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如瑞 宋普釗
初春的早晨,湘桂邊界深山里的江永縣桃川鎮(zhèn)大地坪村巖寺營小學,傳來一陣陣瑯瑯的讀書聲。
巖寺營小學距離縣城50公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乘車要一個半小時。26年前,村里設(shè)立了小學。建校以來,只有62歲的歐肇林和38歲的馮芳母女在此任教,她們在這所山區(qū)小學分別默默堅守了26年和22年。
早在2011年,歐肇林就到了退休年齡,但是考慮馮芳一個人教不過來,再加上自己也舍不得這群孩子,她又回到了教學崗位。盡管歐肇林身體不好,不能久站,經(jīng)常頭暈,但她還是手把手地教學前班的孩子寫字,用滿是褶皺的雙手托起山里孩子的求學夢。
馮芳本來可以走出大山的,由于當時交通不便,1996年報考師范學校后未能及時收到錄取通知書,錯過了上學,后來選擇了留在村里教書。雖然命運開了一個小玩笑,但馮芳從未后悔自己的選擇。
巖寺營小學有17名學前班學生、10名一二年級學生。馮芳既是校長,又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還是學生的食堂大廚,每天中午放學后,她都會忙著給孩子們準備飯菜。
2013年,政府和村民共同出錢出力為巖寺營小學新建了兩層教學樓。孩子們終于告別了簡陋的教室,但是學校仍缺乏完善的教學配套設(shè)施。為此,馮芳發(fā)動微信圈中的朋友為孩子們獻愛心。近3年,有30多名愛心人士為孩子們送來課桌、游樂設(shè)施、課外書籍、學習用品等。課間休息時間,孩子們可以在愛心人士捐獻的游樂設(shè)施上開心地玩耍。
家住蘭溪瑤族鄉(xiāng)勾藍瑤村的二年級學生楊清玉,曾在這里讀學前班,一年級轉(zhuǎn)學后,成績直線下降。去年她又轉(zhuǎn)學回來,期末考試時她的語文、數(shù)學都考了90多分。家長說,孩子喜歡馮芳老師,即使路途遙遠,每天開著摩托車接送也值得。
75歲的蔣花鳳老人每天都要送3個曾孫子、孫女到學校上課,她有6個孫子和孫女也是在這里讀的書。她說,歐肇林和馮芳都是好老師,把孩子交給她們很放心。
歐肇林和馮芳的堅守影響著山區(qū)孩子的一生。近30年來,從巖寺營小學畢業(yè)的孩子中有20多人考上了大學、5人考上了研究生。
留守大山對于平常人來說更多的是寂寞、枯燥與煩悶,但對于歐肇林、馮芳母女而言,收獲更多的是溫暖和幸福。她們說,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她們從孩子身上感受到了樸實與純真。她們愿意繼續(xù)在這里堅守,直到自己教不動的那天為止。馮芳還打算讓自己的女兒長大后也成為這里的一名老師,接下傳授知識的接力棒,為山區(qū)的孩子繼續(xù)播撒知識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