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枝
[摘 要] 音樂課是中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也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了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認知能力,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樂感訓練,幫助他們從生活實踐當中體會音樂的美妙,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可以了解更豐富的音樂文化,學到更多音樂知識,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畫面想象力與音樂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藝術水平的提高。因此,中職音樂教師一定要明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加強學生的樂感訓練,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關 鍵 詞] 中職;音樂教育;樂感;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3-0080-01
音樂是一種藝術,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性,在學生聽音樂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都會被音樂中的情感所打動,并且心中對其意境有所思考。為了幫助學生學好音樂,中職音樂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并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對教學內(nèi)容要有側重,該精簡的要精簡,該重點講的要突出,重視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增強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下面將重點介紹如何培養(yǎng)中職生的音樂樂感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音樂樂感的途徑
對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可謂是一種很難得的享受,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不僅有耳朵的享受還有思想上的享受,同時在音樂的帶動之下,能夠在內(nèi)心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可以給學生充分享受一場聽覺盛宴,體會音樂魅力,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為核心制定教學方案,讓學生對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把握得更好,對樂曲的感受更深,并從中體會到作品的主旨和思想情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當時作曲的心情。在這個基礎之上,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體會作品的感情,感悟學生作品所營造的意境,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樂感,從而達到兩個目標。要提高音樂視聽教學指導的準確性,使樂感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白學生的心中所想,盡可能滿足中職生的心理需要,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視聽感悟。例如,在進行《二泉映月》教學課程時,教師要讓學生先了解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阿炳,要對他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知道他一生中發(fā)生的大事,對他影響比較大的事,并通過他的事跡來理解他在當時創(chuàng)作時心中的所思所想,這對感悟這部作品的意境有很大幫助。學生分析完作品后,教師再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這部作品,讓學生邊聽邊分析自己之前的想法對不對,重點關注這部作品在關鍵處和停頓處的意境,使學生的情感體會更深刻。采用視聽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音樂樂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
二、通過滲透樂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樂感
中職音樂教育也需要學習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作為教學合理性的重要教學依據(jù),有了理論指導,實踐活動才能順利展開,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節(jié)奏旋律和作品的主體思想,對其理解將會更加透徹,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音樂樂感,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因此,在中職音樂教育當中,一定要注重對音樂知識的講解,以此提高學生的樂感。正常情況下,理論知識教學一般都比較枯燥無趣,對學生的吸引力小,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達到教學的理想效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減少學生在對理論知識學習的反抗思想,就需要教師從根本上改革樂理知識教學手段,使其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提高學生的樂理知識學習熱情,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尋找更好的樂理知識教學方法。教師要抓住提高學生樂感和增強學生藝術素養(yǎng)這一教學主題,讓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思考作品的主題思想。以前的音樂教育,通常采取的教學手段是教師示范演唱學生模仿,最后,師生再一起唱,不重視對樂理知識的傳授,這樣做會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太少,從而導致學生存在音樂學習缺陷。但是如果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卻可以完美達到提高學生樂感的目標,進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量。舉一個例子,在上《土耳其進行曲》這一課時,教師主要要做四件事,第一,為學生介紹作者生平事跡和作品的寫作背景;第二,改革視聽教學內(nèi)容使其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三就是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普及樂理知識,讓學生對土耳其軍樂有一定了解,對其產(chǎn)生學習欲望;第四是了解這部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并學會運用其演繹技巧。
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文化高度發(fā)達,人們對素質(zhì)的要求更高了,為了適應社會對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求,教育界積極開展素質(zhì)教育改革活動。素質(zhì)教育的進一步改革,使其改革更深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才成長的需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更加重視,而且音樂教育也在美育教育中,它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趣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對此,中職音樂教師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做到與時代同步,使音樂教學模式多元化,不再單調(diào)無趣,使視聽教學模式更加完美可靠,加強對學生樂理知識的教育,利用情景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其優(yōu)點,帶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掌握更高層次的音樂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樂感,達到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提高學生藝術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董艷.音樂欣賞,美寓教學: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2015(8):162.
[2]沈娟.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J].北方音樂,2016(5):65-66.
[3]張黎艷.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