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課堂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把學生看作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在課前學會自主預習,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預習成果,自主對抗質疑,學習自己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為適應學生自主自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導學案的基礎上善于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傲舭住闭沁@樣一種與高效課堂模式相契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留白;藝術
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場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學釋疑、合作學習、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練習、當堂檢測,整個教學過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氣呵成,教學容量大,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主體地位得以彰顯。這是不是就說明這一節(jié)課就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呢?課下了解學生,學生對有些知識還是沒有搞明白,不少學生還沒來得及對所學知識進行透徹理解;還有部分學生自己也說不清楚哪些懂了,哪些不懂。
外表看起來效率很高的一節(jié)課,經(jīng)課后了解,事實并非如此,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課堂上沒有“留白”,沒有留出時間給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系統(tǒng)思考??雌饋斫M織嚴密的課堂教學,沒有給學生理清自己的思想、進行自我檢查的時間。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認為,讓學生深入思考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重要任務或階段,這一階段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省略的,因為這是一個升華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內化的過程?!耙欢ㄒo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讓他們能聚精會神地想問題。學生不是都能同樣理解新課的,也不是都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思考的。要讓每個學生獨立地弄懂教師所講的東西?!碧K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堂教學“留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步驟。
一、 課堂流程留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一) 課堂教學中收放自如
在課堂上老師只是引路人,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推開知識的大門,走進知識的殿堂。在課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要有意識地留白,讓學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比如讓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中思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拋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或者是小組內分工討論,取長補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增強團隊意識。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學會收放自如。
(二) 設置懸念,引發(fā)思考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都知道有一種寫作技巧叫設置懸念。課堂“留白”就需要老師精心安排。在哪里設置懸念?怎樣設置懸念?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只有在適當?shù)牡胤皆O置懸念才能讓學生跟進課堂,學會思考。
二、 在知識上留白,讓學生自我構建和完成
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口。”這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于舍棄,敢于留白,把某些知識有意識地留下來,給學生暫時性的知識“空白”,這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到海洋的知識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這種留白的設計,并非對知識真正的舍棄,而是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自主研究或合作探索真正空白,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三、 在思考上留白,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現(xiàn)
思維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有的教師只重視結果,而忽略了思維過程。問題一提出,就寫上要求學生回答,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只要學生提出正確答案,教師就心滿意足,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教育導報》曾有批評:有的教師在安排討論環(huán)節(jié)時,只有一二分鐘的討論時間,結果學生沒有討論的結果,只由教師說出答案。其實,教師要給學生的合作、討論以充足的時間,不然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狀態(tài)就收場了,使合作學習有名無實,美國有位教育家說,對學生的提問,在每個問題提出后,至少要等待三秒鐘,這樣做有很多好處:更多的學生能主動回答問題,增加學生的信心,增多發(fā)散性思維的成分,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若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提問也就失去了價值。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提高學生的欣賞、領悟能力,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知識水平參差,生活閱歷、情感經(jīng)驗、心理性格不同的學生。如果教師不給其思考的余地,整齊劃一了文學的豐富性,追求了文學閱讀的共性。卻扼殺了學生的個性,過分地強調標準答案,就抑制了學生的思維。上海師范大學與美國一所大學舉行大學生閱讀交流活動,而且都選取的外國文學,結果中國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而美國學生寫出的各不相同,造成有共性而少個性、有規(guī)范而少創(chuàng)造的損失。
四、 反思課堂,在思維上留白
(一) 啟發(fā)思維,掌握方法
現(xiàn)代課程改革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以往的“滿堂問”模式已經(jīng)不適合當前的教育改革,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可以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想象,特別是要鼓勵那種與眾不同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見解。比如在《孫權勸學》中,我們都知道課文想要傳達“學習很重要”這一思想并通過孫權的例子來告誡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善于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傳達這一思想讓學生意識到這其中的中心思想?這就需要我們循循善誘,我們可以先拋出一個富有趣味性的問題,讓古板的文言文變得生動起來。當然,在文言文學習中,由于初中生還沒足夠的基礎完全理解課文,文言教學中也要注重基礎的訓練。
(二) 提煉中心,尊重個性
一篇課文中心思想的提煉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很重要。有時候,學生很容易陷入誤區(qū),或者不夠自信,不能大膽表達內心的想法,思維停留在工具書中,長此以往,很容易對工具書產(chǎn)生依賴,也就談不上獨立思考了。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的題眼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對于現(xiàn)在初中生來講,他們年齡都還比較小,并不能深刻理解這其中的責任和作者強大的內心世界。這時我們應立足生情,因為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不一樣,感受也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如果合理創(chuàng)設“留白”空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及內心體驗來談感受,將有利于把課堂引入更真實處。
綜上所述,“留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藝術,教師在課堂不要把課程安排得太滿,要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留白,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語言上留白,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情感;在心理上留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課文,體會作者感情;在思維上留白,讓學生找到自己情感的爆發(fā)點。在此,需要老師和學生積極配合,把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發(fā)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賀百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1(29).
[2]何永來.淺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J].中國校外教育,2010(19).
作者簡介:
陳宇婷,貴州省畢節(jié)市,貴州省畢節(jié)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