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均峰
[摘 要]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各種信息技術大行其道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信息技術已經(jīng)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也包括中職計算機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對教學進行評價,對突破傳統(tǒng)教學評價單一的限制,挖掘計算機理論教學中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意義。就信息時代下,以高職計算機理論教學為例,來探索一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適合于他們發(fā)展的評價機制。
[關 鍵 詞] 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雨課堂;計算機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1-0068-02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應有功能,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成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計算機理論部分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和難懂,加上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受到教學手段和設備局限性以及中職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使理論教學的開展困難重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也開始由之前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拓寬到學生的情感、道德和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這無疑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對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查由于缺乏恰當、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往往流于形式。本文就信息時代下,以高職計算機理論教學為例,來探索一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適合于他們發(fā)展的評價機制。
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呼吁一種新的評價方式的誕生
目前,我們中職學校所采用的評價模式一直沿用傳統(tǒng)單一總結性評價——“期末考試”,以計算機高職理論為例,當我們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任務學習后,為了能了解學生對該塊內容的掌握情況,我們往往會采用單元測試這一形式,并以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生對該內容的掌握情況,以此來改進我們的教學。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符合新課程理念中以學生為本、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等要求,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重總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注重結果的總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的各科考試、考核都屬于這種評價,其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業(yè)是否最終達到了各科教學目標的要求。這是我們目前計算機理論教學所常用的考核學生的手段,并以此來排名,鑒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習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
以計算機理論教學為例,其中有一節(jié)是計算機硬件組裝,里面有很多知識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難懂的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常規(guī)的手段往往難以捕獲這些信息,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反饋,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評價的內容以考查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情感、道德、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
在我們計算機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中,主要內容還是智育為主,關心的是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雖然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沖擊著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在考查方面,也不斷在拓展它的范圍,更多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道德和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但對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查,由于缺乏恰當、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形式主義。
目前,計算機高職理論教學的評價,仍然注重理論測試成績。教務部門在每學期期中、期末的考后分析中,也是以此為依據(jù)來衡量半學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對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三)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目前,我們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的”主權”基本上是掌握在教師的手中。在中職,有些專業(yè)課,在評價的形式上,較之前一張試卷、一支筆的模式有了較大變化,也更具靈活性。但評價的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仍然由教師掌控著,學生永遠被動地接受著老師對他們的考核。
這種由單一主體來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隨著各種先進的信息設備進入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也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評價
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科學技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全球的經(jīng)濟結構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個時代中,冒出很多新的名詞,其中以”互聯(lián)網(wǎng)+”最為突出。同社會許多其他行業(yè)一樣,教育受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巨大的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和挑戰(zhàn)。
(一)信息化背景下,讓課堂教學評價從單一的課后評價向課前、課中評價的轉變成為可能
智能手機作為信息化時代的一個產物,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通過智能手機,人與人之間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的暢通交流,并隨時連接網(wǎng)絡,得到大量資訊,因而可以廣泛地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機進行學習,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資源的搜索、做作業(yè)、觀看微課視頻并進行相互討論。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隨時將任務通過網(wǎng)絡推送給學生,學生將他們的完成情況實時地反饋給教師。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學解決方案,它可以提供實時服務,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智能手機,讓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準備、課前自主和合作學習、課堂交互、課后提升等環(huán)節(jié)更加智能化、數(shù)據(jù)化、個性化,也讓我們的課堂評價從課后向課前、課中等轉變。
下面,以高職班的計算機理論教學中微型計算機硬件組成為例,談談”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下的兩種信息化手段的合理運用,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微型計算機硬件組成這一章節(jié)一直是高職考試的難點,概念多,知識面廣。往往一堂課下來,學生掌握情況不容樂觀。等到測試或默寫后,老師才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利用自修課或者學生休息時間去補課,會讓我們的教學顯得被動,學生也會對學習計算機課失去興趣。
然而,這一切,在有了上述兩種信息化工具后,將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利用雨課堂平臺和學生寸步不離身的智能手機作為工具,教師可以將自己的PPT和測試內容隨時隨地進行發(fā)布,并可以實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調整課堂教學,讓教學過程更加靈活,充滿活力。
課前,老師可以設計一個預習任務單,學生則可以通過學習教師推送的慕課、微視頻和微課資源來完成預習任務單,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獲取知識來完成。在微機硬件組成這一節(jié)中,教師事先將介紹主板、CPU、顯卡等部件的短視頻及相關圖片發(fā)送給學生,讓他們對這些部件的作用及性能參數(sh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完成相應的預習任務單,教師可以在手機端實時看到學生的預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準備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上,當講授完一個單元的內容時,為充分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教師可通過“雨課堂”提供的課內限時習題功能向學生發(fā)送之前設計好的習題,適時進行測試。學生的答案會通過報表的形式展示,通過課堂學習效果數(shù)據(jù)搜集分析,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同時給予一些學生個性化的輔導。利用雨課堂中的課內限時習題功能,可以實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擾,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時解決,為他們的學習過程掃清障礙,從而保證他們愉快地學習,讓課堂重新充滿生機與活力。
課后,教師向學生推送復習任務單,讓學生借此檢驗課堂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并開闊學生視野。在微機的硬件組成這一章節(jié)中,由于高職考試的需要,我的復習任務單主要是通過完成習題的形式讓學生鞏固并內化知識,同時可以是應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定的拓展項目,比如告知學生我要去電腦市場配置一臺電腦,該選擇什么檔次的顯卡(事先告知學生,我的電腦除了日常辦公外,還要在空閑時玩玩吃“雞”游戲)。學生完成復習任務后,將成果上傳至微信群,對一些開放性的話題——如上面提到的選擇顯卡,學生往往會比較感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在微信群中進行討論,學生在不斷交流中,增進了友誼、增強了團體協(xié)作能力,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感。教師也可對學生的復習進行及時的監(jiān)控、釋疑解惑和評價。
(二)信息化背景下,評價方式將由之前對學生的智育考查拓寬到對學生的情感、道德和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使評價的內容更加全面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狹窄,主要是智育,只關心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學生成長所需的其他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方面的變革也開始進行,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道德和價值觀的發(fā)展。但對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查由于缺乏恰當、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形式主義。
隨著雨課堂等信息化手段進入我們的課堂,課堂的組織形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課前,教師將預習任務單推送到學生的智能手機中,學生通過老師提供慕課、微視頻和微課資源或者搜索海量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來完成任務單,并將不理解的問題進行標記;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預習任務單的完成情況給予點評。上課過程中的PPT都可以在學生的智能手機上顯示,學生可以保存供今后復習所用,也可以點擊“不懂”按鈕。此外,教師還可以打開彈幕功能,讓學生隨時發(fā)送自己的觀點,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也可以借此觀察到學生的總體表現(xiàn)。
這種信息化的手段步入我們的課堂,不僅為教師更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課前參與、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課中,學生通過點擊聽不明白的PPT和使用彈慕功能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方便評價學生的互動情況和參與課堂的程度。而這一切,都是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做到的。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對教學評價的合理設計,將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計算機理論課堂的有效性
我們知道,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應有功能對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的成長及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正如前文所說,由于目前我們缺乏有效的手段與方法,評價的內容一直關注于學生的智育發(fā)展,當學生看到他們的努力成果就是這么一個分數(shù)時,尤其是這個數(shù)字不高,加之計算機高職理論課程本身的枯燥、乏味,很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
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我們可以在課前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并給予反饋。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實時與老師進行交流,還可以實時地對他人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老師可以迅速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堂結束前的幾分鐘給予他們及時有效的反饋并將此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記錄在案。當學生看到他們在課堂上踴躍、積極地與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等行為得到肯定時,必然會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當教育遇上信息化,必將沖擊著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當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對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信息化時代下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層出不窮的信息化手段,并合理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讓樂趣充滿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參考文獻:
[1]劉君.“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雨課堂”的教學實踐:以“計算機網(wǎng)絡”課程教學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45-48.
[2]盧立濤,梁威,沈茜.我國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狀反思與改進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2(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