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亭亭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抽象化的藝術門類,其內容的寫入、填充和表現(xiàn)模式都與文字、圖像等不同,音樂化的抽象表達使人置身于無垠的想象原野,萬般風景全憑心造,文字則擅長具象描摹事物,栩栩如生如臨眼前。但藝術與文學是文明之樹上息息相關的兩種姊妹門類,單一的藝術門類不會保持孤島狀態(tài),會持續(xù)受到其他知識元素的持續(xù)影響與參與,互相映照,持續(xù)發(fā)展。通過觀察與分析西方古典音樂中文學的深刻存在,探索音樂與文學相互影響的例證,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藝術的復雜變遷。本文分析了古典音樂中的文學特性,探索對音樂本質的認識變遷,演奏風格變化和受眾影響。
【關鍵詞】古典音樂;鋼琴;樂譜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學以文字為傳播媒介,讀者的輸入器官是雙眼;音樂的本質是音響,依靠雙耳輸入。輸入媒介不同,輸出方式和輸出目的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其特質因此有了分歧性。文學的描述性、說明性在實際運用中最為突出,如同一份電器說明書可以準確體現(xiàn)文字的說明價值。純粹的音樂在輸入過程中無法被限定,一首緩慢安靜的曲子或許可以引導聽眾感受到夜晚靜謐的風貌,卻很難使聽眾統(tǒng)一辨認出是上弦月或是飽滿的圓月,是城中之月還是山野的月光。感謝歌詞幫助演奏者去準確地轉化、輸出抽象的音樂內容。在古希臘時期,薩福的詩歌和悲劇的表演都需求音樂的填充,而音樂也需要此類明確的內容。
音樂與文本的結合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道路??防缰兴Q生的早期歌劇是音樂特性服從于文字特性的產物,音樂的寫作是為了將文本正確地填充入旋律,與其說是歌唱的戲劇,其實本質是將朗誦加入適量的音調。著名音樂家、音樂歷史學家保羅·亨利·郎則認為音樂與詩歌的關系并不明確。古希臘時期雖然已出現(xiàn)標題音樂最早的例子,即阿夫洛斯管專家薩卡達斯所作《皮提亞的諾姆》,但對于純器樂音樂的承認和鑒賞仍然延遲到更晚才出現(xiàn)。不依靠文字,在純粹的音樂上建立敘事性,則需要和聲、曲式、調式調性等音樂規(guī)則的建立之后,才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空間。音樂寫作上通過不同的音程、和弦、調式、調性進行和變化,有了多樣化的表達,如同大調的明亮色彩和小調的黯淡收縮會帶來直觀的音樂劇情改變,而通過聆聽,聽眾可以自由構想出一個符合音樂發(fā)展的故事。題材的擴充,敘事曲的出現(xiàn),音樂動機化等也加速了敘事這一文學目的在音樂中的建立。但是難以復原真實的早期音樂,無法精準地描述事物形貌,但通過文字記載卻能找到音樂在情緒和感官的影響,對情緒的渲染,心靈風景的塑造,捕捉精神的細微波動是音樂發(fā)展的早期就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正由于音樂的本質是純聽覺化的,因保存和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才促成了記譜法的誕生。早期的音樂由于保存故事的需求,大量的英雄故事被譜寫為游吟詩人琴下的音樂史詩。此處有一個長久困擾的悖論,故事的記錄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民歌(音樂)還是故事語言本身(文字)?感謝記譜法的誕生,這標志著純聽覺化的音樂向視覺化走出了重要一步。在中世紀時,圭多所確定的各種音樂記譜讀譜方式幫助音樂避開口口相傳的低效率路線,擁抱了更多的民眾。清楚明確的記譜法首先要遵從視覺的要求:科學的劃線、明確的音準和時值標識。最終五線譜的成形,與其說是音樂的視覺化,不如說是在文字和音樂中尋求到最完美的平衡:字符有其獨立的表達意義,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時值長度不同,三線上的音和四線上的音不同,四三拍和四四拍不同;而和文字同樣,單獨的音符不能承擔敘事和說明的要求,只有被連接成篇章才被賦于了意義。
音樂的演化過程中,標題音樂的發(fā)展促進了音樂與文學的內在連接。從早期標題音樂,到浪漫派時期音詩、音畫的誕生;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到現(xiàn)代作曲家對作曲詮釋過程和結果細致入微的要求,都體現(xiàn)了音樂具象化、文學化的嘗試。在現(xiàn)代文學中,多種媒體的使用已不鮮見;正如同在文字中,描述和抽象的渲染并非對立,而文學化的表達在音樂中也并非獨立。
音樂發(fā)展之今,作曲家將指定性梗概、音樂表現(xiàn)框架、演奏樂器及演奏方法等嵌入抽象化的音樂中,讓聽眾在音樂之海中找到一個統(tǒng)一的錨點,寓意不明不妨礙作曲家事無巨細的要求,因為所表達從抽象的內心風景具象為不同種類的解釋法,如故事梗概型、音樂造景型,具象的文字表達,通過描摹事物形貌,使人可以在想象中回溯作者意圖表現(xiàn)的形象。而西方古典音樂中敘事這一重要性質被嵌入到不可分割的特性之中,通過分析早期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敘事,則可以理解這一性質的加入、發(fā)展和互相影響。
參考文獻
[1]傅穎茹.鋼琴彈奏中聲音技術的提升[J].大眾文藝, 2016(20).
[2]夏毅.淺析高校鋼琴教學中的聲音訓練技巧[J].北方音樂, 2016, 36(1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