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深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我國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也迎來了豐收喜訊。放歌處處秋色好,家家戶戶慶豐年,喜慶鑼鼓遍布大江南北。
習總書記說:“中國要強農業(yè)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眹赞r為本,民以食為天,“三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jié)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兄弟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千百年的農耕社會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五谷豐登、豐衣足食被視為國泰民安的“標配”。這是個節(jié)點,中國農民將從此拔掉千年的窮根?!柏S收節(jié)”是喜慶也是激勵,是榮譽也是責任。
以節(jié)為點,夯實農業(yè)農村基礎。舉辦農民豐收節(jié),既可從精神層面提振務農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又可感受通過汗水和奮斗獲得成果的快樂,還可喚醒全社會對“三農”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從而凝聚起愛農、支農的正能量,從根本上解決“年輕人不愿種田、老年人種不了田”的尷尬,讓希望的田野重放異彩。夯實“三農”基礎,要緊緊圍繞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大力發(fā)展特色農業(yè)、科技農業(yè)、規(guī)模農業(yè),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
以節(jié)為點,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叭r”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所以習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村持續(xù)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边@里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持續(xù),就是堅持繼續(xù),不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要年年豐收,年年有余,要爬樓梯吃甘蔗,步步高節(jié)節(jié)甜。二是長效,建立長久的、不是暫時的增長機制,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三是盡快,不是冷水調糕慢慢來,而是只爭朝夕、時不我待。這個“盡快”,中央給的時間表就是“2019全面達小康”。我國純農戶之多、生活狀況的現(xiàn)實并不令人樂觀,這是總書記的牽掛,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國家2005年就已取消農業(yè)稅,可在一些地方隱形收費仍然存在。有個村改種草皮后,畝產收入明顯提高,卻有三分之一到不了農戶的口袋,活生生割去一大塊,老百姓很掃興。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做好加減法:在增收上做加法,在負擔上做減法;在保障上做加法,在支出上做減法。這豐收那豐收,農民口袋鼓起來才是真豐收。
以節(jié)為點,大力搞好精準扶貧。所謂“精準”,就是有的放矢、箭中靶心,不搞無效勞動;就是要精準發(fā)力,把扶貧優(yōu)惠送達每個貧困戶口袋;就是要扶貧扶志、一扶到底,不脫貧不放手?!靶】挡恍】?,關鍵看老鄉(xiāng)”。新世紀以來,農民收入連續(xù)多年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因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仍有不少家庭處于貧困線以下,城鄉(xiāng)差距還很明顯。全面小康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一個不能落。不能用已有的成績掩蓋存在的缺陷,不要用“大多數(shù)”掩蓋“小部分”,不要用平均數(shù)掩蓋“極少數(shù)”。這是個艱巨而必須完成的任務,“惟其艱難,方顯勇毅”。脫貧之所以叫“攻堅戰(zhàn) ”,是因為這是塊硬骨頭,這是個“沒有條件可講、沒有后路可退、必須完成必須打好”的硬仗。這道理那道理,共同富裕才是硬道理。
農業(yè)興則國家興,農民富則天下富,農民開心則天下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