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林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高中課本中的古詩文,幾乎遍涉古文經(jīng)典。從先秦諸子到唐宋散文;從《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它們?nèi)缤粭l源遠流長的大河,脈脈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人才。如何讓學生在品味這些膾炙人口、悲壯激揚的佳句時,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我認為誦讀應抓住這“四感”:語感、情感、美感和好感。
一、誦讀,要讀出語感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與現(xiàn)代的人有距離。在閱讀和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誦讀”就是打破距離的利器。首先要讀準字音,讀懂大致的文義;其次,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再次,要讀出感情。誦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聽錄音跟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小組合讀、個人讀、接龍讀、分角色表演或比賽讀。讓一些讀得好的同學表演讀,然后大家反復練習是激發(fā)興趣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上《蘭亭集序》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解決字音詞義的問題,再讓學生邊讀邊劃句子節(jié)奏,然后學生找出朗讀時要變化的語氣。請一些學生起來嘗試,然后帶動其余學生,大家就能快一些進入角色,為更高層次的誦讀打下良好的基礎。才開始的時候,學生會比較害羞。只要老師鼓勵,還是有同學愿意嘗試的。
二、誦讀,要讀出情感
情是古詩文的魂,它滲透在字里行間,與事、景交融,諸如愛國情、山水情、兒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師只有帶領學生盡情誦讀,引導學生認真體味辨別,學生才會體會出作者的情,并產(chǎn)生共鳴,展開一定的聯(lián)想和想象。比如《念奴嬌 赤壁懷古》。在預習中,學生讀的第一感受是有氣勢,那么此時就應該引導學生盡力去讀出氣勢來,由此就帶來問題:氣勢從何而來?氣勢如何表現(xiàn)?這個問題就可以作為鑒賞的線索,循序漸進,一切都能迎刃而解。氣勢從何而來?找出詞中有氣勢的詩句,“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強虜灰飛煙滅”——大場面、大背景烘托大英雄。再進一步,找出有氣勢的詞語,“亂石、驚濤”中的形容詞,“穿空、拍岸”中的動詞,“千堆雪”中的數(shù)量詞,都極力表現(xiàn)了一種雄偉壯闊、驚心動魄之豪放美。這個尋找品讀的過程,正是從形象入手,抓住語言進行鑒賞這一詩歌鑒賞方法的最直觀體現(xiàn)。
氣勢如何表現(xiàn)?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語音的輕重、緩急、情感的配合都可以得到體現(xiàn),反過來,誦讀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帶動對古詩文的理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而這正是語文課的最終目標。
三、誦讀,要讀出美感
古詩文可是說一種精練的綜合的文學藝術,它往往是文字、繪畫、音樂有機地統(tǒng)一。借助有限的文字來表達一種和諧的意境:有的抑揚鏗鏘,有的纏綿悱惻,有的迭沓酣暢,有的悠揚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體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讀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塊文字,演繹成各種豐富的畫面和意境,從中體會到美,感受到美。而詞是中國所特有的一種音樂文學樣式,所以詩詞和音樂的關系極為密切。在詩詞教學中讓學生多加吟唱,可以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美。
既然詩詞有音樂性,那么譜之以曲將使學生精神振奮,頓時生趣。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詩詞都被譜了曲,上課時,在適當?shù)臅r候,可讓學生輕聲哼唱,亦可作為背景音樂,引起學生共鳴。通過歌曲演唱,幫助學生展開思維,在歌聲中體會作者感情。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詩詞欣賞作為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莫大愉悅。
四、誦讀,要讀出好感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古詩文的誦讀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一來古詩文的量很大,二來古詩文的閱讀能力需要不斷的實踐提高。所以不僅要在課堂上讀,還要把這種習慣培養(yǎng)到課外。那么只能讓學生對古詩文的誦讀“意猶未盡”,產(chǎn)生好感,愿意自己在課外再接觸。古語說“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笨梢栽谡n的尾聲掀起一個誦讀高潮,讓學生在精彩紛呈之中回味無窮。
學生是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課堂誦讀的精華,像一盞不滅明燈,時時照亮和指引前方的路。如果,我們的古詩文教學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才是高效而有意義的。也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不斷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
“文章不是無情物”。在誦讀文章時,教師若能充分利用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發(fā)揮學生的審美主體,開啟學生的想象力,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地反復誦讀,把握語脈,進而把握思想的脈搏,就能消除與古人的距離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古詩文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載體,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源泉。在教學中,通過加強誦讀訓練,不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而且背誦、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聲情并茂的誦讀,能直接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情感的共識,達到提高學生欣賞古詩文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