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秋 李鋒 楊玉榮
[摘 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范圍在進一步縮小,手機的使用群在不斷擴大,其中以大學生群體使用最為廣泛,高職院校的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完成各項任務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學生的學習效率、生活效率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手機的廣泛使用更多地帶來的是高校大學生沉迷手機,從而對大學生的“三觀”都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對高職院校學生手機文化的使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分別從各方面提出相應的措施方案。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大學生;手機文化;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50-02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手機使用現狀
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的生活、學習中,幾乎人人手里都有一部手機。有的學生是為了學習,也有的學生是為了游戲,也有的是為了其他的目的,總之手機的使用在大學生群體中是最為廣泛的。尤其是在近幾年隨著手機游戲的廣泛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使用手機打游戲,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這已經嚴重威脅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高職院校中大學生手機的使用情況,筆者就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研究分析,情況如下:
二、調查研究
(一)調查研究的對象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其中包括男生150人、女生165人,年齡普遍在20~25歲之間。
(二)調查研究的過程
利用課下時間以及班會的時間對在校學生發(fā)放《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表》,不記名式的調查方式,現場回收的形式。
(三)調查研究的方法
調查研究的方法采取數據統(tǒng)計分析法。
(四)調查研究表
(五)調查研究結果
1.年級、性別研究情況
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手機文化調查的年級性別情況進行研究發(fā)現: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大一男生有30人,大一女生有28人;大二男生有49人,大二女生有53人;大三男生有42人,大三女生有67人;大四男生有29人,大四女生有17人,具體情況見上表。
2.大學生依賴情況分析
通過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發(fā)現,有68%的大學生對手機有明顯的依賴狀況,5%的大學生沒有依賴情況,剩余的27%的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狀況一般。在性別上,女生對手機的依賴比較深,男生相對沒有那么深的依賴程度。在年級上,經過調查統(tǒng)計分析顯示,大三的依賴程度高于大二,大二的依賴程度高于大一,從大三到大一,大學生的依賴程度逐漸呈現出加深的趨勢,但是大四的依賴程度相對較淺。
3.動機分析
在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時發(fā)現,在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四類動機進行分類時發(fā)現,有54%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娛樂,只有10%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學習,16%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平時的溝通與交流,剩余的20%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是為了手游。這也表明現在大學生對手機的有效使用程度比較低,且大多集中于娛樂方面。
4.其他結果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手機上網時間、上網費用、流量使用數量來看,大學生普遍依賴手機。但是在大學生的認知里,卻有30%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手機依賴癥,這和我們之前調查的結果是不相符的,但這也從反面證明了大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玩手機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以至于過多依賴手機而沒有發(fā)覺。這說明在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過于依賴。
三、大學生手機使用現狀
手機的存在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逢年過節(jié)都會使用短信進行問候,又因為近幾年微信、支付寶等軟件的出現與普及,更是將人們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同樣,這些手機功能的廣泛應用加快了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容易對學生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選擇使用手機聽音樂、玩游戲或者上網,甚至在進行考試的時候都選擇使用手機,這樣已經對學生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如今,手機在拉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已經在不同程度上變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寄托。
但是隨著手機的廣泛應用,學生的生活過程中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由于手機的簡便性或者學生對手機的過于依賴,這就造成了學生面對面交流能力下降,同學之間隔著手機屏幕交流,缺乏平時的情感溝通,這對整個班集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同時,手機的普遍應用,學生每日接受的信息量都在不斷地增加,這也給不健康的信息內容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傳播途徑,這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活學習造成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
對一些高職院校學生來說,自制力薄弱、意志力差、受新事物的影響也比較大。而隨著4G網絡的逐漸興起,智能手機功能的齊全,學生越來越喜歡使用手機而摒棄原來的生活方式。根據調查問卷表的數據顯示,大學生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總起來會占1/4,也就是說會超過6個小時,這嚴重改變著學生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影響著學校教學秩序與學校學風的形成。尤其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技術與知識的學習都是最重要的,而且這同樣也是最花時間的,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不應將自己的時間更多地浪費在手機上面。
四、教育工作者的意見建議
(一)班主任
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如何減輕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班級內部學生的情況下,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學生的手機依賴癥。首先,要在班級內部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手機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有利有弊,作為一名大學生要逐漸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并且應該努力學習。其次,要和班委一起策劃各種活動,以活動的形式提升學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為學生之后的工作做鋪墊。最后,很多大學生都是因為一些攀比、從眾等的心理過多依賴手機,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在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
此外,要改善教育理念。不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在和同學的交流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要以學生為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同時,要學會傾聽每位學生內心的聲音,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以幫助學生擺脫手機依賴癥,實現學生的全面、自由化、個性發(fā)展。同時,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綜上所述,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注度,這樣就會使學生減少在手機上面的注意力,擺脫手機依賴。
(二)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要怎么樣才能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的次數?減輕學生的手機依賴狀況?
學生玩手機很大部分是出于無聊,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將精力集中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轉變自身教學方式上,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程度。在課堂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不會放下學習去玩手機,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手機的依賴癥。
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到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重要性,要讓學生認識到手機上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代替?zhèn)鹘y(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的。此外,要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能夠使學生的表達、合作、情感等幾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提升與培養(yǎng)。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轉移學生對手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減少玩手機的時間,不斷地減輕甚至于消除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這是一個長期且較為艱巨的過程,不過要相信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最終會有所改變,不僅會改變學生的手機依賴癥,還能夠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技巧,從結果上看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三)管理部門
學校方面針對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對學校的管理部門來說,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文化具有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學校方面應該積極地進行探索。此外,學校必須承認手機對促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學校也必須接受手機文化對校園文化帶來的強大沖擊。相對地,學校也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利用手機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來減輕學生對手機過于依賴的問題,努力做好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追求精神文化,從而減輕學生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同時,作為管理部門,我們也應該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比如上課時會派相應的工作人員檢查學生課堂的手機使用情況,針對學生過度依賴手機進行一定程度的矯正,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與信念。
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積極開展各種學生團體活動,手機廣泛普及,學生的各種社交能力都處在不斷的下降狀態(tài),隔著屏幕的交往會阻礙學生在情感上的表達,開展團體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感情,增進團體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當然,社團活動集體活動的設置不應該只是為了避免學生減輕手機依賴癥,更應該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主,活動的設置更應該以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為主,要注意配合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課外拓展時間。所以說,學校的管理部門更應該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的活動,幫助學生減輕對手機的依賴。
參考文獻:
[1]王佩,李菁,羅潔.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學生手機依賴現狀的調查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125-126.
[2]門文博.高職院校學生手機依賴的心理因素分析[J].科技風,2016(19):30.
[3]董曉雅.關于解決大學生上課玩手機問題的思考:從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視角來看[J].科技視界,2016(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