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新鋒
結核是常見的一種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導致,這是一種可致命的傳染病[1]。研究發(fā)現(xiàn),結核菌感染機體后會將體液免疫激活[2],從而出現(xiàn)抗體,并會發(fā)生炎癥反應,所以會引起機體應激、血漿變化,導致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升高[3]。為進一步確定這些指標在結核病診斷和判斷結核活動性方面的意義,本研究選取我所收治的80例結核病患者及同時期來我院體檢健康者80例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我所(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結核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細菌學、影像學、體征等檢查確診。將80例結核病患者根據(jù)檢查結果分為兩組,活動性結核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0~60歲,平均(32.41±3.11)歲;非活動性結核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18~58歲,平均(33.27±2.47)歲;另選擇同時期來我院體檢健康者8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18~59歲,平均(33.28±2.53)歲;三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抽取本組所有研究對象的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金標免疫滲濾法測定結核抗體,若結果顯示反應孔中央有紅色斑點則表示陽性,若僅痕跡或無斑點則表示陰性,試劑盒由上海奧普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采用魏氏法測定血沉,操作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選擇枸櫞酸鈉109 mmol/L作抗凝劑,然后與血液按照1:4稀釋混勻測定[4];采用免疫濁度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C-反應蛋白,試劑盒由深圳市寶安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由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5]。
選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療效比較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完成組間臨床指標的比較,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核患者組結核抗體陽性率78.75%顯著高于對照組5.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8128,P<0.05)。活動性結核組抗體陽性率85.71%稍高于非活動性結核組71.05%,但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核患者組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顒有越Y核組血沉和C-反應蛋白顯著高于非活動性結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近年來研究顯示,結核患者有結核抗體存在,其中又以免疫球蛋白G最為明顯[6]。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Nassau等就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來檢查結核抗體,結果說明結核抗體在結核病的診斷上有很大的幫助。血沉又稱為紅細胞沉降率,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若是健康人,其血沉數(shù)值會在一個較狹窄范圍內波動[7],但如果發(fā)生高膽固醇血癥、貧血、高球蛋白血癥、惡性腫瘤、壞死、組織損傷、炎癥等都會使血沉加快,同時高齡、妊娠、月經等生理原因也會使血沉出現(xiàn)變化,血沉在判斷結核病的活動與非活動中有一定幫助[8]。C-反應蛋白是一種在組織損傷或機體受到感染時,血漿中急劇上升的一些蛋白質,免疫損傷、組織細胞壞死、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病原體侵入等都會使C-反應蛋白升高,它的特點是客觀、敏感,所以臨床常將其作為病情觀察的工具,C-反應蛋白在判斷結核病的活動與非活動中有一定幫助[9]。
表1 結核患者組與對照組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對比
表1 結核患者組與對照組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對比
組別 例 血沉(mm/h) C-反應蛋白(mg/L)結核患者組 80 34.28±9.88 30.64±10.56對照組 80 8.13±1.92 6.32±1.67 t值 - 32.0118 36.2365 P值 - <0.0001 <0.0001
表2 活動性結核組與非活動性結核組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對比
表2 活動性結核組與非活動性結核組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對比
組別 例 血沉(mm/h) C-反應蛋白(mg/L)活動性結核組 42 47.27±10.18 46.98±10.47非活動性結核組 38 19.92±9.55 12.58±2.24 t值 - 1.0793 19.8802 P值 - 0.1419 <0.0001
綜上所述,結核抗體、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驗可以更好的輔助診斷活動性結核病。
[1] 崔旭,楊曉英,馬遠征,等.脊柱結核死骨范圍與抗結核藥物治療效果的相關性[J].山東醫(yī)藥,2017,57(43):17-20.
[2] 劉盼盼,黃玉蓉,羅倩,等.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特點分析及早期診治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9):1647-1651.
[3] 謝會彬,萬廣,吳大鵬,等.脊柱結核影像學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測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12):2130-2132.
[4] 李瓊,方娟,肖時超.TB-DNA、TB-Ab、血沉、C反應蛋白測定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8):178.
[5] 徐明亮,熊玉珍,盧雪琴,等.血清降鈣素原聯(lián)合內毒素對肺結核合并肺部細菌感染早期診斷的意義[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6,17(9):1-4,13.
[6] 史廣超,劉鑫,楊小靜,等.初治痰涂片陽性肺結核單發(fā)空洞的影像觀察對療效及預后評估作用[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7,19(2):133-134,143.
[7] 季秋平.CRP、結核抗體檢測應用于TB合并艾滋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7,24(1):95-96.
[8] 李錫康.268例肺結核治療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2016,29(5):966-967.
[9] 朱薇珊.菌陰肺結核126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4,21(4):46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