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煥林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數學問題是引發(fā)學生思考,發(fā)展數學思維的關鍵??低袪栔赋觯骸霸跀祵W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往往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碧釂柺菙祵W課堂的靈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是引領學生索求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的有效途徑。問得巧,課堂有效;問得竅,課堂高效。
在課堂中如何提有效、高效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呢?
一、在新知識的生長點處啟問——鋪設橋梁,溝通方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睌祵W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是十分緊密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每個新知識的形成都有其生長點。從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教材知識起點,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去設計有啟發(fā)性的提問,引導學生由舊入新,對知識進行積極的正遷移,不但可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也為重難點的學習鋪設了橋梁。
如教蘇教版第十一冊“認識比”時,“比”的意義是由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除法)發(fā)展而來的,它的生長點是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知的生長點,創(chuàng)設幼兒園早餐5個蛋糕、3個面包情境,如何從這兩個量去啟問,引出“比”?由于學生對這兩數量間的倍數、相差關系比較模糊、難理解,而提數學問題能力較強,因此不直接問這兩個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而是通過“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兩個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從提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引出5個蛋糕和3個面包這兩個數量之間的比(同類量的比),初步感知 “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的這一概念,為學習不同類量的比,抽象出比的意義打下基礎。這樣由于教師抓住“比”這一新知識的生長點,從知識的生長點處提問,使新知識的學習水到渠成。
二、在知識的重、難點處精問——理清思路,建立模型
《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難點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和精華所在,也是構建數學模型的關鍵。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能在教學的重、難點處精心設問,問到知識的要點上,問到解決問題的支撐點上,學生就能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地思考、自主地探究,獲得數學知識、方法及規(guī)律,從而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建立模型。
如教北師大版第四冊《過河--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時,如何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運算順序(重點),結合算式的意義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難點)。教學時先引導學生看圖獲取數學信息:“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設計“能不能直接求出至少需要多少條船?”“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問題,由于問題問到知識的支撐點上,學生就能很快的從“先求……再求……”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想一想、說一說的過程中對解題思路逐步理解、清晰,并結合問題情境滲透數量關系,有效的引導學生“建模”,發(fā)展學生思維。如何讓學生結合算式的意義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在學生獨立列綜合式25+29÷9的基礎上,通過“這樣列式對嗎?”“為什么?”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發(fā)現用原有的先乘除、后加減的知識解決不了問題。然后再問“應先算什么?”“為什么?”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過程,理解為什么要先算加,體會先算加就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人,體會先算加的合理性和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從而有效的突破重難點。這樣在重點、難點精設提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引發(fā)學生有效的思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不僅突破了重難點,而且學得輕松,印象深刻。
三、在思維疑難、困惑處追問——點撥思路、突顯本質
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同樣重要。追問是課堂生成的重要體現,它是在學生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二度提問”,其目的是再次激活學生思維,引發(fā)思考,促進深入探究。如果在學生感到有疑難、困惑時,能適時抓住問題的本質,選準突破口進行追問,就能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啟迪思維,突顯本質,開拓思路。
如北師大版第二冊《回收廢品——解決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實際問題》,教學
解決“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時,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擺小捧再列式,由于學生受認數時擺小捧的影響,沒有真正理解擺的過程,沒能正確列出23+6的式子,而列出了20+9的式子。這時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受阻、困惑之際,教師利用這一錯誤資源及時追問:“20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這樣列式是求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嗎?”引導學生從算式的意義去理解為什么不能這樣列式,再通過“根據小紅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個,應怎樣列式?”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理清解題思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但啟迪學生的思維,突顯本質,使學生思路豁然開朗,還培養(yǎng)了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規(guī)律的探求處巧問——揭示內涵,發(fā)展思想
在探求規(guī)律的深處設問,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動力,促使學生的思考走向深入,認識得到提升,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發(fā)現內隱的數學規(guī)律,同時讓學生在探究規(guī)律中感悟數學的魅力,發(fā)展數學思想。
善教者,必善問,實效的課堂更是呼喚教師課堂有效的提問。教師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讀懂、吃透教材,準確的把握好知識的生長點、找準重難點,才能精心設計出針對性強、有層次、有深度、有生成的數學問題引領課堂,引領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獲得數學知識、方法,形成能力,發(fā)展思想,真正達到以“問”促“學”,實現有效、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