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在文
教學設計過程是由對象、目標、策略和評價四要素組成,其中,目標占據(jù)著核心地位。因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回歸點。崔巒老師曾經指出:“備課時對教學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整體思考,既要明確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又要明確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簡明的、條分縷析的、策略與目標相聯(lián)系的語言加以描述。”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準確清晰,不僅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學目標是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評價和修改教學方案的依據(jù),也表明了學生通過教學應達到的最低標準,因此反思目標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非常必要。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是如何確定一課的教學目標,又如何有效地實施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徹底改變思想,準確確定教學目標。那么,課堂教學究竟該如何準確確定、落實教學目標呢?對于這個問題,我結合教學實踐作簡單的分析。
一、教學目標的功能
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導學——確定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學習基礎等,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二是導教——確定教師將采取的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每個步驟或環(huán)節(jié)將采取的教學活動,指導教師有條理地去完成教學計劃或任務。
三是導測量——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學習要求或水平,為教師本人及教育監(jiān)督者提供檢測的標準和依據(jù)。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目標設計往往存在許多問題,如目標描述籠統(tǒng),缺少標準和層次,只關注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而忽略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際意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等要求,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規(guī)劃和培養(yǎng)。
二、通過以上分析,可遵循以下幾點制定小語教學目標的建議。
第一,(一) 關注文本特點。
文本有什么特點?這是備課首先要思考的。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細讀文本,因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們才會深刻把握文本的規(guī)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點的教學目標。
第二(二),要注重重點,找準突破口。
每篇講讀課文,總有兩到三條訓練重點,而所謂的“注重重點”是指重點之中的重點,即突破口。一篇課文,可教的東西很多,以前的我為了達到課標要求和應付考試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講到了才放心,結果重點沒有落實,也耗費了很多時間,教學效果甚微。經過新課改以及教學實踐,我認識到應該以是否正確理解和領悟課文的關鍵作為取舍教學重點的標準。
譬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有三個訓練重點:一是了解內容,感受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二、體會用詞的準確,積累優(yōu)美詞句。三、復述課文。我就著重抓住第一、二條緊密結合進行教學。在目標實施過程中,我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春天這一段讓學生不但理解內容,而且掌握學習方法,接著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夏、秋、冬三個自然段,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老師指導點撥,這樣就快速理解課文內容,每一節(jié)課都可以騰出大量時間讓學生去擴展閱讀,從而為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第三、(三)要注重難點,攻破難點。
所謂“難點”,就是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需要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實。到底哪些才算是難點呢?這就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們經常說的備課不僅要備課文,更要備學生,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訓練重點有三條:1、了解西沙群島的富饒,激發(fā)學生熱愛西沙群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認識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激發(fā)學生感受課文的文字美和領略迷人景色,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陶冶情操。3、充分感知總分結構的寫作方法,練習寫作。其中的第三條就是難點,因為本學期一個主要的內容是寫景作文,讓學生掌握總分這種寫作手法,而許多學生對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竅不通,寫出來的文章結構混亂、記流水賬,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講得透徹。而文章的第2、6自然段正是實施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之處,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一定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弄明白。為了這個目的,應當緊扣語言,深入挖掘,突出訓練,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為描寫美景所用的總分結構手法,我是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這兩段的結構特點,學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訓練難點。接著我還指導學生這樣的一段話,先出示:公園里百花盛開。這句話,然后引導學生從花的種類、顏色、姿態(tài)等方面去說、寫,接著讓學生自己選話題自己寫,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訓練,學生就很快掌握了這一寫作方法。
第四,(四) 關涉學習起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如果把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比做一次長長的旅行的話,那么,教師必須要隨時了解我們的孩子從何處起步?他們在總體到達了什么地方?他們將繼續(xù)往哪個地方前進?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曾經掌握了什么和將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經有了哪些本領和將要練習哪些本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第五,(五) 關照課標落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課標的落腳點。課標是一個標桿,而課文則是達成這個標桿的載體。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緊緊扣住課程標準。語文新課程理念是在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驗總結之上,根據(jù)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要求提出來的。它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xiàn)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制訂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性?!罢Z文素養(yǎng)包括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
第六,(六)依據(jù)目標,選擇恰當?shù)慕谭ê蛯W法,進行扎實的語言訓練。
特定的教學目標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讀、講、議、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必須在每課的教學中體現(xiàn)、運用。但是根據(jù)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其基本的教法的側重點可以有所不同,并且要著眼于學法,體現(xiàn)為學而教,兩者協(xié)調、同步的特點。凡是要求側重熟讀的篇目,應該指導學生讀得瑯瑯上口,字字清晰,語調抑揚,使靜態(tài)的書面語言“活化”起來,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的表象,從而內化為內部言語,為轉化為書面語言和口語作積累;凡是要求背誦的段落應該人人過關,并且立足于課內完成;凡是要求復述的篇目,應該按不同的要求復述,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轉化的機會,既能積累語言,又能運用語言;凡是要求練習的篇目,,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出各種口頭或書面的語言練習,并在不同的年段有所側重,總之,教學中讓學生多讀、多想、多說、多寫,把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教學的目標才能達成,學生的語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第七,(七)掌握反饋信息,進行矯正性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fā)展
教學信息,尤其是反饋信息,對教師來說,可以掌握目標達成的現(xiàn)狀和差距,從而通過調控不斷糾正教學中出現(xiàn)的失誤,調整教學的疏密和速度;對學生來說,反饋信息可以強化追求目標的意識,發(fā)展智力,尤其對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意義更加重大。目標教學理論認為,差生的出現(xiàn)大多數(shù)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失誤和累積造成的。諸如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如果這些方面的失誤沒有及時診斷出來,沒有及時進行矯正,就會成為學習新內容的障礙,繼而就會出現(xiàn)更大和更多的失誤。
總之,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教學目標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影響并制約著教學程序的設定和教學策略的選擇等一切具體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的確定與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效果的高低優(yōu)劣可見。由此可見,準確恰當?shù)刂贫ń虒W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