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冒充“公檢法”的詐騙
凡是聲稱自己是公檢法司的、正在偵辦一起案件涉及某某人的,基本可以肯定都是騙子。公檢法司機關(guān)在偵辦案件時,絕對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短信事先通知涉案信息,這根本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如果接到短信,要求撥打某個電話以便證實涉及某個案件,千萬不要回撥電話。撥打電話后,很可能會陷入對方精心設計好的圈套。對于此類電話或者短信,只要置之不理即可。接到要求匯款的短信,要及時與親友或民警聯(lián)系,即時說明情況,認真征求意見。如果遭遇電信詐騙,請在第一時間與公安機關(guān)取得聯(lián)系。
提高防范意識
能夠避免上當受騙,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他們知道了騙術(shù)的核心本質(zhì),就是要騙取財物。所謂的提高防范心理,其實就是提高對于財物的保護意識,不管是銀行還是商家發(fā)來的短信,都要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商家的促銷是否為真?兌換積分是否是官方發(fā)來的信息?多想想、多問問,多打幾個電話多方核實一下,就能避免上當受騙。不管是什么樣的詐騙手段,最終目的就是騙錢。而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守住銀行卡里的錢最重要的就是守住驗證碼。不管是消費還是轉(zhuǎn)賬,沒有手機驗證碼,騙子都不能進行操作,甚至銀行都在提醒,工作人員不會索要驗證碼。所以對于交出驗證碼這件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守住驗證碼,就是守住了最后的安全底線。對于警方發(fā)布的詐騙案例,不僅要自己知道,最好也要向家人進行宣傳。警方發(fā)現(xiàn),很多人自身的安全意識很高,但是家人尤其是家中老人的防范意識卻很差。只做到一人無憂并不算真正的安全,生活中應該多關(guān)心身邊人,隨時隨地傳播防騙知識。只有全社會的防騙意識提高了,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騙子賴以生存的土壤。
做好財產(chǎn)保護措施
手機盡量要設置開機密碼,以防手機被盜后,財產(chǎn)受到不必要的損失;市民遇到財物被盜后,應立即向警方報案。支付界面設定密碼時不能過于簡單,當手機丟失或賬號被盜時,要立即在啟動凍結(jié)賬號的功能,可以防止賬號信息泄露、資金損失。在第三方賬戶及所綁定銀行卡內(nèi),不要存放太多的余額;不要將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存在手機里。
遇到陌生來電需通過正規(guī)渠道進行核實
接到任何“退款”電話都不要輕信,應立即掛斷電話,然后通過網(wǎng)店客服或者網(wǎng)購平臺客服自行咨詢核實。同時,網(wǎng)購退款并不需要向?qū)Ψ睫D(zhuǎn)賬,也不用申請網(wǎng)上貸款,只要對方有這兩個要求,基本可以判定是騙子。二維碼很容易制作,凡涉及錢財時,不要輕易掃描對方發(fā)來的二維碼,也不要隨意點開陌生人發(fā)來的鏈接,更不能將銀行卡賬號、密碼和驗證碼告訴陌生人。
立即向公安機關(guān)報案
近年來,電信詐騙手段可謂是不斷更新,套路多多,十分不易識別。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電信詐騙最后都要談到“錢”字上來,因此,防范電信詐騙,只要牢牢把握住這一點,提高警惕心理,就能讓詐騙遠離自己,無論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只要守住防范詐騙的安全底線,便可以讓犯罪分子無計可施。犯罪分子為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經(jīng)常會在作案過程中使用某種任意顯號軟件,將來電顯示的號碼變成某些特殊號碼,比如“110”“10086”等,甚至是親屬或朋友的號碼,如遇到此類情況受害人只要回撥該號碼,犯罪分子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如果實在無法辨別,請及時撥打相關(guān)單位或派出所值班電話進行電話咨詢或報警,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