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器樂應用于音樂課堂,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理論,器樂教學將能在音樂課程當中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關鍵詞]器樂教學;音樂研究;提升效率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8-0062-02
一、器樂教學的意義及提出
器樂教學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通過對器樂的學習,學生們可以體會到音樂獨特的魅力,并且有助于自身樂感的培養(yǎng)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升。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讓學生學會基本的音樂表達技能,又有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學生進行彈琴繪畫等藝術活動時,雙手必須做出精細、靈巧的分工,使大腦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tài),將有助于激發(fā)大腦的潛能。而演奏樂器時左右手指的經(jīng)常運動將讓學生活動更加靈敏,有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維持左右腦的平衡發(fā)展。由此可見,器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演奏技巧,更能促進學生腦力的開發(fā),中小學階段作為人生當中重要的成長發(fā)育階段,將器樂教學與中小學音樂相結合很有必要。
二、器樂教學與中小學音樂相結合的優(yōu)勢
1學生表達音樂的形式更加豐富
器樂教學較之于歌唱教學,還是歌唱教學更為重要一些,器樂雖然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和特性,但是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需要為聲樂而服務的。從理論上來看,器樂教學的首先任務便是使學生的歌唱更加優(yōu)美動聽,歌曲表現(xiàn)力更強。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幾乎每首歌曲都會有相應的伴奏,而這伴奏通常都是由器樂而組成的。器樂教學將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歌唱更有感染力,從而打動人心。樂器演奏的節(jié)奏通常和演唱歌曲的典型節(jié)奏相似,演奏的旋律也和演唱歌曲的主旋律相關。從這兩點可以看出,每首歌曲的演唱曲譜都有與之對應的演奏曲譜,同樣一首曲譜,既能用演唱方式進行表達,亦能用演奏方式進行表達。如果學生能將歌唱與演奏這兩種音樂表達形式互相融會貫通,對歌曲的曲調相當熟悉,不但對音樂的表達能力有所加強,而且音準感也會大幅度提升,不容易在歌曲演唱當中出現(xiàn)錯誤。
2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節(jié)奏
傳統(tǒng)中小學音樂教學課程當中把視唱練耳作為提升學生樂感的一種練習方式,但是近年來隨著音樂理論的不斷完善,這種觀點受到了廣大音樂人士的質疑。不斷演變的教學方式表明,許多學生音準節(jié)奏的能力并不是從視唱練耳練習中獲得的,而是從樂器練習的過程當中慢慢領悟而提升的。電子琴是一種和聲樂器,當學生在接觸電子琴這種樂器時,經(jīng)過不斷的彈奏慢慢就體會到了音高的概念,有些天賦突出者還能很快地辨別簡單的和弦。通過對固定音高樂器的使用,學生能夠比較清晰地掌握音高、節(jié)奏、視唱與樂理知識,從而解決唱歌當中的音準問題。但是背誦曲譜在學生學習器樂的過程之中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等到學生的曲譜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把音樂符號與對應的音響互相關聯(lián),音準感才會大幅度提升,視唱練耳的能力得到發(fā)展。而用樂器演奏旋律片段或打擊節(jié)奏,則能豐富律動的形式與內容,使器樂教學與中小學音樂的互相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樂理的理解程度,音樂理論得以提高。
3運用形象教學,感受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演奏器樂的水平。
在器樂教學之前,都會進行音樂素養(yǎng)的訓練,在音的高低方面,我是這樣訓
練的:認識五線譜,用左手橫過來,掌心相對胸口進行比較,右手食指指著左手的小拇指為五線譜的第一線,無名指為五線譜的第二線,中指為五線譜的第三線,食指為五線譜的第四線,小拇指為五線譜的第五線,下加一線用右手食指橫在左手小拇指的下面。在音的長短方面,我運用不同的形狀來比較,如全音符用乒乓球來表示,二分音符用空的勺子來表示,四分音符用實心勺子來表示等形象教學,如:蘇少版一年級音樂上冊第一課《快樂的音樂娃》歌譜由do re mi三個音組成,do這個音在高音譜號的下加一線,re在高音譜號的下加一間,mi這個音在高音譜號的第一線,我運用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讓學生動用手指來體驗對音樂的感受,在電子琴教學中do用右手大拇指側面的肌肉來觸鍵,re用右手食指來觸鍵,mi用右手中指來觸鍵,注意手指要抬起,加入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音樂,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把音樂素養(yǎng)教學與器樂教學相結合做得更好。
三、根據(jù)學生能力開展器樂教學
以學生的個人能力作為開展在中小學當中開展器樂教學,將更能促進器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必須得明白,學習器樂是一個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必須得明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把握好器樂教學的節(jié)奏和進度,不能生搬硬套。學生個人能力有高有低,對器樂知識的理解程度及學習能力也有所區(qū)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的高低,適當?shù)貍魇谘葑嗟募记膳c方法。有些學生或許理解能力較差,教師在演奏的同時應該試圖將自己的語言簡單化,以方便學生理解,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則只會事與愿違。再者就是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是有所不同的,教師應該合理規(guī)劃好學生各階段所要側重的技巧要求,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消化各種器樂演奏知識,演奏能力有所提升。如:《歡樂頌》先分聲部單獨練,一個聲部練習時,另一個聲部打節(jié)拍,然后兩個聲部在輪奏時就容易達到協(xié)和、整齊的效果。
總結
器樂教學強調以音樂為本,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豐富學生的音樂演奏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人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器樂演奏技巧。
[參 考 文 獻]
[1]王峰.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劉露心)