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在當今社會,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工作、學習方式,正在對教育產生著影響。它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fā),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所謂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我認為是指在教學過程,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以實現教學目標,完成相應教學任務的一種新教學方式。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種傳媒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思維、拓展學生想象力,而且作為教學信息的傳輸渠道與載體,其容量大、效率高、節(jié)省教育投資,使其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主流的原因。
下面就數學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談談自己的粗略的看法。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談談自己認識:
一、巧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年來,口耳相傳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統(tǒng)天下,學生對其麻木甚至厭倦,而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無疑給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信息技術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強大的交互性,深深的吸引著學生,從而讓其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它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數學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思維潛能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使語言文字兼?zhèn)淞藞D文聲像并茂的特點,而且可以有聲有色、循環(huán)往復地將學生帶入到各種生活場景之中,使其身臨其境,具體感悟到語言文字所描摹的圖景,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fā)學生思維向深層發(fā)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課改中的教材不再是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它是多樣化的教學載體。在數學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時涉及到的一些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的、比較貧乏的事物、現象等,都可生動地、具體地、直觀地再現出來,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的合理猜測、推理提供幫助,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來、豐富起來。
三、巧用信息技術拓寬信息渠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突破書本限制,發(fā)揮其傳播知識新、快、全的優(yōu)勢,擴充教學知識量,豐富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對事物的多層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課堂的教學容量。
如在教學《找規(guī)律》時,制作的課件直觀演示出很多事物存在的內在規(guī)律,先教給學生找規(guī)律的方法,然后邊練邊演示,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印象深刻,并能熟練找出有內在聯(lián)系的事物的規(guī)律。
四、巧用信息技術進行協(xié)作學習,深化感悟積累
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應努力創(chuàng)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切實為學生養(yǎng)成合作意識與發(fā)展協(xié)作能力搭建舞臺。而以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為基礎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具有十分鮮明的“交互式”特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處于與計算機和網絡的“人機對話”狀態(tài),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機互動、師機生互動、生機互動、生機生互動的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學生還可以在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基礎上,尋找交流伙伴,也可以把自己個體的“積累、感悟、體驗”的數學學習成果傳送給他人,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讓信息技術成為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的助推器
數學教學中,鞏固性練習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證。練習既要講究精練,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時要及時反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目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形象生動的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欲望。
同一目標段的學習內容,學生還可以多次重復選擇,由于系統(tǒng)設置是隨機出題,學生面對的是知識難度相當的不同題目,這既避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厭倦情緒,又可以使學生對已經獲得的內部經驗性信息進行有益的復讀,從而促進他們將知識內化為技能。數學鞏固中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為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習,為不同能力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素材,不同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的人?!币簿褪钦f,我們的人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育更是應該這樣,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如今,我們又迎來了新課改,新課改倡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為一體,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將信息技術整合到數學教學中來,讓數學課更加生動,有趣、有效,這是課改中的一個熱門話題。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和學習效益的提高,它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也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的探索,才能盡快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同時,教師課前充分的備課工作,課件設計要從學生切實感受出發(fā),課堂上關注師生之間的交互性也是影響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還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網絡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只有各種教學手段并存,各自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