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莉
【摘 要】 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64例斷指再植術患者,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2例,兩組分別行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及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血管危象發(fā)生率及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及對照組患者血管危象發(fā)生率分別為6.25%、25.00%,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預防及減少術后血管危象,縮短術后康復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在斷指再植術患者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斷指再植術;血管危象;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外傷事故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長,斷指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手部外傷,目前臨床上首選斷指再植術來恢復斷指形態(tài)及功能,但術后并發(fā)癥較多,不僅影響術后恢復,還會影響再植指的成活率[1]。血管危象是斷指再植術后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其原因為術后血液常呈高凝狀態(tài),加之修復血管過程中常會損傷血管內膜,從而引發(fā)血管危象[2]。有研究表明,血管危象與護理人員干預有密切關系,因此明確發(fā)生血管危象的影響因素,并實施預防性干預措施對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64例斷指再植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本院64例斷指再植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斷指再植術治療,已排除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急慢性感染、精神病史、斷指8h以上以及術后不能配合治療及康復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齡13~67歲,平均(35.25±2.65)歲,其中拇指23例,食指21例,中指10例,小指10例;致傷原因:電鋸傷24例,利器傷26例,其他14例。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2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預見性護理,具體為:1)風險評估:術后嚴密觀察斷指部位的臨床癥狀,結合斷指病情、損傷程度及檢查結果及時評估術后血管危象的發(fā)生風險,對于高風險患者進行重點監(jiān)護。2)時機與體位管理:在術后48~96h之內密切監(jiān)護患者斷指狀態(tài),適當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血回流,加強對低齡患者的巡視,避免無意識壓迫患肢影響血供,行臂叢麻醉手術者應避免患肢側臥位[4]。3)疼痛管理:術后疼痛刺激常會誘發(fā)血管收縮而導致血管閉塞及血栓,在術后應及時告知患者疼痛對斷指再植的影響,并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情緒調節(jié),通過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緩解疼痛,必要時給予專業(yè)的心理指導[5]。4)術后加強巡視:術后加強夜間巡視頻率,每0.5h一次,重點觀察再植斷指的指溫、顏色、指腹張力、毛細血管充盈程度等,一旦發(fā)現異常應及時處理。5)血管危象的處理:一旦發(fā)生血管危象,應立即給予罌粟堿及抗凝藥物,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鎮(zhèn)痛,必要時行手術探查,建立側支循環(huán)。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血管危象發(fā)生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及生活質量評價量表評價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越好。血管危象評價標準:1)靜脈危象:指體冰涼,顏色發(fā)紫,指腹張力增高,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2)動脈危象:指體冰涼,顏色發(fā)白,指腹張力下降,無毛細血管充盈現象[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管危象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及對照組患者血管危象發(fā)生率分別為6.25%、25.00%,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血管危象是指手術縫接的血管重建后出現血運循環(huán)障礙的現象,直接影響斷指再植的成活率及患者的預后,其發(fā)生原因復雜多樣,患者術前自然情況、傷情、手術處理情況及術后不良因素等均可導致血管危象的發(fā)生。臨床實踐證實,其誘發(fā)因素與低溫、體位、心理、疼痛、運動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臨床上常根據其誘發(fā)因素進行預防性護理,來預防及減少血管危象發(fā)生率,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5]。預見性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超前護理干預模式,以先預防后治療為核心,通過評估、分析、預處理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有效降低血管危象的發(fā)生率,提高手術效果及護理質量[6]。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血管危象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預防及減少術后血管危象,縮短術后康復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在斷指再植術患者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日娟,甘秋萍,劉卓紅,等.預見性護理在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6,37(02):450-452.
[2] 康玉萍,檀麗慧,李秋華.??谱o理干預對預防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3,35(08):1270-1271.
[3] 張?zhí)K,劉亞莉,吳瓊,等.預見性護理對降低小兒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發(fā)生率的作用[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6,18(02):120-121.
[4] 陳慧明.斷指再植患者血管危象的預見性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3,12(16):394.
[5] 梁曉琴,施平.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預防與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意義探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03(10):161-162.
[6] 冉艷.預見性護理在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