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生活實踐中,人們對數(shù)字也有了諸多禁忌習(xí)俗,因為人們認(rèn)為數(shù)字也有吉祥與兇險之別。吉祥的數(shù)字一般是雙數(shù),常說好事成雙。過去商人遠(yuǎn)行,一般選在逢“八”的日子出門,正依的是“要得發(fā),不離八”的吉言。忌諱的數(shù)字是因為人們認(rèn)為它對人有危險,不是孤獨、離散,就是臨終死亡,都是大不吉利的。從“一”到“一百”,就有好多數(shù)字需要避忌。
從“一”就開始忌諱?!耙弧笔莻€單數(shù),如果給結(jié)婚、慶壽的人家送禮,就忌諱送單數(shù),結(jié)婚人家給晚輩的見面禮也忌諱單數(shù),這寄托了“好事成雙”的希望。
“二”雖然是雙數(shù),但在有些場合也忌諱。如給病人和喪家送禮,就忌諱送雙數(shù)。滿族、朝鮮族、漢族忌雙日出殯。因為誰都不希望壞事成雙。
忌“三”是因為與“散”諧音。揚州人做壽,就忌諱這個數(shù)。所謂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指年齡的“三十”和“四十”。一層意思是,“三十”和“四十”年歲不大,不應(yīng)該做壽;另一層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諧音,不吉利??墒桥帜茏觥叭?,男也能做“四十”,這是為了破“散”和“死”。在舊時婦女沒有地位,就怕“散”,做了“三”就不再怕“散”了。男子做了“四”,就破了“死”。
忌“四”,因“四”和“死”諧音,所以東北有的地方忌四。故凡數(shù)字“四”都在忌諱之列。
忌“五”,中國古時忌農(nóng)歷五月五日生人,五日忌曬席墊,忌蓋屋,認(rèn)為不吉利。
忌“七”,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這是指婦女出門和歸寧不能選在逢七和八的日子。揚州俗語:“逢七不順?!币驗樵诜饨ㄉ鐣D女有“七出之條”,犯了七條,男人就要休妻。忌八是因為八是“分”字之頭,怕分離。
忌“九”,杭州嘉湖一帶在立夏日要用秤稱量體重,稱后報數(shù)字不可報“九”。逢九就報作“十”,說是圖個吉利。畬族某些集居地禁寫九字。神話傳說畬族祖先為神犬,犬和九形近,所以忌“九”。
又如,對月份的禁忌是農(nóng)歷正、二、五、七、八、九月。浙江一帶過去在正、九月不遷屋,二、八月不造灶。以前,在漢族和某些民族地區(qū),五、七、九月忌結(jié)婚,認(rèn)為不吉利。
忌“十八”,畬族地區(qū)男女忌十八歲結(jié)婚,認(rèn)為此時成婚,將受“十八難”。
忌“二十”,江浙人讀“二十”到“二十九”數(shù)時,讀為“廿一”、“廿二”直到“廿九”。據(jù)說春秋戰(zhàn)國時,吳王有個女兒名叫“爾釋”,被魚骨梗死?!盃栣尅迸c“二十”音近似,吳王一聽人說“二十”想念起“爾釋”來就哭。后來人們?yōu)榱吮苤M“爾釋”,就把“二十”讀為“廿”。
忌“三十六”,湖北長陽一帶,人們說三十六是個“大節(jié)巴”(危險的關(guān)頭)。因此,忌輪到三十六。在人家送禮記賬時,寫到三十五人時,就把三十六空著,繼續(xù)寫三十七。忌三十六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當(dāng)年東吳的周瑜死于三十六歲。
忌“四十五”,據(jù)《汴梁瑣記》說,“汴地民間流傳,老包(包拯)奉命陳州放糧,中途遇盜,喬裝王八,逃出險地,幸免于難。其時正值四十五歲。民間認(rèn)定四十五這一歲,必屬厄運,因而忌言四十五歲,多改稱四十四或四十六以避之?!?/p>
忌“七十三”、“八十四”,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睋?jù)說,孔子卒年七十三歲,孟子卒年八十四歲,因之多以此數(shù)為大忌,如能過七十三,像闖過了一道難關(guān),之后便可活到八十四歲了。同樣至八十四歲又是一關(guān),亦以此法而避之,期望能長壽百歲。
忌“八十一”,浙江湖州,凡年老壽終,恰遇八十一歲,恰遇九九八十一,財數(shù)算盡,后代有窮敗之意。故用算盤一具,拆散,俟死者將氣絕時,隔窗灑出,就算破法。
摘自 《中國民俗文化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