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雙鳳中心小學 顧 沁
在《2011年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選擇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幾方面更好地傳遞了學生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所需要的品質(zhì)。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問孩子一個問題:“學會了嗎?你來說說這個答案是什么?”可是,這樣往往忽略了“你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知道的答案”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在分析卷子的時候,常會發(fā)現(xiàn)這道題只是之前練過的某道題的變式,孩子卻都做錯了。事實上,真有那么多的孩子通過機械記憶、被動接受來取得考試中的“高分”,卻掩蓋了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以良好的學習方法做基礎的?!?/p>
蘇教版《三個小伙伴》這篇課文講的是三個小伙伴團結合作,種好了小樹的故事。除了讓學生在讀完文章,感悟文章,能夠深刻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之外,還要將“合作”精神真真切切地深入課堂,在整節(jié)課中也如三個小伙伴一樣學會合作。教學的目的就是學生可以理解并運用。整節(jié)課我設計了3次小組合作。第一次是同桌合作讀一讀,演一演,三個小伙伴分別遇到了哪些困難的語句,關注動作和表情。這一次的合作表演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每個動物具有本領,并且因為有本領而對自己能夠解決這個困難而信心滿滿。第二次合作是四人小組合作,全文朗讀表演。小組合作要求為:小組合作表演(1)組內(nèi)分配角色,每人飾演一角色。(得一顆星)(2)動作、表情到位。(得兩顆星)(3)小組配合默契,聲音響亮,表演出色。(得三顆星)。重點是我設計了4張圖,分別標識了每個學生具體要做什么任務,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先明確分工,再去完成。(如圖)這樣的小組合作更有效。第三次合作是教生字。學習“和”字,組內(nèi)自己分配任務,還是按照之前的四人小圖表示,一個負責教讀音、偏旁,第二個負責教筆順,第三個負責教組詞,第四個負責教書寫。這樣的方法使得生字教得更有效,學生也更有興趣學。所以無論是課文的內(nèi)容還是到整節(jié)課的安排,都是圍繞“合作”進行的。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同樣要引導孩子進行合作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
在《三個小伙伴》這篇課文里面,設定了關于語用的教學目標為:可以運用“他們沒有……,沒有……,沒有……”“先……再……然后……”“不要緊,不要緊,……”等句式進行說話練習。讓學生自己讀完2到5小節(jié)后,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嗎?給出句式:他們沒有……,沒有……,沒有……,遇到的困難可真多?。『⒆觽凂R上就能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中有這樣一個句式“不要緊,不要緊,我有硬硬的嘴巴?!睘榱四茏屨n堂更有語文味以及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這個句式,我出示了一個句子進行對比“不要緊,我有硬硬的嘴巴。”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小朋友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小豬說了兩個“不要緊”。那么這是一個強調(diào)的作用,看來挖樹是小豬的強項,信心十足。那么此時就要抓住時機,讓學生學會運用,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老師引導,如果媽媽看到你要吃糖果,就說“不能吃,不能吃?!蔽覄衲悴荒懿苫?,說“不能采,不能采。”關鍵這樣的句式要貫穿全文,在后面的拓展閱讀《三個和尚》的時候,最后三個和尚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就會一起“不要緊,不要緊,我們一起挑?!边@就是突顯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得文中的重點句式貫穿整節(jié)課堂。進一步突出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凸顯了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基本特性。
《三個小伙伴》這節(jié)課內(nèi)容非常多,教學設計的時候緊緊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展開的,這也是為了課堂能夠更有思維含量。朗讀訓練貫穿與整節(jié)課,朗讀形式更是各種各樣。有開火車朗讀詞語、齊讀、指生朗讀、表演朗讀、四人小組合作朗讀等等。整節(jié)課中老師更關注指導學生朗讀。比如:“小象跑到小河邊,用長鼻子吸足了水,把樹坑澆得濕濕的?!笔紫纫笇Ш⒆幼鲆恢挥行判牡男∠?。小象的鼻子可真有用??!有一個孩子讀得不到位。我就說:“這水吸得還不夠多,再試試?!焙⒆右幌伦泳妥プ∫选拔恪敝刈x。教學設計中安排了聽故事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是繪本《三個和尚》。聽故事之前,先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對于課堂中拓展的閱讀,設計問題是應該要以開放性問題為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拓思維。問題是(1)故事中有幾個人物?分別是哪幾個?(2)你想對故事中的誰,說些什么呢?(3)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選取這篇課外閱讀的原因,首先為了與課文進行一個對比,將“合作”的道理更深入人心。在上完第一課時后,我就讓孩子仿照著這篇文章來寫一寫。我們班每周都有畫圖寫話的作業(yè),這時候孩子們真能將文中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寫話中。下面是我們班何羽宸小朋友寫的《四個小伙伴》:
小象、小袋鼠、小蜜蜂和青蛙一同上山種花。
沒有鋤頭挖洞怎么辦?小象說:“我有一個又大又硬的腳趾頭?!辈灰粫?,小象就用腳趾頭鉆出了一個洞。
沒有籮筐運肥料怎么辦?小袋鼠說:“我有一個大大的皮口袋。”不一會,就運來了一堆肥料。四個小伙伴趕緊把小花種進洞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
沒有吸管吸花蜜怎么辦?小蜜蜂說:“我有一個尖尖的刺。”不一會,小蜜蜂就用尖尖的刺吸花蜜,不一會用花蜜釀成了蜂蜜。
沒有捉蟲器捉害蟲怎么辦?青蛙說:“我有一個又長又厲害的舌頭?!辈灰粫?,青蛙就用長長的舌頭吃掉了好多害蟲。
小花兒在慢慢地長大!四個小伙伴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是體現(xiàn)語文課程價值的必經(jīng)之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應以“人”為中心,既應該注重推進聽說讀寫思,又應該注重課內(nèi)外相結合,讓生動的課堂走進學生心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