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玲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由于農村小學生受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閱讀量等的限制,作文時存在不少困難,如詞匯貧乏,說話缺乏條理等,從而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為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做著不懈的探索。聯(lián)系我的教學經實踐、針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覺得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消除心理障礙,激發(fā)寫作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即興趣。學生樂寫,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學生為什么對寫作文不感興趣呢?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沒有想寫的欲望,可能跟老師、家長平時都說作文難寫有關,以至于他們還沒開始寫就已經卻步了;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第三是因為過去我們的作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的,“為寫而寫”,是典型的“任務式作文”。第四是有的老師不顧學生實際提出過高的要求,學生無法按要求完成就極易產生挫敗感,失去寫作信心。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根據(jù)這一特點,我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讓他們先玩后寫。在教學中我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他們在玩中寫。
二、引導學生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在作文課上,經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生托腮眉頭,卻只寫了幾句話,無法繼續(xù)寫下去;有的大腦空空,如老鼠拉龜——無從下手,什么也寫不出來;有的雖然寫出來了,卻平平淡淡,沒有亮點。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寫作素材。那么,怎樣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呢?首先要充分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務,積累寫作素材,如市場上討價還價的人們,雨天里接送孩子的父母,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變化,教室里同學們的嬉鬧爭吵……其次是開展活動,創(chuàng)造素材。如寫《第一次……》、《我學會了……》,作文要求學生寫自己的一樣本領,要把學的過程寫具體。為了讓學生有材可寫,作文之前,我在班里開展了《我為長輩獻愛心》的活動,可以為長輩做飯洗碗、洗衣拖地等。通過活動,既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作文時就不會空洞無物,又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當然,學生從日常觀察積累中提取其他寫作素材,完成習作那就更好了。
三、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表達能力
由于農村小學生的閱讀量有限,加上有些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因而學生的視野不寬,知識面不廣,詞匯量太貧乏,即使有好的素材,也無法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這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積累語言。因此,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閱讀,并要求他們多摘抄、背誦書中的好詞佳句,在自己的習作中能用上的盡量用上。為了讓學生能多讀好書,我在班里開展了讀書活動。一是好書推薦活動,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推薦,也可以學生之間相互推薦,甚至家長讀過的、覺得好的又適合學生閱讀都可以。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可以讀些什么書,不用糾結該買什么書了。二是換書活動。學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書,自己看完后就要去買新書,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愿意花那么多錢去買書,尤其是農村家庭,如果與別的同學換著看就不一樣,可以花最少的錢看最多的書,既經濟實惠,又增加了閱讀量,提高了閱讀水平,表達自然不成問題。
四、讀寫結合,范例引路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學習離不開模仿,學習寫作也應該從模仿開始。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通過訓練遷移到寫作中去,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仿寫。仿寫不是簡單的改頭換面,而是把范例中的最基本的格式,文章思路的框架,作為學生寫作的指引,使學生少走彎路甚至歧路。我們都知道,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從課內講讀到課外閱讀多是名家佳作,它不僅僅是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進行閱讀的材料,更是指導學生學習寫作的范例。學生可以模仿作者的謀局布篇,模仿作者獨特的觀察視角,模仿作者如何遣詞造句,模仿作者獨樹一幟的表達方法等。教師要充分利用、活用教材,提供適當?shù)臅r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這種從課文里學作文,從別人的文章了拿技巧、拿方法的“拿來主義”其實是實用主義,是真正體現(xiàn)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當然,我們不要求學生整篇仿寫,可以仿寫一句話、一段話、一個片斷等。如學習《翠鳥》一課,我讓學生仿寫一種鳥的外形特征;學習《火燒云》,我讓學生仿寫火燒云還有哪些變化;學習《爭吵》,我也讓學生仿寫,我這樣引導學生:生活中,你曾經和誰爭吵過?為什么爭吵?爭吵后你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想的?結果怎么樣?因為是學生身邊難道事,他們興趣特別高漲,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在寫作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仿照范文寫,條例清晰,重點突出。通過不斷的仿寫訓練,學生容易在范文的指導下得到啟發(fā),掌握寫作技巧,等熟練了再加以變化、創(chuàng)新,就能成為自己的寫作方法。
五、肯定亮點,樹立寫作信心
很多學生的作文,整篇看起來可能并不是一篇佳作,可文章中也有亮點,可能是幾個詞、一句話、一個片段,對于這些亮點,教師要充分給予肯定。教師的每一次肯定,都會給學生增加幾分寫好習作的信心。有一個學生寫《我的媽媽》,文章內容就是自己生病了,媽媽怎樣照顧她,跟大部分學生一樣,內容沒什么新意。但她寫媽媽照顧她時發(fā)現(xiàn)媽媽的手跟別人不一樣,她寫道:“媽媽伸出手摸摸我的額頭,我看見了媽媽的手。那是一雙怎樣的手?。俊つw干癟,瘦得只剩骨頭,手背青筋凸起,手心溝溝壑壑,溝壑中還藏著黑色的污垢。指尖干裂,指甲有的開裂,有的已經磨平了……”雖然她整篇文章不出彩,但對媽媽的雙手的描寫真的特別出彩,我著重表揚她并向全班展示了她的這一段話,從此,她對寫作充滿信心,越寫越好。所以,一次次肯定作文中的小亮點,能照亮一片夜空。
當然,作文教學并不是一種在短期可見明顯效果的簡單運作,教師應作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讓他們擁有一支寫作的神筆,盡情去描繪他們七彩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