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留學生與父母的溝通方式除了電話外,一般就是QQ、微信、微博。由于距離遠、聯(lián)系不便,加上留學生家庭一般比較殷實,他們成為許多犯罪分子詐騙的目標。年關將近,時值詐騙案件多發(fā)期,提醒家有留學生的家長,在網絡上,眼見不一定是事實,當孩子在視頻中提出匯款等要求,應通過多種手段證實,最起碼應該通過電話與孩子核實后再匯錢。
典型案例分析
稱教授借錢應急
2014年8月25日上午,范某的QQ突然收到遠在英國留學的“兒子”的消息。“兒子”稱,自己的“手機掉在洗衣機里壞掉了,現(xiàn)在只能用QQ與母親聯(lián)系?!皟鹤印苯辜钡貙Ψ赌痴f:“媽媽,我的教授前兩天因急事回國,臨行前在英國給了我3萬元英鎊,要我去銀行里面兌換成人民幣并匯給他,但是當地銀行系統(tǒng)在升級,沒有辦法給我的教授匯款。我的手機壞掉了,你能不能先幫我聯(lián)系一下林教授,并且給他匯款?!?/p>
“兒子”同時傳來了一個名為林子皓的131開頭的手機號碼,并反復稱,林教授與自己的關系非同尋常等等,要求母親務必照辦。范某立即撥打了這個電話,撥通了所謂的“林教授”?!傲纸淌凇苯辜钡胤Q自己現(xiàn)在云南,家人得了重病急需25萬元動手術,反復強調自己在老家云南無法兌換英鎊,只有拜托學生張某幫忙等等。范某因兒子的反復關照,加之認為3萬英鎊已到了兒子手里,二話不說當即通過建行匯了25萬現(xiàn)金至林教授賬戶。
當天中午12時許,“兒子”又通過QQ發(fā)來信息稱,“林教授”又委托朋友給了自己1萬英鎊,要求母親繼續(xù)按匯率換成人民幣匯給林教授,此時范某才有了疑心,立即至朝陽派出所報警,可為時已晚。
民警點評:像這樣受騙的情況并不是個案,而且可以說這是騙子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兌換外幣。騙子利用網絡聊天工具、手機短信等間接通訊工具以各種名目和理由騙取市民信任并匯款轉賬的情況比比皆是。警方提醒,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謹慎對待,及時確認對方的身份,萬不可輕信騙子的詭計,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稱遇意外需救命錢
2017年9月12日,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接到報警,報警人王先生稱其侄女在加拿大念書,當日中午其侄女的QQ號被人盜用,對方獲取了侄女母親的信任,而自己作為叔叔被騙走了5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王先生有個正在加拿大讀大學的侄女小雅,9月12日下午3點,“小雅”與母親聊QQ,一開始是視頻聊天,之后說麥克風不好用,要用文字輸入。聊天中,“小雅”說朋友吳昊家人做手術急需住院費,吳昊跟自己借3萬加元應急,可是“小雅”那里的匯款出了問題,想讓家里幫忙?!靶⊙拧边€說自己的手機剛剛摔壞了,朋友吳昊的手機號碼是1316014xxxx,讓母親與吳昊聯(lián)系。母親相信了這件事情,但是身邊沒有這么多錢,就讓吳昊聯(lián)系小雅的叔叔,也就是報警人王先生。
隨后小雅的母親還特意打電話給王先生。幾分鐘后,王先生就接到了吳昊的電話。王先生看自己嫂子說的內容跟吳昊一樣,還特意打電話叮囑,應該沒問題了,就通過網銀向吳昊提供的賬戶里匯去了5萬元人民幣。到了下午3點40分,吳昊又打電話給王先生說住院費還差2萬,要他繼續(xù)打到之前的賬戶里,王先生一聽,感覺不對勁,猶豫了好久,終于到派出所報案。
民警點評:詐騙分子一般會“潛伏”在各大論壇,通過木馬程序盜取留學生的QQ號碼,然后再與留學生的朋友、家人進行文字聊天,或配合事先錄制好的被害人視頻以取得信任,然后再以孩子自身或者孩子的同學、朋友出事急需錢來騙取錢財,此類詐騙手段近年來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雖然警方及媒體進行了大量防范詐騙的宣傳,但依舊有大量的市民出于心疼孩子的焦急心理而上當受騙。因此,警方提醒家長們,無論發(fā)生什么事,家長一定要和孩子電話確認。如果遇到電話打不通的情況,也要想辦法聯(lián)系其周圍的同學朋友,或事前與家人約定一個暗號或暗語,當對方在網絡上使用視頻或語音時,可指定對方做某個動作或說某句話。
討五花八門的學費
謝先生在北京念大學的女兒因為表現(xiàn)優(yōu)秀,爭取到了一個到臺灣深造的名額。9月11日上午,謝先生夫妻倆高高興興地把女兒送上了赴臺灣的飛機。晚上,夫妻倆收到了女兒的QQ信息,說手機被偷了,無法與其電話聯(lián)系,并且自己的QQ號也被盜了,讓父母們重新加一個QQ號碼。
謝先生夫妻看聊天的口氣和自己的女兒非常相似,沒有多想主動加上了新的QQ號碼。之后聊著聊著,“女兒”突然說自己想要參加新校區(qū)里面的一個培訓班,這個培訓班機會難得,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謝先生夫妻一聽女兒想要參加培訓班提升自己的能力,自然是開心得不得了,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接著“女兒”便給父母發(fā)來了一個培訓班負責人許老師的電話,讓父母和許老師詳談。謝先生趕緊打電話過去,許老師與其應付了兩句,便提出了10萬元的學費問題。謝先生一聽先是嚇了一跳,自己雖說是經商的,但是一下子哪里拿的出這么多流動資金?但是女兒又是自己的心頭寶,再加上她苦苦哀求,哪里舍得拒絕女兒?于是謝先生便繼續(xù)打電話和許老師溝通,最終對方答應謝先生先交兩萬元的培訓費。
謝先生這才長舒一口氣,把錢匯到了對方的銀行卡上。這時謝先生順便打了一個電話給北京的學校,但是學校說根本沒有這個培訓,謝先生一下子愣了,但是馬上回過神來,知道自己是遇上騙子了,匆忙跑到銀行里,發(fā)現(xiàn)錢還沒被轉走,于是通過警方和銀行,趕緊把對方的銀行卡辦理了臨時凍結。
法官點評:2017年常熟各基層法院受理類似案件平均在10件左右,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愛子心切的弱點,實施詐騙。如果孩子在網絡上、短信中提出要錢,一定要通過電話等方式多方求證后再判斷。匯錢盡量使用固定賬戶,如果孩子給出新的賬戶,就要多留心了。對此,一些海外的留學生網站也提示留學生家長警惕以“實習保證金”“語言培訓班”等名義的微信詐騙,因為絕大多數海外正規(guī)企業(yè)不會收取實習保證金等費用。
留學生家長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不法分子進行詐騙的目的只有一個—— 財物,所以,只要是涉及到財物的問題,不管對方有什么理由,家長們都要想辦法進行核實。
家長們首先心態(tài)要保持平靜,切忌慌亂中作出決斷。立即撥通子女電話,一問便見分曉。如果詐騙信息中提到“手機沒錢了”,這是騙子設的陷阱,當事人可先給子女的手機繳費,再聯(lián)系,立馬真相大白。
有的騙子甚至會注意到時差的問題,會在美國的夜間時間,孩子電話根本打不通的情況下對留學生的家長行騙。因此建議學生務必將同宿舍的朋友或者同行朋友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家長,定期給家里報平安。
為了預防詐騙,家長和學生可以提前約定好暗語,只在關鍵時用,聊天記錄中絕不外泄,這樣就能保證家人準確鑒別學生的身份。
如何防范社交平臺賬號被盜
賬戶和密碼盡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碼,增加密碼的復雜度,不要直接用生日、電話號碼、證件號碼等有關個人信息的數字作為密碼。
密碼盡量由大小寫字母、數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組成,適當增加密碼的長度并經常更換。
不同用途的網絡應用,應該設置不同的用戶名和密碼。
在網吧使用電腦前重啟機器,警惕輸入賬號密碼時被人偷看;為防賬號被偵聽,可先輸入部分賬號名、部分密碼、然后再輸入剩下的賬號名、密碼。
涉及網絡交易時,要注意通過電話與交易對象本人確認。
大使館提醒留學生防范電信詐騙
1月5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發(fā)布消息,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防范電信詐騙。
近期,假冒中國駐澳使領館名義進行的電信詐騙案件連續(xù)發(fā)生,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使一些中國公民上當受騙,蒙受經濟損失。駐澳使領館已多次發(fā)布領事提示:我駐外外交機構不會通過電話提醒屬于個人意愿的辦證服務需要辦理,尤其不會電話要求個人提供銀行賬戶或轉賬服務等,更不會談及涉及刑事案件調查、凍結銀行信息等內容。
在這類電信詐騙中,不法分子往往掌握公民個人信息,欺騙性很強,因此,公民應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謹防個人信息泄露,以免上當,造成損失,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謹防釣魚網站。網購時要仔細查驗登錄的網址,不要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件,要慎重填寫銀行賬戶和密碼,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妥善管理機票、快遞單等單據。機票、快遞單等上有個人信息,應妥善保管和處置,以防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身份證復印件上要寫明用途。銀行、學校等很多機構需要留存申請人的身份證件復印件,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區(qū)域寫明用途和日期,復印完成后要清除復印機緩存。
不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中透露個人信息。使用微博、微信、貼吧、論壇、臉書、Instagram等社交網絡時,要盡量避免說出或者標注自己姓名、地址、電話等真實身份信息。
免費WiFi易泄露隱私。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連接公共場所WiFi(無線網絡)易導致用戶名和密碼被盜,為了個人信息安全,最好把WiFi連接設置為手動。
如果個人信息不慎泄露,可向“公民身份和網絡支持服務”(National Identity and Cyber Support Service - IDCARE)尋求幫助。若接到詐騙電話,可向“澳大利亞網絡犯罪在線舉報網”(Australian Cybercrime Online Reporting Network - ACORN)舉報,同時可參考中國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http://www. cyberpolice.cn/wfjb),了解相關詐騙案例及預防詐騙信息。如不幸上當受騙,應及時向當地警方報警,并委托國內親友就近向中國公安機關報案。
鏈接:留學生需常與家人聯(lián)絡 避免電信詐騙陷阱
近期,全球多個國家發(fā)生留學生莫名其妙與家人失聯(lián),導致隨后家人遭到敲詐勒索的消息。西班牙時間1月12日,駐西教育組在微信公眾號發(fā)文,提醒各位在西留學生需常與家人聯(lián)系。文中表示,近期在其他國家發(fā)生了針對中國留學生的電信網絡詐騙案,犯罪團伙利用網絡技術冒充領事館等政府部門,給中國學生打電話,以涉及重達刑事案件作為理由,誘導學生與外界停止聯(lián)系,隨后,犯罪團伙致電留學生家屬,以綁架留學生為威脅,向家屬進行敲詐,已有部分學生家屬因此而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
隨后,教育組文中表示,請在西班牙的中國留學人員提高防范詐騙意識,保持與親朋的親密聯(lián)系,讓親人掌握自己的行蹤。如遇詐騙,應及時向西班牙警方報警,同時可向中國公安機關報警等。
此外,除了因被騙與外界切斷聯(lián)系之外,還有部分留學生原本就很少與家人聯(lián)系,這也為不法分子和有心人提供了作案機會,身在國內的家屬由于對留學生的行蹤和生活不夠了解,更加容易陷入精心編織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