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敏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微時代來臨。大學生作為網絡媒介的使用者,在網絡上可以實時地去獲取大量的信息,其思想、學習生活的方式都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微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將針對目前政治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提升政治理論教學效果的途徑進行探索。
[關 鍵 詞] 微時代;思想政治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2-0041-01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發(fā)展著,網絡傳播的媒介也越來越多,例如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它們通過簡短的文字、音頻、視頻對生活中的各類信息進行廣泛的傳播。年輕人作為微時代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在海量的信息中,其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受著網絡信息的影響。但是由于目前的網絡環(huán)境還未完全穩(wěn)定,網絡信息資源存在雜亂、虛假、以偏概全等問題,同時由于大學生還未能完全具備識別網絡上有效信息的能力,極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阻礙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因此,為了指導學生在微時代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觀念,各大高校應該對微時代下如何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進行探索。本文將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對提升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途徑展開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現狀
(一)教育觀念未緊跟時代的步伐,較為落后
目前許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還未形成在微時代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觀念,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持有一種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應該完全由教師來進行主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微時代,由于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包括有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資料,不再像以往一樣僅能夠通過老師的講解來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教師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論的含義。
(二)教學模式枯燥
由于政治理論教學的學科性質,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對相關的理論進行闡述,但是由于理論學習對大學生來說本身就是比較難的,僅僅通過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很多的學生都不能進行知識的消化。總體來說,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模式存在課程體系單一、教學方式陳舊、遠離生活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根本沒有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三)教師的綜合素質較低
目前政治理論教學中存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不能滿足學生課堂需求的問題。因為在微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實時獲取各類社會的焦點事件信息,同時瀏覽到各類人對事件的觀念和看法,學生的思想受到各方面的沖擊,在他們無法對相關信息進行分辨的時候,他們會希望老師能對他們的問題進行解答,但是由于目前有的教師與網絡信息脫節(jié)或是對相關理論的解讀還不夠透徹,導致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甚至造成學生不參與課堂學習的局面。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搶占微時代教育平臺
提升微時代高校政治理論教學的第一步是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教師應該有效地利用各類網絡社交媒體,搭建微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平臺。(1)教師要主動融入學生的信息交流圈,有效利用QQ、微信、微博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快速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生活中的難題,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被教師所影響,不斷加強了政治學習,促進了其人生觀、價值觀的發(fā)展。(2)教師要利用朋友圈、群通告、群消息等發(fā)布正能量的信息,搶占大學生的零碎時間,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二)優(yōu)化課堂教育模式
政治理論學科,其本身具有抽象的學科特點,學生學習起來相較困難。因此未來加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同時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學習需求,盡量使安排的學習內容能夠貼近學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主要媒介,應該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來滿足新時代下學生的課堂學習需求。(1)加強專業(yè)技術。教師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術技能水平,充分透徹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解讀和傳達,指導學生進行學習。(2)充分利用社交媒體關注實時新聞動態(tài),不斷貼近學生的思想陣地,有效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三、結語
微時代的高校政治理論教學工作,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搶占微時代學生思想教育陣地,強化自身綜合素質,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海燕.微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研究[J].智庫時代,2017(15):176,179.
[2]王雪莉.微時代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對策研究:談微課及其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35):49-50.
[3]何麗萍.微時代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態(tài)的挑戰(zhàn)與對策[J]. 教育評論,2018(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