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躍
一、多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即將進行的學習有無參與的欲望和興趣,對練習的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正確引導、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興趣。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倍受家人的呵護與寵愛,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削弱,成了“溫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一點委曲,受不了一點打擊,更有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畏懼困難、不思進取等陋習。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受挫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體育教學是以實踐為主的一門課程,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一起練習、一起游戲、一起比賽、一起吃苦受累、一同分享勝利的歡樂……
二、科學安排體育課時
我們的課表安排,無論多困難,都不能兩天連排,其余五天休息,這等于說以前的鍛煉無效,每一次體育課都是從頭開始。
舉個例子來說明,在初三的下半年,沒有了過程性考核,初三的學生有很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在1000米的訓練中,練習的方法與環(huán)節(jié)設計尤為重要。我是這樣進行訓練的:根據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政策,體育鍛煉的時間有了保障,包括:早操、體育課和下午的大課間活動。我充分利用這三段時間,對初三學生進行訓練。
早操:把初三學生集中起來,進行1000米的耐力跑,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統(tǒng)一步伐,要求強度不要太大,在五分三十秒內完成即可。跑步中應該注意調整呼吸,感官集中腿部,感受腿部肌肉的細微變化。晨練最大的特點是氣溫較低,大氣壓較高,所以肺部壓力小,鍛煉時心肺不會壓力過大。晨練后,一般采取慢走進行放松,調節(jié)呼吸。鍛煉后半個小時 吃早餐,例如:食物,雞蛋兩個,牛奶一杯。
體育課:在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后,通過中強度跑的練習,鞏固和提高耐久跑的技術動作。呼吸方法:一般我們采用嘴和鼻同時呼吸,不單用嘴呼吸或鼻呼吸。有呼吸的節(jié)奏:一般采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兩步一吸,兩步一呼”這看各人的運動能力和水平。還有跑步的動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時一定要放松、協調。這就要求建立在正確動作的基礎上,腳的著地應用全腳掌著地,屈膝緩沖過渡到前腳掌蹬地。上體正直放松,兩臂自然有力的擺動,注意跑步節(jié)奏。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考慮到耐久跑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耐久跑知識的傳授、灌輸講解上,而且還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認識和挖掘調動上。本身學校體育“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以達到全面健身目的。
大課間:每周有四次大課間,大課間安排在下午放學以后,所以放學后可以安排較大強度的練習。做好準備活動后,分班級輪換進行1000米的計時跑。一天兩個八七年級,每周每班可以進行兩次練習并進行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并觀察成績記錄單,發(fā)現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樣的安排,讓體育課堂的時間就變得更加高效了。
有時候,我們的體育課是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學生血糖低,疲乏、饑餓,容易出現昏闕。學生運動量大也會傷身體,練后不想吃飯,由于血液充滿其他運動器官,易得消化不良的病。但是,我上課的運動量肯定不會降低,不然的話,這節(jié)課就名存實亡了。
因此,針對體育課在第四節(jié)課的時候,我會改變本課的內容安排,將課程進行壓縮,將大強度的運動稍提前進行,最后留下多一點兒的時間進行有效放松,使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等從適應劇烈運動的狀態(tài)逐漸過渡到安靜狀態(tài)。
三、螺旋式逐漸加大運動負荷
體育課上學生運動負荷是逐漸加大的。運動員訓練、調整、比賽、提高,休息恢復,再訓練、調整、比賽、提高,休息恢復這是一個循環(huán)過程。運動員就是這樣度過自己的運動生涯的。每一個循環(huán)過程都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學生上體育課也是如此。教師一定要掌握好每一次增加運動負荷的“度”。樹立學生信心,努力就能完成,使他們的體育成績接近極限,接受良性刺激。例如:引體向上的練習。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引體向上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握力和上肢力量比較弱,練習引體向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它并不漫長,為什么不漫長?因為引體向上入門慢,但提升特別的快。因此,在我初一的教學中,每節(jié)課我都會拿出5分鐘時間進行引體向上的練習。在培養(yǎng)不怕痛苦、持之以恒的品質后,開始練習。起初,學生的手上磨出了很多的水泡,這個時候讓學生進行恢復與調整,時間不宜過長,2至3天即可,還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可以給他們講一些經過艱難的錘煉最終取得成功的名人事跡,減少學生對一體向上的抵觸心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手練出了厚厚的繭子,形成了對自己手的保護層,同時握力也大大的提升了。接著進入第二階段,練習引體向上要講技巧,提高他們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在杠上做上下的搖擺,借用身體的拉伸與杠的彈性向上引體。很快會有很多學生能夠體會要領,并能坐起引體向上。這時,教師可以舉行一次班內的小型比賽,但要提前一周通知孩子。這樣可以有效的激勵學生進行練習,甚至課下還會有很多學生自己進行練習。在班級內的比賽中,會發(fā)現很多學生提升的特別的快,這樣一下就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效率,也為將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后一個階段便是提高的階段。在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羨慕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將其擴大,將引體向上比賽納入到學校運動會當中,在全校面前展示自己,很多學生會非常的自豪,促使他向著自己的另一個極限進行挑戰(zhàn),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刺激。
總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容易,需要教師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不斷嘗試、總結經驗,以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時時關注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課學習體育知識以及積極參加鍛煉的興趣,從而讓體育課成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