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紅腰朱雀
學名:Carpodacus grandis
英文名:Blyths Rosefinch
喜山紅腰朱雀是燕雀科朱雀屬的鳥類,又名喜山朱雀、喜馬拉雅朱雀、布萊氏朱雀。分布于阿富汗北部至喜馬拉雅山西部。有時也作為紅腰朱雀的亞種。主要羽色紅色,次要羽色褐色,這是鳥類學者給出的關于喜山紅腰朱雀名錄定義。
“烏魯恰提”系柯爾克孜語,意為“雄偉的山峽出口”。縱觀此群山集結的地理區(qū)位勾勒圖,很顯然這里就是亞洲群山的母體。
從衛(wèi)星云圖上很清楚地看到這一區(qū)域就是昆侖山和天山的交匯之處,當然也可以從意向的思維空間中去大膽想象一下,換個角度就可以形象地看作天人合一、 男女圣愛之偉大造物酮體。因此,鳥瞰這片類似于胎盤的山結,我愿稱它為“群山之母”。
在2015年大地回春之際,也正是全球華人喜慶春節(jié)、 女婿上門拜見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大年初二,喜山紅腰朱雀與新疆愛鳥人士陳麗在這個古道秘境之處不期而遇了,近距離地來了個百年來喜山紅腰朱雀這種鳥與人類在中國大地上唯一的一次照面。這是一次心與緣的相約,是一次靈與魂的溝通,萬物有魂,心誠則靈。天公作美,連通了鳥和愛鳥人隔天隔山隔水的天籟絕境,成全了一次有心人必成正果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鳥與人的因果塵緣。
有了這一來之不易的見證,喜山紅腰朱雀從此就有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家園,不過它本來就應該在那里。就像人口普查,不查又有誰知道你的存在呢?喜山紅腰朱雀有了名有了姓,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有了它自己的“宅基地”。這一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超越了愛鳥人士推崇的“創(chuàng)紀錄”拍攝理念,也超越了喜山紅腰朱雀自身入冊“中國鳥類新紀錄”的現(xiàn)實意義。是認知、認可和價值體現(xiàn)的開始。
由于是在中國首次發(fā)現(xiàn),顯然對于它的生存習性和種群發(fā)展知之甚少,一切都在陌生中求索。
由于對喜山紅腰朱雀知識的匱乏,要做到看到、拍到和理清楚此物種的由來,這顯然要走太多的基礎路程。且不說觀鳥人陳麗等人付出了多少艱辛,因為他們有愛、有鐘情于鳥類的熱情。因此,那些風餐露宿、臥雪踏冰、刀石破皮、荊棘瀝血在他們心中已忽略不計,那我也就不必多言了。然而,要想了解喜山紅腰朱雀,我不得不從喜山紅腰朱雀生存的區(qū)域環(huán)境說起。
喜山紅腰朱雀的“宅基地”就在卓尤勒汗蘇河、薩瓦亞爾頓河和克孜勒蘇河交匯處的烏魯恰提,這里海拔 2600米。烏魯恰提位于中國新疆烏恰縣城西北部,東西長約61公里,南北寬約52公里,西北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
大自然的通靈秘境
烏魯恰提沉浮在天山、昆侖山山脈和帕米爾高原上交匯的地方,是方圓百十公里群山中的一葉綠洲,就像藏在王母錦衣袖筒中的金絲玉縷手絹,喜山紅腰朱雀就是絹帕上飛來飛去的小精靈。
兩山并列,各有千秋。東西走向呈駝色天山山脈把準噶爾、塔里木兩大盆地分開,是亞洲群山群峰扎堆之地,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西起帕米爾高原呈黛色的昆侖山山脈,向西南伸開,山山粘連平均海拔都在5500米以上。站在這里,眺望昆侖與天山唯余莽莽,體驗地球極地之風物,感受萬山天崩地裂之造山運動,覺悟于天地人和之萬物恩怨情仇,覺醒于順應大自然之物語禪道。自然而然烏魯恰提便是天地山水陰陽交合之地, 是大自然最圣潔的通靈秘境。
當你站在烏魯恰提這塊隱秘于世的天山山脈、昆侖山山脈、帕米爾高原交匯的任何一個點上,一腳踏兩山的雄風自然而來??俗卫仗K河(紅水河)環(huán)繞東流,正是這兩座雄偉山脈的分水界線。喜山紅腰朱雀就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一小片綠洲上。
我不止一次來過這里,親身體驗和感受此山的雋秀、雄偉、奇特、險峻、原始、純真、聚合, 這個萬山之結根基所在,這里隨處可見億萬年形成的海底貝殼化石、魚類化石,讓你進一步理解世界萬物之輪回及乾坤大挪移不是玄幻而是真實自然規(guī)律之所在。
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天更藍、水更清、小鳥更自由。
由兩山?jīng)_擊形成的堰塞臺地,再經(jīng)過高山草甸過濾的雪融水澆灌,這片夾在地穴扇地上的黃土層,長出了荊棘類原始林帶。像蒿類和鹽木、多刺墊狀植物 (如多刺紫云英)、棱狐茅、針茅很少, 主要有高山寒漠植物:柳、楊、樺、沙棘、薔薇等組成的灌叢。這些高原寒區(qū)植物給喜山紅腰朱雀提供了衣食住行,也為喜山紅腰朱雀的族群繁衍提供了特有的條件。
據(jù)陳麗介紹,喜山紅腰朱雀混雜在其他鳥類中生活,這說明它有群居的習性,特別是覓食的時候,由于自身種群稀少,很難在光天化日之下保障自身的安全,這種尋求團結協(xié)作的生存方式是它們適應自然被迫進化的結果。夏季棲于海拔2720~4900米的檜樹林、落葉林及高山草甸,冬季下至較低處,一般成對或結小群活動,甚懼生而隱秘。由于稀少,季節(jié)性遷移落差很大,再加上它警惕性極強,飛行速度極快, 很難捕捉到它具體遷移、交配、造窩、孵化、雛鳥出殼和學飛的影像資料。因此,要想更進一步了解喜山紅腰朱雀的生存、繁育和區(qū)域生態(tài)的相互關系,的確任重而道遠。拍百種鳥不難,而要全面科學的掌握一只鳥那真是難上加難。
昆侖山脈、帕米爾高原,峰巒起伏,景色壯觀。在這片亞洲大陸幾條巨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的匯結之地,在這個號稱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與青藏高原同稱世界屋脊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緞面上(山體的多彩),山和鳥沒有大小排資論輩隸屬關系,但它和整個大自然輪回演繹存在血脈關系。
高山融水經(jīng)過山體赭石的融磨匯聚到兩山谷口(烏魯恰提),取名克孜勒蘇河(紅水河)。洶涌澎湃的克孜勒蘇河,一路高歌川流烏恰,注入喀什綠洲平原。然而,喜山紅腰朱雀卻不會隨波逐流,在沒有大的自然環(huán)境改變情況下,喜山紅腰朱雀也許永遠留在它那千頃“宅基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