[J].東北亞論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