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懷舊的好時候。
大兒童小兒童大家都在爭著過“六一”兒童節(jié),甚至有人結婚也選在這一天,穿著印有紅領巾和“三道杠”的文化衫在民政局門口排隊。從此以后結婚紀念日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過了。
更年輕的時候十分不屑于懷舊,因為“當你開始懷舊就說明你已經老了”。但不知道從哪天起,說話的時候開始用“我那個時候”作為開頭。
在回憶里,日子總是閃著細碎的光芒,那些好的壞的,快樂的悲傷的,都有柔和的輪廓。當耳邊響起熟悉的旋律,當眼前出現(xiàn)熟悉的畫面,當手里觸到熟悉的物件,往事會在瞬間紛至沓來,你會在心里道一聲:你好,舊時光。
最詩意的懷舊當屬木心先生的《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一旦加上回憶濾鏡,所有的從前都是好時光。和老友相聚,話題總會回到過去,因為過去的故事都是彼此回憶的交織和情感的聯(lián)結。
有人說,懷舊是因為對過去有遺憾,對現(xiàn)實有不滿,對未來有恐慌。細想一下,我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在懷舊?
是過去不可追的美好歲月?是無奈又無解的現(xiàn)實困境?還是似乎不可控的未來?
有人給出這樣的解釋:在一個物質膨脹和精神瓦解的時代,懷舊就是一種記憶療法,它要借助“從前烏托邦”的有限時空,修理被現(xiàn)實灼傷的普遍心靈。一件過時的破舊器物,成為一個微小的價值核心,突然間變得光芒四射起來,照亮了在焦慮中輾轉反側的蕓蕓眾生。
把個體放在時代大環(huán)境中去觀察是一個角度,回到個體本身則是另一個角度。
如果仔細回想我們懷舊時出現(xiàn)在腦子里的畫面,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在懷舊時,通常是在懷念自己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這意味著,懷舊通常和我們與重要他人的關系有關,而個體往往在各種社會聯(lián)系中獲得歸屬感,找到個人存在的意義,通過這些關系獲得自我認知和自我肯定。
當現(xiàn)在的生活讓我們感到恐懼、不滿、焦慮和不確定時,我們會希望回到那個(至少在現(xiàn)在看來是)確定而美好的過去。
有心理學家在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后提出,懷舊有一些補償性的作用,能夠使我們平靜和鎮(zhèn)定下來,減少孤獨、無聊與焦慮。它讓人們對陌生人更加慷慨,對外人更加容忍。當夫妻們擁有共同的懷舊記憶,他們會感覺更親密快樂。
大多數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積極的東西。我們在懷舊時,即便懷念起一些挫折、悲傷,也會懷有一種“我克服了它們”的積極的情感。這就使得懷舊,成為我們認可自己的付出與成長的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
所以,懷舊幫助人們賦予人生經歷以意義,這通常也有助于人們避免陷入存在主義危機,讓生活顯得更加有意義。
毫無疑問,懷舊是對于過去的一種重構與思念,包括對已經發(fā)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容器中,得以豐富。
《詩經》中這樣描述懷舊的場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痹改阍谶^去的碎影里,捕捉到現(xiàn)世的美好,在經歷了生活的考驗之后,依然熱愛著,憧憬著,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