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欣
[摘 要] 根據對高職院校畢業(yè)生的相關分析可知,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會對其以后的工作造成影響,所以,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生的管理工作。在從事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時,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可以讓工作變得簡單高效。結合日常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分析高職學生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策略。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9-0213-01
高職院校學生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都是多樣化的,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制度約束他們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教學實際,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制度是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有力保障。高職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設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要建立與學生管理有關的規(guī)章制度。比如,請假與考勤制度;獎勵、懲罰制度;課程考核制度等。我們作為學生管理人員,在建立班級管理制度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要求,利于學生遵守班級管理規(guī)定。(2)強化班級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力,如果高職院校只是單純地建立了管理制度而不執(zhí)行下去,就會使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流于形式,不僅會破壞高職院校的教學秩序,還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要將相關的制度內容貫穿于整個學生管理過程中。
一、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采用單純的制度化管理
在傳統(tǒng)的高職班級管理中,基本是通過制度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管理,而不太注重人為因素,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程序化。采用純制度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雖然能確保學生管理工作有序的開展,但卻缺乏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將學生的興趣和特點結合起來,無法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比如,高職學生課程考核與成績管理制度中規(guī)定:考試成績按百分制記錄,平時成績占課程成績的比例應根據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課程的不同性質確定,一般情況下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因此,幾乎所有的課程考核都按照此標準執(zhí)行,而沒有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
(二)班級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學的條件下,高職班級管理工作更應該有現代性和層次性,還要兼顧全面性。因此,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管理理念和手段都應該與時俱進。但是,由于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責任心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加上自身工作比較繁重,所以并不重視學生的管理工作。
(三)班級管理理念比較落后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理念仍然比較落后,對學生進行訓斥的現象比較普遍,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學生與管理人員平等交流的機會很少,并且學生管理人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基本是以空洞的說教為主,服務理念嚴重缺乏,當學生的權利遭到侵犯時,學校無法給予其有效的幫助,因此許多學生對學生管理十分反感。落后的管理理念會阻礙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只有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提高管理質量。
二、高職學生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的,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平等的關系,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因此,我們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尊重學生的感受,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意愿,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一定是面對面的,而是可以從多個渠道進行。比如,利用現代通訊方式作為管理人員和學生的交流平臺,學生會在朋友圈、QQ空間等發(fā)表說說,更新動態(tài),管理人員可通過關注這些信息來了解學生,還可對其進行評論。許多時候,管理人員發(fā)出的一個笑臉就能給學生以溫暖。管理人員以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有助于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關系,以便于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另外,管理者要通過班干部來側面了解班上學生的情況,以便提高溝通效率。
(二)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
高職院校班級管理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關心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如果輔導員能夠給予學生一些關心和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其生活態(tài)度也會更加陽光。輔導員給學生的理解和關愛也是學生自信心的來源,會讓他們更有動力地投入學習。因此,高職學生管理要靈活地采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人文關懷,能夠在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比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太好,但交際能力卻很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比較融洽,對于這類學生,學生管理人員不能對其未來的發(fā)展持否定態(tài)度,而應該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長處,告訴學生現代社會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溝通能力,溝通能力強的人,以后可從事銷售、客服等工作,并且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會與各色人群打交道,所以這類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會很好。
(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現代高職學生具有很強的參與意識,更愿意自己對生活和學
習做出決策,因此在高職學生管理中,要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出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樹立起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服務的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學校與其他院校舉辦聯誼會時,學生管理人員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無論是組織活動還是參與活動節(jié)目表演,都要注重活動的整體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律能力會得到鍛煉,還能提高其責任感,為確?;顒拥膱A滿完成而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綜上所述,職業(yè)院校作為現代教育的組成部分,負擔著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應注重管理制度的建設,使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合理化。
參考文獻:
[1]張慧忠.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探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7).
[2]李冰山.淺談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制度的建設[J].好家長,2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