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羨古
只需要一場大雪,杭州變臨安、南京變金陵、西安變長安……這幾天,想必你的朋友圈里也充斥著這樣詩意的感慨。正如有些人所說,在中國,大雪仿佛有“魔法”,可以讓你穿越時空夢回千年。而在欣賞和贊嘆之余,你是否想過,為什么這樣的事情單單發(fā)生在中國,單單發(fā)生在那幾座城市?
那些充滿詩意的雪中景色,是不是很容易讓你想起充滿中國古典意味的水墨丹青?試想一下,倘若沒有那些文物古建歷史建筑,你還會覺得那雪景美到令人窒息嗎?若是沒有了故宮、天壇,雪中的北京還會變成燕京城嗎?若是沒有了古色古香的西湖美景,杭州還會變成臨安嗎?若沒有了巍峨的城墻和古樸的古建,西安還會變成長安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在經(jīng)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對文物古建的保護還有太多不到位之處,有關(guān)文物古建遭破壞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令人痛徹心扉的同時又難免充滿憤怒和鄙夷。有些人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毀掉傳承千百年且不可復(fù)原的文物古建;有些人為了自己賺錢,寧可讓屬于全民族的歷史遺跡被徹底抹去;有些人為了追求發(fā)展的速度和成績,惡狠狠地傷害著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傳承……
于是乎,才會有國人發(fā)出國內(nèi)許多大城市“千城一面”的吐槽聲。別忘了,每一個城市都應(yīng)該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魂的,而在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這些城市的靈魂往往就寄存在那些獨無僅有的文物古建之中??上г谪澊笄笱?、厚古薄今、急功近利的錯誤理念下,許多城市正處于“失魂落魄”的危險邊緣。
說了這么多,我們并不是說要固步自封死守著舊的東西不放,我們也當(dāng)然明白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城市的發(fā)展離不開新事物的崛起。但經(jīng)濟建設(shè)發(fā)展與保護文物古建歷史傳承有著必然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嗎?只靠高樓大廈林立就能給予國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嗎?雖然,那些承載著這個民族精神寶藏的“老物件”,或許很多時候從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顯得有些“無用”乃至“累贅”,但換個角度看,正因為有了它們,這里才是中國,而我們才是中國人!
(本文原載2018年1月30日東方網(wǎng),本刊有刪改)
■觀點運用:城市的靈魂;文物古建保護;傳承與發(fā)展;警醒與反思……
編輯/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