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姍
[摘 要] 在翻譯領(lǐng)域,講求“信”“達”“雅”,要求在翻譯中兩種語言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達到完全對等,但是在實際翻譯中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旨在討論如何從語用學(xué)角度分析動物諺語中的等效翻譯,強調(diào)了在翻譯作品中等效翻譯的重要性,取得對譯文的“信”。
[關(guān) 鍵 詞] 語用;等效翻譯;動物諺語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6-0133-01
隨著英語語言學(xué)的發(fā)展,特別是語用學(xué)的迅速發(fā)展,與其他理論相結(jié)合產(chǎn)生了新的研究意義。本文將語用學(xué)同翻譯理論中的等效翻譯相結(jié)合,以動物諺語為例,從語用學(xué)關(guān)注利用語言和外部環(huán)境來表達意義,達到翻譯等效。
一、語用學(xué)與翻譯
隨著語用學(xué)和翻譯的迅速發(fā)展,兩者之間產(chǎn)生了交集,都旨在研究怎樣表達相同的語用意義。由于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語系,表達句式和思維不同,讓兩種語言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實現(xiàn)完全對等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翻譯說話者的意圖,并非等同的語言形式,聽話者需結(jié)合自己的文化背景、職業(yè)、文化等因素進行推理,最終實現(xiàn)交際者之間的交際意圖。
二、以動物諺語為例的語用等效翻譯實例分析
語用等效是指從語用學(xué)角度探討翻譯的實際問題。語言翻譯會涉及譯者的文化背景、習(xí)慣用語等。有時需要在翻譯完原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增譯,有時卻需要將說話者的意圖隱含在字面意思中,達到意會的效果。諺語作為民族文化的積淀和載體,內(nèi)涵豐富,充分反映了不同文化對翻譯的影響。只有理解兩種語言共同的語用意義,才能達到翻譯的等效,準確地實現(xiàn)兩種語言之間的互譯。
第一種是不同的動物表達同一種語用意義。在中文里有“愛屋及烏”但我們翻譯為Love me love my dog.用狗來指代烏鴉。例如,英語中用mouse 指代中文中的狡兔三窟。兔子和老鼠含有相同的語用意義?!巴米硬怀愿C邊草”在英語中用狐貍捕獵很遠來形容,但都表達人很狡猾。再比如,What can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英語用豬來比喻,而在中文中我們用的是狗,但是二者都表達人說話不沾邊,不靠譜。A drowned rat落湯雞。英語中的落水老鼠和漢語中的落湯雞有相似的語用意義。Lion in the way.在漢語中翻譯為“攔路虎”而不能直譯為“攔路獅”。Black sheep.在漢語中翻譯為“害群之馬”而不能直譯為“黑羊”。Neither fish nor fowl.非驢非馬。在英語中讓狐貍養(yǎng)鵝,我們意譯為引狼入室。
第二種是用不同的動物表達與人相關(guān)的諺語。這類諺語含有相同的語用意義,用不同的字面表達。例如,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掩耳盜鈴在英文中我們用貓來指代人,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暗指人要衣裝,馬要鞍。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用烏鴉來暗指人的脾氣秉性很難改變。Dog does not eat dog. 同類不相殘,同時不操戈。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用狗來形容人,意指每個人都有走運的一天。以上諸多例子表明有很多關(guān)于動物的諺語實質(zhì)上是在形容人,不同的翻譯形式表達相同的語用意義。所以有些翻譯在中英翻譯中是相通的。
第三種是運用具體的概念表達抽象的意義。例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鳥,我們意譯成是一舉兩得。Dont ride the high horse. 勿擺架子。所以翻譯時要考慮到源語言和目標語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再比如我們表達語用意義達到目的的途徑很多可以說殺貓的辦法很多,除了用黃油噎死它。There are more ways of killing a cat than by choking it with butter.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按字面意思是說給狗一個壞名聲,然后絞死它。但我們結(jié)合文化會背景會翻譯成讒言可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按字面意思是說所有在黑暗中的貓是灰色的,在實際翻譯中應(yīng)當(dāng)譯為人在出名時看起來差不多。
由于翻譯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雖然形式和內(nèi)容多樣化,做到時刻的等效翻譯很難,而將語用學(xué)原理運用到翻譯實踐中,注重不同文化中相同的語用意義,依然可以完成等效的翻譯。動物在兩種語言中有不同的代表意義,所以在翻譯中不能直譯,但是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語用意義進行翻譯,達到翻譯等效。因此,在翻譯實踐中,譯者應(yīng)從文化背景、知識背景、固定習(xí)語等因素來考慮原文,兼顧兩種語言的文化環(huán)境,以期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3.
[2]何自然.語用學(xué)與翻譯[J].外語教學(xué),1992(1):19-25.
[3]李占喜.關(guān)聯(lián)與順應(yīng):翻譯過程研究[M].中國科學(xué)院科學(xué)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