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翼
摘 要:民商法是國內的一項基本法,涉及到日常生活和民生,是一項和社會生活密切的法律制度,連帶責任屬于民商法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制度,它的存在形式,有著社會必然性,符合規(guī)范社會民間糾紛的因素,在對法律責任人進行法律規(guī)范,對法律角度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方面做出了規(guī)范作用。下文將從民商法連帶責任特點和類型入手,對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對策
引言
盡管連帶責任制度是我國現(xiàn)代民商法體系中的一項核心制度,但是民商法中對連帶責任并沒有明確的闡述和說明,學術界對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研究也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系統(tǒng)、深入、全面的研究和探析。為了充分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發(fā)揮連帶責任制度的積極作用,解決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問題應對策略,對于健全現(xiàn)代民商法連帶責任制度而言,其意義深遠而重大。
1民商法連帶責任概述
在商法和民法中提到了連帶責任,主要是指特定事件中的當事人數(shù)量是多個,依據(jù)特定的當事人約定以及相應的法律條文,如果相應的債務屬于共同的債務,而且需要責任人全部或者部分承擔,兩方面涉及內部債務關聯(lián),這種情況下的責任屬于民事責任。當責任人超過一個時,涉事的每一個責任人,都背負著清償債務的責任,即在各責任人之間存在著連帶關系時,對于債務責任的一種分攤。
在中國,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特點如下:第一,連帶責任是說所有債務人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共同承擔責任針對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務人而言;第二,在有很多債務人的時候,這些債務人當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承擔全部債務,債務之間的關系是連帶關系;第三,在民事責任中,連帶責任必須擁有法律的嚴格界定,保障債權人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第四,債務人中只要有人償還了債務,債權人就沒有權利繼續(xù)索要賠償。根據(jù)民商法連帶責任類型,可將其分為:第一,共同責任下的連帶責任;第二,委托代理中的連帶責任;第三,由承擔保證所產生的連帶責任;第四,共同侵權下產生的連帶責任。
2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2.1民商法連帶責任中缺乏與實體法的關聯(lián)性
民商法與實體法是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在民商法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將民商實體法中所包涵法律價值考慮在內,如果僅僅單獨的運行民商法的法律程序,那么民商法的實施也只能流于表面,起不到實際的法律效果。因此,如果在民商法使用過程中,實體法的規(guī)則與程序法中的規(guī)則產生矛盾時,應當首先確保實體法的實施。而我國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五條的規(guī)定之中改變了實體法中關于共同侵權行為連帶責任的規(guī)則,用來適應程序法中關于必要訴訟規(guī)則的需要,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
2.2訴訟主體關系不明晰
民商法中對連帶責任制度有著這樣的規(guī)定:當原告只訴訟一人,那么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行為人并不需要繼續(xù)承擔責任,也不需要接受法律裁決;當原告對所有行為人提起訴訟,那么負有連帶責任的所有人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必須全部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訴訟主體較多,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原告僅僅對一部分行為人提起訴訟,那么其他訴訟主體是否也要接受法律制裁,是否繼續(xù)承擔連帶責任,這些都是現(xiàn)代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3在選擇權的使用上缺乏合理性
從當前法律關于侵權案件的處理情況來看,法院在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基礎上,一般會建議原告將所有的侵權人進行起訴。但這僅僅屬于原告自身的自主權利,法院不能強制執(zhí)行或代替原告行使。而在民商法中也對侵權人的相關權利進行了具體說明,一是基于民事訴訟的訴訟權利,二是給予實體法產生的民事實體的權利。原告若要對部分債權人進行起訴時,則可以根據(jù)民事連帶責任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或利益。但如果將共同侵權人的行為放到連帶責任的執(zhí)行權利中實施時,必然會導致訴訟過程出現(xiàn)解決方案矛盾的問題,對連帶責任的使用和區(qū)分也會出現(xiàn)缺乏法律嚴謹性的問題。
3民商法連帶責任對策
3.1密切關聯(lián)民商法和程序法
訴訟過程中,需要對連帶責任權利進行細分和完善,明確連帶責任。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將程序法中的權益保障納入其中,作為連帶責任確定的基礎指標之一,明確所有連帶責任人的合法權益和原告的訴訟權,切實保障各主體合法權益。同時,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規(guī)范,對負有連帶責任的行為人要分門別類,分別提出訴訟方式、填制訴訟內容,并做出特殊標記。密切關聯(lián)民商法和程序法,突出所有工作環(huán)節(jié)的專業(yè)、技術性,提出有針對性的連帶責任方案,從而確保連帶責任明確劃分、準確定位。此外訴訟程序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將訴訟效益與平衡訴訟工作作為訴訟程序設計的根本原則;第二,在設置程序法和相關規(guī)則時,注重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來維護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并將實體法的相關規(guī)定作為考慮因素。
3.2明確訴訟主體關系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持續(xù)增長,社會快速發(fā)展,國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策制度、法律法規(guī)體系發(fā)生較大變化,民商法作為我國法律主體,訴訟主體關系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明確訴訟主體關系,是現(xiàn)代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改進和完善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民商法訴訟主體關系不明晰、協(xié)調性有待提升,各訴訟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夠緊密,依然需要法院的宏觀調控。因此,法院可以以定性案件的方式來確定訴訟主體,要求訴訟主體履行職責、權利和義務?,F(xiàn)代民商法連帶責任機制建立過程中,需要準確劃分訴訟主體,明確各訴訟主體具體職責、權利和義務,從而防止連帶責任不明確、訴訟關系混亂等問題的產生。
3.3確保對選擇權的重視
法規(guī)的公正性,正是體現(xiàn)在維護原告實體權利的基本原則,為確保整個訴訟過程當中,原告的權利能夠得到保障,被告方或共同被告方如不存在侵權行為,能夠維護自身的利益,我國應當盡早將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納入相應的必要共同訴訟當中,而不應當將其歸入到固有的必要共同訴訟類別當中。由于連帶債務當中,只要存在責任的其中一人在場,便可以判定對債務人就所有的到期債權請求權進行賠付,因此,原告可以選定連帶債務人當中的任何一個,并要求對方對所有連帶債款進行償還。并且在某一債務人提出獨立處理申請時,也應當認同連帶債務人之一獨立存在、部分行使的請求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是一項實用性極廣的重要的制度,主要是為了補償救濟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受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目前,我國法律進一步規(guī)范了連帶責任的施行范圍,規(guī)范了民商法的相關內容,但是,連帶責任存在著種種弊端和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善,損害了連帶責任人的利益,缺乏公平性,這就需要法律制度不斷走向完善,民商法中連帶責任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最大限度的保護人民的利益,保證國家人們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李瑜.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25(05):56-58.
[2]華玥.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6(03):224.
[3]吳承艷.關于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6(26):130-131.
[4]呂馨妍.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OL].現(xiàn)代交際.
[5]鄒琎.關于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6(34):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