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鑫
南京涵碧樓形如一座用鋼筋與玻璃打造的明城墻,坐擁城市之繁榮與自然之天工,兼具現(xiàn)代美和歷史感。而置身其中,感覺它仿佛一座歷史博物館,關(guān)于南京的點滴在這里徐徐展開。
涵碧樓每間酒店的選址都別出心裁:前有臺灣涵碧樓緊鄰日月潭,后有青島涵碧樓背山面海,如今南京則選址在揚子江畔,屬于長江綠化帶唯一的建筑用地——一面是南京煙火氣滿滿的繁華城景,一面是令人心生感嘆的壯闊江景,巧妙地將南京的天然和人造之景盡收眼底。
在酒店外的道路兩旁,一段清雅的竹林步道就把城市的車馬喧鬧隔絕在外,似乎是國際建筑大師SooK.Chan對這塊寶地的珍視。而涵碧樓南京酒店的所在地也確實頗有說頭:酒店選址時曾多方調(diào)查,最后選定的這個區(qū)域和孫中山先生陵寢所在的中山陵相似,有著紫氣東來的風水,尤其是酒店大門朝向東方,迎接紫氣,十分講究。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自三國孫權(quán)定都于此以來,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Soo K.Chan深諳這座城市的每一段故事,于是在酒店大堂就埋下了不少線索:入口處的石刻貔貅,在南京被稱作“辟邪”,是南京隨處可見的市標,寓意轉(zhuǎn)運生財,進門時不妨摸一摸。經(jīng)過一段石階后的酒店大堂是對明代極簡美學風格的致敬,大面積使用的鋼造格柵線墻面樸素典雅卻不失皇家氣象,陽光明媚時,在整個大廳營造出極具幾何之美的光影效果;大堂中央的水池中“生”出一顆造型別致、傲骨獨立的梅樹雕塑,暗合著南京古已有之的賞梅習俗;而其他藝術(shù)品,諸如大堂盡頭出自江南地區(qū)的一組青瓷越甌樂器,墻上懸掛的竹林七賢古碑拓印,都在明里暗里訴說著南京城的歷史,就如一座南京歷史“博物館”,盡顯人文情懷。
坐擁獨—無二的景色,當然要在客房設(shè)計中盡可能借外景。因此,酒店的每間客房都設(shè)計了全景落地窗,走入客房、穿過玄關(guān),就將滾滾江水、車水馬龍都盡收眼底??头恳院?、白、灰三色為主,搭配胡桃木的褐色,沉穩(wěn)卻不壓抑,坐在窗邊的沙發(fā)里,不知不覺就可以望著遠方,靜下心來陷入沉思。如果入住的是臨江客房,還有室外獨立陽臺可供登高望遠。令人欣喜的是幾處設(shè)計細節(jié),凸顯著設(shè)計師對住宿體驗的極致要求:燈光控制開關(guān)隱藏在床頭柜里,并以不同的燈光區(qū)別開來,既使得客房外觀更加簡潔,又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而行李架則被藏在衣柜中,增加了客房入住后的整潔度。
在南京涵碧樓漫步,隨處可見水面與植物等自然之景,給人以親近自然之感。細細觀察之下才發(fā)現(xiàn),南京涵碧樓竟已經(jīng)將造景與園林這一南京不可忽略的文化運用到酒店設(shè)計中。從溧陽移植的毛竹林不時出現(xiàn)在眼前,酒店大堂以金屬、石膏制成的太湖石造型藝術(shù)品營造出群山環(huán)繞的景象,而以宮殿合院為設(shè)計靈感的酒店中庭則置入了一片水面,一雙白鵝游于水上,真有“紅掌撥清波”之意境。
位置
坐落于河西濱江風光帶之上,入口處東迎紫氣,庭院緊貼濱江東岸,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令居于此處的人可飽覽金陵的水色風光。
音樂
金陵六朝時便名聞天下的“青瓷”,南京涵碧樓因地制宜采用越窯青瓷定時演奏青瓷甌樂,所發(fā)之聲自然清脆圓潤,其音繚繞于空中久久不散,有些肖似編磬之聲,又因地處江南多了溫雅柔弱之韻。
室內(nèi)
以現(xiàn)代極簡的新中式風格為主,將繁復裝潢——摒棄,充分感受宮殿合院與自然之境融為一體的恣意悠閑。
美食
酒店邀請在南京名聲如雷貫耳的名廚黃俊斌坐鎮(zhèn)總主廚,打造有著南京烙印的融合菜肴。奉化芋泥香酥鴨,鴨肉的酥脆外襄著芋泥的細膩,而這道菜要先后經(jīng)過蒸、腌、燉、炸等多道工序,十分用心。
悅游 Condé Nast Traveler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