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琦
制定教學目標,對于一課書的教學是否有效至關重要。目標是靈魂,目標是方向。目標越清晰,達成目標的路徑也就越明晰。下面,試就《盤古開地》談談我是如何確定這些目標的。拿到一篇課文,我們大致會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要編排在這一冊、這一單元?這篇課文隱藏著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哪些可能因子?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個相對深入的思考,我們便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為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關注文本特點。
文本有什么特點?這是備課首先要思考的。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細讀文本,因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們才會深刻把握文本的規(guī)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點的教學目標。從文體上說,這是一篇神話故事,神話故事屬于民間故事的文學樣式。有一個神奇的人物,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是這類文體的共同特征。從結構來說。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條理非常清楚,前四段講盤古如何“開天劈地”,最后一段,總結全文。課文第四段則采取‘總起——分述“的結構方式,將盤古倒下后的巨大變化寫得精彩紛呈。 從文字來說。文章語言凝練準確,形象生動。尤其是三、四兩個自然段,更是將漢語的節(jié)奏感、形象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文的魅力,體現(xiàn)在故事的神奇和語言的魅力上,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無論是語言的魅力還是故事本身的魅力,都是需要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和品味的!因此,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提出了” 通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感受盤古的創(chuàng)造精神,激發(fā)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的目標。這個目標,既有過程與方法的描述(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又有價值觀的描述(感受盤古的創(chuàng)造精神,激發(fā)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更有知識能力的描述(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這個是本課教學的主導目標。同時,根據(jù)第四段課文的特點,我也設計了如下的目標:讀懂”總起——分“的段落,并能仿照課文第四段的句式練習說話。這一目標是總分段式訓練的順手捎帶,也是讓學生感悟神話之神奇的補充。
二、 關涉學習起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如果把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比做一次長長的旅行的話,那么,教師必須要隨時了解我們的孩子從何處起步?他們在總體到達了什么地方?他們將繼續(xù)往哪個地方前進?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曾經掌握了什么和將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經有了哪些本領和將要練習哪些本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上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識字能力,他們已經具有初步的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能力,他們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還不能掌握抓要點復述課文。對于神話故事,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而在今后的學習中,他們還會接觸一些神話故事和其他類型的民間故事。因此,第一次親密接觸神話故事,教師不可草草過場,而是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初步感受神話的美好,進而在自己的心里種下一顆熱愛神話故事的種子,讓孩子對這種文學樣式繼續(xù)保持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因此,在目標描述中,我特意加了個“”初步感受“”、”“激發(fā)興趣“”的字樣。是的只有孩子們對語文葆有濃厚的興趣,孩子們才會快樂地享受語文。 而對復述的要求,則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抓要點、用自己的話復述神話故事“”,而不是“”獨立復述”“,更不是“”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
三、關乎編寫基點。
制訂教學目標,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編者的邏輯起點。一篇文章,選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整個語文大廈的有機組成部分。那種拿到教材不分年段不分訓練點“我的課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這部分教師往往打著“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這個幌子,對教材進行隨意解讀和處理,置整個語文教材邏輯體系于不顧,一味追求新和巧,結果完全曲解了編者的意圖和教材本身具有的“例子”功能。在本課書教學目標的制訂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了課后題和教材中的旁注。因為這些內容本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仔細分析這些內容才能理解編者思考的基點。課后題中有“我能講述這個故事”題目。這其實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而復述孩子們以前練得不多,因此,我在描述中,指出‘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而教材中,則有”我發(fā)現(xiàn)了這段話中有好多反義詞“,”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這兩個旁注,這其實就是提示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語言,要通過想象朗讀來再現(xiàn)課文的內容。
四、關照課標落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課標的落腳點。課標是一個標桿,而課文則是達成這個標桿的載體。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緊緊扣住課程標準。語文新課程理念是在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驗總結之上,根據(jù)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要求提出來的。它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xiàn)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制訂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性?!罢Z文素養(yǎng)包括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
因此,在整個教學目標的制訂中要全面考慮,既要突出主導目標,又要兼顧其他目標,努力讓一節(jié)課的學習體現(xiàn)本篇課文的個性,又要凸顯本學段的共性。
例如識字學詞的目標的制定,就得依據(jù)課標合理設定。三年級上學期的識字與寫字的教學,剛從“多認少寫”轉移到“多寫少認”,教材關于生字的呈現(xiàn)與第一學段也有所不同,它是通過在文中注音提示本課第一次出現(xiàn)的生字及多音字的學習,而生字學習在教學中又呈現(xiàn)不同的目標水平要求:1.第一次出現(xiàn),只要求在本課里讀準音,不要求認與寫;2.第一次出現(xiàn),不但要求讀準音,而且要求記認,但不要求寫;3.第三次出現(xiàn),要求記認和會寫;4.已經會認讀,在本課則要求會寫。而且,課標階段目標關于識字與寫字的有關目標是這樣表述的:“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薄皶褂米值洹⒃~典,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边@是第二學段結束的目標要求,說明四年級還是“養(yǎng)成”和培養(yǎng)“初步獨立”的過程。
綜合以上幾點思考,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能正確讀出“混”等16個生字,正確認讀“猛”等10個生字,正確讀寫“暗”等14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倒”,能據(jù)音組詞;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生字并能在復述中初步運用。 同時,課標特別強調要“建設富有活力而開放的語文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創(chuàng)設指開放而有活力的生動情境。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來滿足學生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需要,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在目標設定中,我提出了“感受神話的魅力”,目的就是通過課堂,引領孩子們踏上親近神話,感受神話魅力的快樂語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