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悅
初冬返鄉(xiāng),到一個老同學家里聊天,他正忙著在自家的荔枝園里修剪枝葉。當我看到他把一些如手腕一樣粗大的枝條剪掉一大截時,甚是不解:這樣的枝條少說也要2~3年才能長成,剪掉豈不可惜!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便說:“剪掉的大都是孤枝,而明年開春時,就會在剪口附近長出更多的枝條,一枝變成幾枝,日后會結出更多的果實,何樂而不為!”聽罷他的話,讓我對取舍一詞,有了更深切的領悟。老同學舍得舍棄一些近期的收益,目的是為了未來獲取更大的收成,他的取舍觀很值得我們借鑒。
從字面上看,取舍就是取與舍的組合,詞義簡單明了,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取舍自如、取舍得法,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人生智慧。古語云“取舍之間,必有得失”,這就充分說明了取與舍抉擇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只有恰到好處地把握好取舍的“度”,才能修成正果,成就輝煌的事業(yè)和人生。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不擇手段、不“舍”而獲的“取”,乃空手套白狼也,不但不會長久,而且容易走上犯罪的泥潭;而那些無根據、無原則、無底線的“舍”,舍了也是白舍,甚至招致失敗。當然,對那些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舍”,或為達到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有意為之的“舍”,則要另當別論。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取是本事,舍是學問,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p>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取舍會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如何理解和判斷,“舍得金彈子,才能打到巧鴛鴦”,卻是無可厚非的事實。竊以為,取舍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取”是果,“舍”是因,“舍”是為“取”服務的,也就是要通過恰如其分的“舍”,獲得更多的“取”?!吧帷弊匀话ㄅ徒疱X的付出,等等。如學習和工作,就要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績和進步;如投資,就要付出金錢,才能以錢生錢,獲取更大收益。不過,取舍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努力了,投入了,未必就能成正比并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至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可采取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既然取舍有得失,就不能僅僅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應從長計議;取舍時可按兩利相比取其重、兩弊相比取其輕的思路進行;境界要高一些,可以從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角度取舍,就能避免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無休止的雞毛蒜皮之事中,患得患失,最終一事無成。
誠然,取與舍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取”費力,“舍”亦難,但關鍵在于泰然處之。當我們選擇成長,就要適度舍棄玩樂;當我們選擇成熟,就要適度舍棄單純;當我們選擇拼搏,就要適度舍棄溫馨;當我們選擇成功,就要適度舍棄安逸。在取舍之間,只有懷揣一顆平常之心,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和修養(yǎng),做到“有能者善取,通悟者懂舍”,就能做出明智而正確的選擇,達到“舍”而“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