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每次開會,很多人每次都是早早地來到會場,為了能提前在后面占個座位,所以會呈現(xiàn)從最后一排到第二排的順序逐漸坐過去的“怪象”。那么,為什么大家開會都不愿坐第一排呢?
從最后一排往前逐漸坐過去的“怪象”
曾有一篇文章,說的是“成功人士的25個習慣”,其中第一條就是“開會坐第一排”。很多人會不解,這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為何與“成功人士”聯(lián)系在一起,還列在了第一條?
然而,在單位里,“開會坐第一排”這個事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恰恰相反,有時感覺很難做到。
每次開會,如果是領導坐下面,則第一排都是各個部門的“一把手”,其他的普通人員就可以隨便坐了。可很少有人愿意坐在靠前的位置。
如果是領導坐在臺上,那第一排往往不會有人坐。很多人每次都是早早地來到會場,為了能提前在后面占個座位,所以會呈現(xiàn)從最后一排到第二排的順序逐漸坐過去的“怪現(xiàn)象”。
但因為會場的座位數(shù)量比單位的人數(shù)略多,而且有時開會有一些同志請假,所以總會出現(xiàn)座位坐不滿的情況,而空出來的座位往往是前面幾排排。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組織會議的人一般會讓最后面的人往前補,而不是逐次遞補,那早來占座位的往往又坐到了前面。所以,一些“聰明”的人一般就直接坐到倒數(shù)第二、三排,這樣再調(diào)整他們也不用動了。
但組織會議的人會很辛苦,因為都不是一個部門,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有時候喊半天,后面也沒人理睬,弄得場面很是尷尬。
為何大家都那么抗拒坐第一排
那到底為什么大家都那么抗拒坐第一排呢?總結原因,其實也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下級被動。一些領導者不擅長組織會議,經(jīng)常一場會議下來就是兩三個小時,而員工們都是被動參與。又有部分領導者的自我意識太強,極大地打擊了員工發(fā)言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在背后抱怨,不會直接在會議上表示質(zhì)疑,私下竊竊私語幾句還擔心被聽到。而選擇坐得離領導遠點,開會的時候還能走走神、玩玩手機、打個瞌睡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二是等級觀念?,F(xiàn)在社會中,仍存在著一定的等級觀念,不是同一個等級的不能坐一塊兒,好像已經(jīng)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了。有的人就會覺得座次應該按照職務和資歷來排,覺得自己理應坐在后面,這種心態(tài)和想法對于單位的年輕同志來說是比較普遍和正常的。
三是臨場膽怯。有的人生性比較靦腆,性格內(nèi)向,而坐在前排受關注度比較高,所以喜歡坐在后面或者角落里。
而且,有的領導總愛在開會時不按套路出牌,隨時來個提問。面對這樣子的領導,員工們在入座的時候更是避而遠之,一到提問環(huán)節(jié),就開始埋頭默念: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這樣總好過一不小心跟領導來個眼神相匯,再被提問,然后啞口無言,該多丟人??傊伴_會這第一排,誰愛坐誰坐去”。
如果想成功,就大膽坐第一排
那么,為何成功人士的第一個好習慣是“開會坐第一排”呢?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坐在第一排不管是參加學習培訓,還是聽領導講話效果會更好(就像我們小時候上學,家長會想方設法把自己孩子的座位往前移),這樣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提高自然就更快。
第二,開會坐第一排的人一般不敢懈怠,需要始終保持精力集中,始終給自己壓力,迫使自己努力,迫使自己認真,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培養(yǎng)出干事專注負責的精神,有助于干成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開會坐第一排”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人生態(tài)度,勇于在公共場合大膽展示自我、自信推銷自己,主動要求上進,這是對于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東西。有了這種精神,即使遇到一些挫折,終究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小時候,父親就給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時,也要永遠坐在前排。就是這樣的觀點,在撒切爾夫人幼小的心田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萌發(fā)生長,為她鋪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鑄就了撒切爾夫人光輝的一生。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過去了,在職場打拼,除了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力爭在工作業(yè)績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之外,同時也要學著如何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包袱”。所以,如果你想成功,就大膽地坐第一排吧!
(《公務員文萃》2018年03期、中國新聞網(wǎng)2018.2.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