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國 汪丹丹
[摘 要] 依托蘭州地鐵1號線車站施工遇到豐富的地下水外加強風化紅砂巖遇水后特性不穩(wěn)定的實際情況,討
論排水難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蘭州地鐵1號線的施工建設和風險控制獻言獻策。
[關 鍵 詞] 基坑開挖;地鐵車站;紅砂巖;排水措施;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9-0186-01
一、地鐵車站工程情況
(一)富含紅砂巖的地理位置
蘭州地鐵1號線盤旋路站至五里鋪站盾構區(qū)間,其中的五里鋪站為1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站,位于道路交叉口。當前五里鋪站采用的是地下三層雙柱三跨的結構形式進行施工,其中車站主體總共長約201.01m。
(二)地質情況
根據勘探資料顯示,車站地下巖層自上而下分布的土層分別為素填土、黃土、卵石、強風化砂巖。由于此段為特殊施工階段,采用盾構機掘進的方法實行下挖基坑之后,豐富的地下水遇到強風化紅砂巖極易產生軟化,暴露在地表極易風化,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二、施工難度
(一)地下水位高于施工面
蘭州地鐵1號線五里鋪站水位高度正好位于砂卵石與紅砂巖的交界處,根據資料顯示其見底后的水面高差約為12m[1]。因此,五里鋪站紅砂巖地層開挖深度為12m,而與紅砂巖14m/d的滲透系數不相匹配,實際施工的紅砂巖富含豐富的地下水,直接導致在開挖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側壁涌水或者涌砂的現象,嚴重阻礙正常施工,增加了施工難度。
(二)涌水、涌砂現象嚴重
在此段車站基坑開挖的勘探資料中得出,區(qū)間內的砂巖層顆粒在0.075~0.25mm之間的占了8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縫隙較多,所以水和砂容易流出。在基坑開挖的過程當中,由于地下水豐富,基坑的側壁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水,嚴重時會出現流水進入。隨著開挖進度不斷推進,滲水不斷滲透,導致周邊的土體出現嚴重松軟,就會出現涌水或者是涌砂的現象,給基坑開挖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三)基坑周圍結構未被保護,施工困難
蘭州地鐵1號線盤旋路站至五里鋪站盾構區(qū)間上方為交通主干道,車流量大,兩側多為高層建筑,周邊的熱力、自來水、天然氣等管線未遷改,因此保護結構沒有封閉起來,導致豐富的地下水流入基坑的開挖面,增加施工難度。與此同時,在不合理的開挖過程中,隨著深度的增加,開挖面也逐步走到了砂巖層地面,地下水逐漸暴露,開挖面泡水,嚴重影響正常施工。
三、紅砂巖防排水具體方案
(一)1號線東部截水方案
針對上述提到的五里鋪站東部的保護結構未封閉、地下水嚴重滲入開挖面的問題,可以在基坑的東側設計一排止水樁,采用C15素混凝土的方法設置,并增加2口降水井。與此同時,為了有效預防地下水滲漏,增加三道沙袋的止水壩,攔截東部來的地下水,并利用水泵實行間歇性的抽水,對東部來的地下水進行有效攔截。
(二)處理涌水和涌砂現象
針對上述提到的基坑開挖過程中出現的側壁涌水和涌砂的問題,可以采用注漿的方法對漏水部位實行填充。對側壁的內部和外部均采用注漿的方法,對比好水和水泥的比重為1:1。與此同時,為了避免涌砂過程中出現的樁面大面積的空隙,可以在涌砂處利用樁間插打槽鋼的方法對水和砂實行封堵,封閉滲水部位。
(三)增加降水井的深度
隨著降水的不斷增加和儲存,基坑周邊原有的降水井已經無法滿足紅砂巖中的水儲存,可以在不到基坑開挖面的大于12m的部位增加5口降水井,從而直接增加其儲水量,有效降低水位,保證施工有序的進行。
(四)采用深孔注漿對地下水實行封堵
蘭州地鐵1號線的五里鋪站的南北兩側均為高層建筑物,其中管道和地下疏通管道等錯綜復雜,為了充分保障施工的安全,為基坑開挖提供相應的工作條件,通過采用深孔注漿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對基坑外側的地下水進行封堵,防止出現涌砂和涌水的現象,同時還可以有效填充保護結構中的空洞[2]。
(五)采用水平注漿鞏固基坑內側
根據具體的基坑開挖的涌水和涌砂部位,采用水平注漿的方法對基坑內側進行封堵,能有效地進行截水和鞏固基坑壁。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降低基坑側壁的水壓力時,需在基坑側壁等具體位置設置適當的空洞,幫助泄水,減少壓力。
(六)設置集水井、排水溝等截水系統(tǒng)
針對基坑開挖過程中出現的地下水位高于開挖面的情況,可采用集水明排的方法,設置一系列的集水井,利用水泵抽走坑內的水,此時可以同步進行開挖作業(yè)。另外,可以在基坑內部設置一層水泥漿作為墊層,鋪上木板然后進行開挖作業(yè)。通過這樣的排水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紅砂巖的含水量,從而提高開挖的施工質量。
四、總結語
地鐵車站對基坑開挖施工遇到的紅砂巖處理措施,需要遵循“防止降水、下層隔水”的思路,結合紅砂巖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對地下水和持續(xù)性降水實行截水、排水等治水方法。綜合砂石巖風險的測評和實際情況,增加其支撐力度,并持續(xù)保持對周邊環(huán)境的實時監(jiān)測,整合分析基坑開挖的各個細節(jié)操作和曲線變化的關系,做好信息化施工。
參考文獻:
[1]張新玲.紅砂巖路基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58):187.
[2]何赟.卵石層及紅砂巖復合地層混凝土地連墻施工質量控制[J].中國建材科技,2016,25(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