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志芳 楊明珠
子宮內膜異位癥(內異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xiàn)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生長、浸潤,繼而引發(fā)反復出血、疼痛、結節(jié)或包塊及不孕等癥狀。內異癥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多發(fā)病、常見病;內異癥雖屬良性疾病,但病變廣泛、形態(tài)多樣、具有侵襲性、復發(fā)性和性激素依賴的特點,也稱為“良性癌瘤”。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1]。腹腔鏡 手術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主要方法,但手術對較小病灶難以根除,復發(fā)率高[2];腹腔鏡術后雷公藤多苷片聯(lián)合醋酸曲普瑞林用藥能顯著減少復發(fā)率,鞏固手術效果的作用,提高自然受孕率,對此做出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78例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均符合美國生殖協(xié)會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和分期標準[3],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9例,對照組39例;觀察組平均年齡(31.3±4.0)歲,病程(6.0±3.2)年,AFS分期Ⅲ期20例,Ⅳ期19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0.3±4.5)歲,病程(7.0±3.5)年,AFS分期Ⅲ期19例,Ⅳ期20例。兩組在年齡、病程、分期、囊腫直徑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術后3天開始用藥,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IPSENPHARMA法國,批準文號H20140298),每次3.75 mg,每4周注射1次,持續(xù)6個月為1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貴州漢方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2020369),30 mg/d,分三次口服,服用6個月。
術后隨訪1年,參照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判斷標準[4]: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B 超檢查顯示囊腫、盆腔包塊等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檢查顯示囊腫、盆腔包塊縮小1/3~1/2,局部癥狀仍存在,但停藥后癥狀不加重,不孕患者可受孕;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未見改善,局部有惡化趨勢[3]。
所有數(shù)據(jù)由SPSS17.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臨床有效率(84.6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經(jīng)治療前后兩組卵泡刺激素(FSH)都有上升,但觀察者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治療前后兩組雌二醇(E2)都有下降,但觀察組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69%),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14%),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1年自然受孕率(48.72%)明顯高于對照組1年自然受孕率(3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 FSH、E2變化(±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 FSH、E2變化(±s)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FSH(U/L) 5.31±0.25 15.04±0.30 5.30±0.24 11.30±0.33 E2(U/L) 226±4 85±17 227±5 135±21指標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和1年自然受孕比較(n,%)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25~50歲,合計占90.47%,在40~44歲發(fā)病率最高,達24.28%[5];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女性不孕有密切關系,約40%~50%患者合并不孕[6],目前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理不是十分明確,連方[7]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提出了子宮內內膜種植學說,血流逆行種植也是現(xiàn)在的主導理論,逆流至盆腔的子宮內膜需要黏附、侵襲、血管形成而發(fā)??;除了子宮內內膜種植學說還有體腔上皮細胞化生學說,認為女性卵巢表面上皮,盆腹腔上皮具有化生功能,能轉化為子宮內膜而發(fā)??;遺傳學說,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一級家屬中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女性發(fā)生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風險升高7~10倍[8]。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的原因是血液瘀滯,淤血形成的主因是婦女氣虛氣滯,濕寒凝滯、腎陽虛以及腎陰虛[9]。腹腔鏡手術是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首選方法,具有損傷小,清除率高,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10],但腹腔鏡手術不能完全清除病灶,術后易復發(fā)[4],三年受孕率并不高,術后受孕機率明顯低于正常女性[11],可能是因為腹腔鏡手術僅僅能對部份異位的子宮內膜進行處理,對較小的廣泛的病變難以徹底清除,術后隨之年齡的增長而出現(xiàn)復發(fā),影響受孕。醋酸曲普瑞林屬GnRHa 類藥物,作用機制是調節(jié)垂體功能,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競爭受體,降低 FSH、LH 等激素敏感性,致受體快速減少,促進子宮內膜萎縮壞死[12],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能顯著提高患者自然妊娠率。 雷公藤屬于衛(wèi)矛科屬植物,別名斷腸草、黃藤根、山砒霜,味苦、辛、性涼,有大毒,在中藥性能方面主要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之功效。雷公藤藥用部分化學成分主要有二萜類、三萜類、生物堿、糖、醇、 甙等多種[13]。目前多用雷公藤多苷片,副作用少,療效高,雷公藤多苷具有細胞毒性作用,有抗生育與抑制卵細胞生長發(fā)育,使子宮內膜萎縮,變性、消退[14],作用是可逆的[15],停藥后20天左右可恢復;雷公藤制劑使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水平逐漸上升,至4~5個月時達到絕經(jīng)后水平,而雌二醇(E2)水平自3~4個月開始明顯下降,至5個月時降至低水平[16]。因此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后采用聯(lián)合藥物治療的方法,能阻止病情進展,預防術后復發(fā),能顯著提高自然受孕率;雷公藤多苷片和醋酸曲普瑞林有協(xié)調作用,在醋酸曲普瑞林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雷公藤多苷片有效率和自然受孕率高于單用醋酸曲普瑞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雷公藤多苷片和醋酸曲普瑞林聯(lián)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顯著,復發(fā)率明顯降低,自然受孕率明顯升高,安全有效;但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機理并不十分清楚,需進一步研究闡明,治療仍是臨床棘手的問題,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陶義欣,趙暉.綜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35):155-156.
[2]劉爽.腹腔鏡術聯(lián)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6):78-80.
[3]傅爽.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物治療[J].山東醫(yī)藥,2013,53(22):91-93.
[4]陶愛群.腹腔鏡聯(lián)合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11):777-778.
[5]于玲,田永杰.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1(2):79-83.
[6]郎景和,崔恒,戴毅,等.2015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專家解讀 [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7,52(12):857-861.
[7]連方.中西醫(yī)結合婦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0.
[8]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協(xié)作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3):161-169.
[9]王海芳.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7,36(4):145-146.
[10]盧雯.剖宮產術后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7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5,12(9):1265.
[11]李艷芳.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3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5):32-33.
[12]姜敏,王明鳳,陳虓.12 例剖宮產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6):127.
[13]胡克,溫濟英,毛玲芝,等.雷公藤多甙及米非司酮用于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輔助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7):438-439.
[14]梁曉紅,丁金萍.雷公藤多苷聯(lián)合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對相關血清指標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4):6145-6146.
[15]熊巍,諶婕.雷公藤生殖毒性臨床及動物實驗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4,40(6):403-405.
[16]馮利,趙玉玲,滕婧,等.雷公藤多苷聯(lián)合孕三烯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功能及血清IL-6,TNF-α,hs-CRP,VEGF及APN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7,17(15):289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