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惠忠
由中央黨校主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的《中華魂》雜志,剛創(chuàng)刊問世,稿源渠道還沒有很好地打通,來稿甚少。主編朱悅鵬責成我有目的地出外約些稿件,以便解決燃眉之急。
編輯部里的編輯,除了我是一個退休的,其他都是“軍報”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離休干部。他們的資歷比我深,年紀比我大,體質(zhì)比我差,跑外差落在我的頭上是理所當然的。當時正逢紀念黨的七大會議召開50周年,于是便通過關(guān)系,聯(lián)系到曾參加黨的七大會議的幾位代表和會議工作人員,請老首長老領(lǐng)導(dǎo)們?yōu)楸究珜懶@次會議的認識和感想的稿件。在約稿的同時,老首長老領(lǐng)導(dǎo)自然而然地講一些會外的事情,我聽后十分感動。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今天整理出來,仍不失它的教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敲竹杠”敲出的友情
按電話約定,我準時趕到老紅軍、原二炮副政委王宗槐的家里,當年他是七大代表。見面后,他一沒講大會的隆重,二沒說會場發(fā)言熱烈,卻滔滔不絕高興地談起代表們互相“敲竹杠”的事來了。
戰(zhàn)爭年代的生活原則,能保障繼續(xù)生存下去,那就是好條件。當時黨中央駐地一下子涌進700多名代表,不要說開會物資保障,就是吃住都是問題。為使代表們不至于露宿,分別硬行住進黨校一部和二部及中央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辦公的窯洞里。大窯洞住五六個人,小窯洞住三四個人。沒有床,就睡在木板上;沒有木板的,就睡在編制的草墊上。在每個大小窯洞里,都有一張小小的桌子。說是桌子,實際是把四根木棍,釘進地里,上面支撐一塊木板,也就是供大家寫字用的托板。托板旁只能坐一個人。由于人多,往往在一個時間里,這個要在托板上寫學(xué)習(xí)小結(jié),那個要在托板上起草發(fā)言提綱……于是,常常互不相讓,發(fā)生爭托板“混戰(zhàn)”。
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大家只好 坐下來“和談”。最終商定一個既平等又合理公正的辦法:按鋪位的順序,每天對托板輪流實施使用權(quán)。今天你用,明天我用,后天他用……這樣一來,一時急需寫材料要用托板的同志,就得提出調(diào)換時間,于是大家起哄,借此對其進行“敲竹杠”,被敲的只要拿出一包煙,一包茶葉或是幾張白紙,大家分用后 ,哈哈一陣歡笑,事情就快快樂樂地解決了。
小小托板,在特定的年代,為代表們帶來情趣和愉悅,進而增強了大家互相了解和友誼與團結(jié)。“敲竹杠”本是一個貶義詞,就是在別人有某種緊急需求的時候,狠狠宰一刀,趁機索取其財務(wù),往往留下的是怨恨情仇。而對革命者來說,是為了打破沉悶的生活環(huán)境,增加快樂。由于出發(fā)點和目的截然相反,其結(jié)果也就自然不同。多年以后,參加過七大代表們見面一提到當年互相“敲竹杠”的事來,都樂此不疲地說個沒完沒了,頗有一種親切歡欣幸福之感。這成了他們永不忘卻的記憶。
大米霉爛出的正能量
拜訪的第二名七大代表,是當年毛主席的秘書師哲。他住在木樨地一棟樓的一層,雖然老人是以輪椅代步,但頭腦卻十分清楚,見我到來,熱情地同我打招呼。隨后,主動地向我介紹起自己在延安時期的工作情況。
師哲在毛主席身邊翻譯俄文。每天收聽蘇聯(lián)電臺廣播和翻閱蘇聯(lián)報刊上有關(guān)報道、文章,然后將重要的部分內(nèi)容譯成中文,呈毛主席參閱。這在當時,是黨中央和軍隊總部一項重要的情報來源。師哲還告訴我,他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參加了七大會務(wù)組,自己又是代表,工作又忙又累,但大家心情非常樂觀舒暢,晚上經(jīng)常聽到互相開玩笑“到外面吃荷包蛋去(喝涼白開,月亮映入水碗里)。”接著,他把本來是一件工作失職的事情,而當作生活笑料講給我聽,讓我終生難忘。
負責七大會議生活的任弼時、李富春考慮到代表們來自四面八方,全國各地,有的吃不慣陜北的小米,想把生活調(diào)劑得好一點,于是,他們通過下面部隊輾轉(zhuǎn),為大會準備了一批大米和臘肉。大米和臘肉運來之后,機關(guān)干部們高興地放下手上的工作,就你抬我扛地存放在窯洞里。事后,大家竟忘得一干二凈,無人再問津。
時過兩年大會才召開,待事務(wù)人員到窯洞一看,大米全部霉爛長了綠毛,頓時傻了眼。大家把霉爛的大米運出窯洞喂豬,豬用鼻子拱了拱,嗅了嗅,哼哼地走開了,不肯吃。最后,只好用來肥田。
當時在延安那個艱苦歲月,大米可算糧食中精品的精品,金貴得很。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長同大家一樣吃小米黑豆,平時不要說吃大米,就是見到大米都很難。一下子把經(jīng)過千辛萬苦來之不易的大米,全部白白地爛掉,實有些可惜。
大米爛掉,可大家從中看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在大米運來的時候,機關(guān)上上下下都知道此事。大米在窯洞里足足地存放了兩年,就沒有哪個單位,哪一位首長以任何理由提出動用。也沒有哪位秘書,哪位管理人員,以照顧領(lǐng)導(dǎo)名義,寫條子去領(lǐng)取。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樣做首長絕不會允許,弄不好輕則受批評,重則寫檢討。毛主席曾命令警衛(wèi)連連長高富有把送給他的蘋果給老百姓送回去;周副主席也曾讓警衛(wèi)員把從地里給他拾來的土豆送到原處。毛主席和中央首長都處處以身作則,誰還敢搞特殊化!
代表們看著霉爛掉的大米,誰都不覺得遺憾。他們雖然沒吃進嘴里,但卻暖在心內(nèi),感受到了中央首長的關(guān)懷和照顧。同時,他們從中看到了毛主席和黨中央其他領(lǐng)導(dǎo)同志嚴于律己和下級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更加打心里欽佩和敬仰。
吃茶交錢受到的教育
七大會場十分簡陋,布置得非常樸實。臺上是幾張普通的木桌和幾把木椅,臺下是20多排長條木凳。后排長條木凳上的一端,放著一個開水桶,水桶旁邊堆著數(shù)小包茶葉。這是原中央警備團參謀長古遠興述說的七大會場情況。
古遠興雖然不是七大代表,但他參加了七大保衛(wèi)和服務(wù)工作。因我與他有過多次交往,比較熟悉。這次向他約稿,他就向我講起開會吃茶要交錢的事來。
吃茶交錢,當時有的代表對此做法很不理解。說什么“我們千里迢迢來這里開會,吃一包茶還要交錢,太不盡情理了。常言道,吸煙、喝酒、吃茶不分家,我們這里吃茶交錢,未免有點太小氣了?!边@些話,傳入到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耳朵里。一天,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提前步入會場,見代表們有的喝白水,有的喝茶水,毛主席便笑著對大家說:“咱們這里有規(guī)定,吸煙自備,喝水免費,吃茶交一角五分錢。誰都不例外?!苯又?,毛主席又進一步說:“大家辛辛苦苦來這里開會,是商討黨的大事,不是來這里享受什么待遇的。我們首先要遵守黨的各項規(guī)定,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人民服務(wù)一刻也不能忘記。吃茶不交錢,我們可不能帶這個頭!”周副主席在一旁解釋說:“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要說得好,做得到。如果我們光說不做,那就要失去了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得到的是人民群眾的憎恨。因為,我們欺騙了他們……我們能為黨爭光,若是做不好,也能為黨抹黑。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話說得十分透徹,同志們冷靜地一想,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每每吃茶,都一分不差地把錢放在茶葉堆邊上。代表們說:這次大會,是學(xué)習(xí)的大會,受教育的大會,也是進步的大會。
汽車上的官兵情
我到七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馬文瑞家里約稿,他爽快地答應(yīng)了我的請求,心里十分高興。隨后,他興致勃勃地向我介紹起一些會外的情況,特別是他講的戰(zhàn)士們扒朱總司令汽車一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
當時延安有三臺小汽車,一臺是毛主席的,一臺是林伯渠的,另一臺是朱總司令的。這三臺車很少使用,難得一見。從戰(zhàn)場下來護送七大代表的戰(zhàn)士們,常年鉆山溝打游擊同日軍作戰(zhàn),來到延安后有一種說不出的新鮮感,特別是對汽車更感新奇,總想有機會上去感受一番。
一天下午,朱德總司令坐車從楊家?guī)X出來,七八個完成護送任務(wù)的年輕戰(zhàn)士正在路邊散步,見汽車行駛到身邊,不知誰說了聲“咱們扒上去”,接著大家一齊向汽車追去。
朱總司令的汽車是一臺沒上篷的中吉普,他和司機并排坐在前面,后面兩名警衛(wèi)員站在車廂里,車廂和駕駛室之間掛著一個布簾。戰(zhàn)士們追上車后,不由分說就向上扒,車上的兩名警衛(wèi)員趕忙阻攔制止,雙方在車上爭吵起來。這時,朱總司令聽到后面車廂上吵鬧,隨手掀開布簾轉(zhuǎn)頭向后張望。扒車的戰(zhàn)士們一見是總司令坐在車上,一個個嚇得跳下車就跑。朱總司令一看就明白了,一面叫司機快停車,一面向戰(zhàn)士們忙打招呼:“莫要跳,莫要跳;莫跌著,莫跌著。都回來!”
當戰(zhàn)士們一個個不好意思地來到總司令面前,等待接受嚴厲批評的時候,誰都沒想到,總司令卻讓他們上車??伤麄冞@時垂著頭,誰的腳也沒敢移動,仍舊立正站在那里??偹玖羁粗麄兙惺臉幼?,笑著說:“怕啥子嘛,要拿出剛才的勇氣來。我們講官兵打成一片,難道你們還不愿意和我打成一片?快快,上來呦,咱們兜一圈子?!贝蠹衣牽偹玖钸@么一說,頓時消除了恐懼心理,一個個高興地上了車……
七大會議閉幕后,完成了護送代表任務(wù)的戰(zhàn)士們回到了自己的部隊。每當提起在延安的收獲時,他們就驕傲而自豪地把自己同朱總司令一起坐汽車的事講述給戰(zhàn)友們聽。戰(zhàn)友們聽了,也感到非常高興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