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富
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新課標理念的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成為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新形勢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不斷演變,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重點探討新課改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
新形勢下,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在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而引導學生轉變個人學習角色,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實現全面發(fā)展。
1新形勢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缺乏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完善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理念要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指導者,要科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養(yǎng)獨立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目前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尚未真正體會和領悟到新課改理念的實質與精神內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應試教育思維、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按照自己的喜歡、擅長的方式來教學;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自發(fā)討論,并未給予引導、交易,導致學生不能正確地思考、合作探究。其次,小學生理解能力差,無法完全靠自己來領會文章的深層涵義。
1.2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軌
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脫軌,是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低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很多教師忽視了將教材中的人、事、物語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仍然以教材為主、照本宣科;其次,很多教師觀念僵化,為完成教學目標,根據教學要求開展機械化的教學,將文章主旨、各段落、字詞語等分開講解、分析,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引發(fā)學生厭煩與抵觸心理,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從而較低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2新形勢下,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對策
2.1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
第一,發(fā)揮先進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充分開發(fā)語文教學資源。新形勢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先進的信息技術成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手段。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課堂單一模式的禁錮,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時,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來播放有關桂林山水的視頻,利用真實的視頻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內容,豐富語文閱讀學習渠道。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多媒體設備來播放自己準備的PPT教學課件,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加強課堂拓展延伸。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完成教學目標,還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學習,從而擴大學生知識面、豐富知識儲備,還能有效提高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如,教師可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發(fā)現與語文相關的知識、現象,提高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如,在學習李賀的《馬詩》時,教師可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yè),實踐內容為:首先,在自己生活的社區(qū)、街道的告示欄、廣告牌中找尋相關的故事應用;其次,可以采訪自己身邊的人最喜愛的詩句、詩人,并記錄下來。最終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業(yè)心得。這種創(chuàng)新的、趣味的作業(yè)形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理解語文知識的實用性與魅力。
2.2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學情境,提升語文學習樂趣
第一,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采用問題導向性原則,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思考欲,大大集中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應貫徹落實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旨在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教師拋出相關問題:你知道圓明園嗎?(播放相關視頻、圖片,渲染教學氛圍)你覺得哪些形容詞能形容圖片中的圓明園?圓明園被毀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你對英法聯(lián)軍的侵華行為有什么想法?你對國際關系有什么想法?利用從易到難、由淺及深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邏輯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第二,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師還要注重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如,小學生都愛展現自己、喜歡表演,因此,教師采用表演活動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在表演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文章主旨,從而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最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半截蠟燭》一文時,由于文章有很強的藝術性,且文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內心的刻畫非常傳神、深入,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時間、機會去分角色排練劇本,編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的過程,因此,安排學生分角色表演文章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全面。
2.3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由于學生性格特征、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差異,一個班級學生語文成績很容易產生兩極化現象,這也是很難避免的一種現象。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深入學生群體,充分了解不同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的不同點,因材施教,制定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采用分層教學、針對性教學法,能貫徹落實新課標理念的具體表現,利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特點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讓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收獲,切身感受語文的魅力,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在學習比如,在學習《負荊請罪》一文時,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制定“掌握生字生詞、掌握文章主旨”的教學目標。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應制定“掌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結構、對于這一故事闡述個人觀點”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法,為能力較強的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探究;同樣給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相互討論、共同探究。教師要參與學生思考、討論的全過程,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予以相關指導,鼓勵和引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知識,最終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理念下,必須大力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改革,作為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以提高能力為前提去提高考試成績。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能力,最終培養(yǎng)語文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谑泻蚕阈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