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慶 韋彩城 楊大偉 何明杰 劉虹兵 郭星榮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廣西 百色 533000)
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隨著病程增加,T2DM可能會誘發(fā)多種嚴重并發(fā)癥。糖尿病腎病(DN)是T2DM的一種最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最終可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甚至慢性腎衰竭。研究表明〔1〕,早期的腎臟損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逆性,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腎臟損傷并及時進行干預(yù)和治療,對延緩腎損傷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血清胱抑素C (Cys-C)可在早期準確地反映T2DM患者腎功能變化,且不受炎癥反應(yīng)、感染、肝功能等影響,敏感性較高;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能反映T2DM患者的糖代謝情況,HbA1c增高可加速患者慢性腎功能損傷,是T2DM治療過程中較好的療效監(jiān)測指標;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可反映腎臟對蛋白質(zhì)的過濾功能,DN早期即可檢出U-mAlb。而有研究表明,同時監(jiān)測并計算U-mAlb與尿肌酐(Cr)的比值能有效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對腎臟損傷的反映更加精確〔2,3〕。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Cys-C、HbA1c及U-mAlb/Cr在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診斷中的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進行治療的T2DM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診斷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lián)盟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非糖尿病腎病患者;②腫瘤患者;③肝臟及血管病變的患者;④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患者?;颊哌M行常規(guī)尿蛋白定性檢測后,根據(jù)其檢測結(jié)果分為陽性組(48例)和陰性組(36例)。選擇同期在該院體檢的健康體檢者42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經(jīng)健康檢查均無高血壓、糖尿病,無內(nèi)分泌及代謝病史,且肝腎功能正常。三組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受試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1.2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禁食12 h,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5 ml,其中3 ml血液注入有促凝分離膠的真空采血管中,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檢測Cys-C;另取2 ml血液注入含有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2 000 r/min離心2 min,混勻后檢測HbA1c。取受試者隨機新鮮尿液3 ml,室溫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用于檢測U-mAlb和Cr。以上所有標本均在采集后2 h內(nèi)完成。其中Cys-C的檢測采用乳膠免疫比濁法,參考范圍:0.51~1.09 mg/L,試劑由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bA1c的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參考范圍:4%~6%,試劑由伯樂生命醫(yī)學產(chǎn)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U-mAlb的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參考范圍為0~20 mg/L,試劑由上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r的檢測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參考范圍為5.3~17.7 mmol/24 h尿,試劑由英科新創(chuàng)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ys-C、U-mAlb和Cr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HbA1c應(yīng)用BIO-RAD VARIANT Ⅱ TURBO 層析站(VCS)測定。所有操作均按醫(yī)院檢驗科標準進行。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方差分析(F檢驗)或t檢驗,多樣本均值的兩兩比較采用LSD法,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各指標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Spearman相關(guān)系數(shù)進行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
2.1三組Cys-C、HbA1c及U-mAlb/Cr比較 三組的Cys-C、HbA1c及U-mAlb/Cr整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間進行兩兩比較,陰性組Cys-C、HbA1c及U-mAlb/Cr明顯高于對照組,而陽性組Cys-C、HbA1c及U-mAlb/Cr明顯高于陰性組和對照組(P<0.05)。見表2。
2.2三組Cys-C、HbA1c及U-mAlb/Cr異常檢出情況比較 對照組的Cys-C、HbA1c和U-mAlb/Cr水平均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相比各單項指標異常檢出率,陰性組三項指標聯(lián)合異常檢出率明顯較高(P<0.05),而陽性組Cys-C、HbA1c、U-mAlb/Cr的單項異常檢出率及三項指標聯(lián)合異常檢出率均明顯高于陰性組(P<0.05)。見表3。
表2 三組Cys-C、HbA1c及U-mAlb/Cr比較
與陰性組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表3 三組Cys-C、HbA1c及U-mAlb/Cr異常檢出率比較〔n(%)〕
與陰性組比較:1)P<0.05;與三項指標聯(lián)合診斷比較:2)P<0.05
2.3Cys-C、HbA1c與U-mAlb/Cr的相關(guān)性 采用Spearma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析陰性組Cys-C、HbA1c與U-mAlb/Cr的相關(guān)性,結(jié)果顯示Cys-C、HbA1c均與U-mAlb/Cr呈正相關(guān)(r=0.874、0.816,P<0.05)。
DN早期腎損傷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然而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DN早期并沒有顯著的癥狀,具有一定的隱匿性〔4〕。隨著疾病的進展,DN可導致腎臟出現(xiàn)包括小動脈性腎硬化、腎小球硬化癥、腎盂腎炎等腎損害,并最終引發(fā)腎衰竭〔5〕。腎損傷的早期預(yù)測和發(fā)現(xiàn)可為臨床上及時干預(yù)和治療創(chuàng)造機會。目前臨床上常使用血清尿素氮(BUN)、血尿酸和Cr作為腎功能的檢測指標,然而T2DM患者出現(xiàn)早期腎損傷時上述指標的檢測結(jié)果往往仍在正常范圍內(nèi),容易造成漏診。
Cys-C是所有有核細胞均能產(chǎn)生的一種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其相對分子量較小,能被腎小球自由濾過,并在腎小管中幾乎全部被降解或重吸收〔6〕。而腎臟作為人體內(nèi)唯一能清除血液中Cys-C的器官,出現(xiàn)輕微損傷時,血液中的Cys-C迅速升高,且當腎損傷加重時Cys-C水平逐漸增高〔7〕。本研究中陽性組與陰性組血液中的Cys-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陽性組血液中的Cys-C水平明顯高于陰性組,進一步證實了上述觀點。因而Cys-C也被視為是腎功能早期損傷的一種內(nèi)源性標志物。HbA1c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糖與血紅蛋白發(fā)生不可逆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其濃度與血糖濃度呈正比,且能保持120 d左右,因而測定HbA1c可反映患者檢測前2~3個月的血糖情況〔8〕。研究表明〔9〕,對HbA1c的檢測干擾因素少而可靠性高。目前在糖尿病的診斷中常將其作為“金標準”。當人體血液內(nèi)HbA1c水平增加時,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缺氧受損,使得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并發(fā)生電荷屏障缺陷、蛋白質(zhì)漏出,從而引發(fā)或加速由糖尿病引發(fā)的慢性腎功能損傷,目前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HbA1c水平<6.5%,HbA1c水平>6.5%視為糖尿病診斷的重要依據(jù)〔10〕。本研究中陽性組與陰性組血液中的HbA1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陽性組血液中的HbA1c水平明顯高于陰性組,提示T2DM患者腎臟受損程度與HbA1c水平有直接關(guān)系,受損程度越重,HbA1c水平越高。人體腎臟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只有極少量的白蛋白可通過尿液排出,而DN早期各種癥狀不明顯時即可檢測到U-mAlb的增加;Cr由人體肌肉中的磷酸肌酸脫去磷酸后生成,隨尿液排出即為尿Cr。對于正常人來說,成年男性尿Cr的日排出量為1.0~1.8 g,而女性為0.7~1.0 g,且相當穩(wěn)定。當糖尿病人腎臟發(fā)生損傷時,可導致尿Cr升高〔11〕。有研究表明〔12〕,人體中對U-mAlb和Cr排出有影響的相關(guān)因素基本一致,檢測U-mAlb/Cr可在盡可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及早發(fā)現(xiàn)早期腎損傷,并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對照組相比,本研究中陽性組與陰性組血液中的U-mAlb/Cr均較高,且陽性組血液中的U-mAlb/Cr明顯高于陰性組,提示檢測U-mAlb/Cr能有效反映T2DM患者腎損傷情況。
同時,本研究對受試者的Cys-C、HbA1c及U-mAlb/Cr三項指標檢測后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Cys-C、HbA1c和U-mAlb/Cr水平均正常;與陰性組相比較,陽性組Cys-C、HbA1c、U-mAlb/Cr水平的單項異常檢出率以及三項指標聯(lián)合異常檢出率均較高。提示隨著腎損傷程度加重,Cys-C、HbA1c、U-mAlb/Cr異常檢出率增加,且在尿蛋白定性陰性時,部分T2DM患者就已經(jīng)有早期腎損傷的情況出現(xiàn)。而陰性組三項指標聯(lián)合異常檢出率與Cys-C、HbA1c、U-mAlb/Cr各指標的單項異常檢出率相比明顯較高,同時Spearman分析顯示,Cys-C、HbA1c均與U-mAlb/Cr呈正相關(guān),說明當腎損傷加重時,T2DM患者的上述指標均明顯升高,而采用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能顯著提高異常檢出率。
1林 珠,連炬飛,冼懿雅,等.胱抑素C與β2-微球蛋白聯(lián)合檢測診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早期腎損傷的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5;36(1):106-8.
2郭 琴,羅 薇,銀代淑,等.體檢人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臨床意義〔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47(1):122-7.
3Bonke FC,Donnachie E,Schneider A,etal.Association of the average rate of change in HbA1c with severe adverse events:a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audit data from the Bavarian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ologia,2016;59(2):286-93.
4郭慧欣,吳小榮,李海濱,等.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與治療探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43(11):1560-1.
5陳碧玲,姚 平,譚慶玲,等.糖尿病腎病等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泌尿系感染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382-4.
6Zhou J,Liu Y,Tang Y,etal.A comparison of RIFLE,AKIN,KDIGO,and Cys-C criteria for the defini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 Urol Nephrol,2016;48(1):125-32.
7楊麗麗,李敏敏.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患兒早期腎損傷的診斷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7):610-3.
8Bots SH,van der Graaf Y,Nathoe HM,etal.The influence of baseline risk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bA1c and risk for new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symptoma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ardiovasc Diabetol,2016;15(1):101.
9王毅方,黃 輝,彭貴成,等.空腹血糖、糖負荷后2 h血糖和HbA1c對糖尿病的診斷價值〔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5;31(5):443-6.
10Palma-Duran SA,Vlassopoulos A,Lean M,etal.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and impact of polyphenol on glycohemoglobin (HbA1c)in non-diabetic and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rit Rev Food Sci Nutr,2017;57(5):975-86.
11陳 云,張媛媛,劉海亭,等.高血壓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與動態(tài)血壓水平及血壓變異性的關(guān)系〔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1):75-7.
12朱炳銘,吳 勇,余 權(quán),等.血清miR-21聯(lián)合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診斷糖尿病腎病的價值〔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6;37(4):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